定了:24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就考這些內容和題型!

根據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通知安排,2024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時間爲2024年7月5—8日,網上繳費截止時間爲2024年7月10日24:00,考試時間爲2024年9月15日(星期天)。
報名官網爲“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http://ntce.neea.edu.cn)。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主要考覈申請人從事教師職業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素養和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學、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擬任教學科(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知識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筆試的題型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爲四選一的選擇題,主觀題題型包括:簡答、論述、解答、材料(案例)分析、課例點評、診斷、辨析、教學設計、活動設計、寫作等。

《綜合素質》主要考查考生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
試卷共三大題:
第一大題爲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9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8 分),
第二大題爲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 3 小題,每小題 14 分,共 42 分);
第三大題爲寫作題(本大題共 1 小題,50 分)。

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學前兒童發展、學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導、環境創設、遊戲活動的指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教育評價。試卷共五大題:第一大題爲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0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30 分),第二大題爲簡答題(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第三大題爲論述題(本大題 1 小題,20 分),第四大題爲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第五大題爲活動設計題(本大題 1 小題,30 分)。
具體考試內容與要求如下:
(一)學前兒童發展
1. 理解嬰幼兒發展的涵義、過程及影響因素等。
2. 瞭解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的基本觀點及其代表人物,並能運用有關知識分析論述兒童發展的實際問題。
3. 瞭解嬰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階段特徵、發展趨勢,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教育的適宜性。
4. 掌握幼兒身體發育、動作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5. 掌握幼兒認知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6. 掌握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7. 掌握幼兒個性、社會性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8. 理解幼兒發展中存在個體差異,瞭解個體差異形成的原因,並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教育中的有關問題。
9. 掌握觀察、談話、作品分析、實驗等基本研究方法,能運用這些方法初步瞭解幼兒的發展狀況和教育需求。
10. 瞭解幼兒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或障礙,如發育遲緩、肥胖、自閉傾向等。
(二)學前教育原理
1. 理解教育的本質、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與政治、經濟和人的發展的關係,能夠運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現實問題。
2. 理解幼兒教育的性質和意義,理解我國幼兒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3. 瞭解中外幼兒教育發展簡史和著名教育家的兒童教育思想,並能結合幼兒教育的現實問題進行分析。
4. 理解學前教育的基本原則,理解幼兒園教育的基本特點,能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分析。
5. 理解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的依據。
6. 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7. 理解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目的和意義。
8. 掌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上的基本觀點和要求。
9. 瞭解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動態與發展趨勢。
(三)生活指導
1. 熟悉幼兒園一日生活的主要環節,理解一日生活的教育意義。
2. 瞭解幼兒生活常規教育的要求與培養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方法。
3. 瞭解幼兒衛生保健常規、疾病預防、營養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4. 瞭解幼兒園常見的安全問題和處理方法,瞭解突發事件如火災、地震等的應急處理方法。
(四) 環境創設
1. 熟悉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和基本方法。
2. 瞭解常見活動區的功能,能運用有關知識對活動區設置進行分析,並提出改進建議。
3. 瞭解心理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理解教師的態度、言行在幼兒心理環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4. 理解協調家庭、社區等各種教育力量的重要性,瞭解與家長溝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五)遊戲活動的指導
1. 熟悉幼兒遊戲的類型以及各類遊戲的特點和主要功能。
2. 瞭解各年齡階段幼兒的遊戲特點,並能提供相應材料支持幼兒的遊戲,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六)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1. 能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年齡特點選擇教育內容,確定活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方案。
2. 掌握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教育的基本知識和相應教育方法。
3. 理解整合各領域教育的意義和方法,能夠綜合地設計並開展教育活動。
4. 能根據活動中幼兒的需要,選擇相應的互動方式,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5. 在活動中能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指導。
(七)教育評價
1. 瞭解幼兒園教育評價的目的與方法,能對保育教育工作進行評價與反思。
2. 能夠利用評價手段發現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試卷共四大題:第一大題爲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第二大題爲簡答題(本大題共 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第三大題爲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第四大題爲教學設計(本大題有 6 小題,任選 1 題作答,多答只按第 1 題計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 爲中文與社會,27 爲數學與科學,28 爲英語,29 爲音樂,30 爲體育,31 爲美術)。
具體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礎
1. 瞭解我國小學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2. 瞭解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3. 瞭解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
4. 瞭解小學組織與運行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要求。
5. 瞭解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6. 理解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7. 掌握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 掌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知識。
9. 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對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
(二)學生指導
1. 瞭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
2. 瞭解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一般方法。
3. 瞭解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4. 瞭解小學生醫療、保健、傳染病預防和意外傷害事故的相關知識。
5. 掌握指導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
6. 掌握小學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輔導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 能夠根據小學生學習規律和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
8. 能夠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輔導工作,促進小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三)班級管理
1. 瞭解小學班級管理的一般原理。
2. 瞭解小學班主任的基本職責。
3. 瞭解小學班隊活動的基本類型。
4. 瞭解小學課外活動的基本知識。
5. 掌握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
6. 掌握組織小學班級活動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7. 能夠針對班級實際和小學生特點,分析班級日常管理中的現象和問題。
8. 能夠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組織有效的班隊活動,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四)學科知識
1. 瞭解小學有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學科發展的重大事件。
2. 瞭解小學有關學科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3. 掌握小學有關學科課程標準的內容領域所涵蓋的核心知識及其關聯。
4. 能夠針對小學生綜合學習的要求,適當整合小學有關學科內容,開展學科教學活動。
(五)教學設計
1. 瞭解小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依據和步驟。
2. 瞭解小學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知識。
3. 瞭解小學生在不同學習領域的基本認知特點;。
4. 瞭解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整合的基本途徑和方式。
5. 理解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能力、學習經驗對新的學習內容的影響。
6. 掌握小學教案設計的基本內容、步驟和要求。
7. 能夠依據小學生學習規律、小學相關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完成指定內容的教案設計。
(六)教學實施
1. 瞭解小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基本方法。
2. 瞭解小學生學習動機激發的基本方法。
3. 瞭解小學課堂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
4. 瞭解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型和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對小學生學習的影響。
5. 掌握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 掌握小學課堂教學總結的基本方法。
(七)教學評價
1. 瞭解小學教學評價的基本內容、類型和主要方法。
2. 瞭解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類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3. 能夠針對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進行恰當評價。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試卷共四大題:第一大題爲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1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2 分),第二大題爲辨析題(本大題共 4 小題,每小題 8 分,共 32 分),第三大題爲簡答題(本大題共 4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第四大題爲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18 分,共 36 分)。
具體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1. 瞭解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 掌握教育的涵義及構成要素;瞭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態及其歷史發展脈絡;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基本關係,包括教育與人口、教育與社會生產力、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與精神文化等的相互關係;理解教育與人的發展的基本關係,包括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人的個性形成,以及影響人發展的主要因素——遺傳、環境、教育、人的主觀能動性等及它們在人的發展中的各自作用;瞭解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包括中學生的身體外形、體內機能、腦的發育、性的發育和成熟。
3. 理解義務教育的特點;瞭解發達國家學制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瞭解我國現代學制的沿革,熟悉我國當前的學制。
4. 掌握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瞭解新中國成立後頒佈的教育方針,熟悉國家當前的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及實現教育目的的要求;瞭解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及其相互關係。
5. 瞭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等。
(二)中學課程
1. 瞭解不同課程流派的基本觀點,包括學科中心課程論、活動中心課程論、社會中心課程論等;理解課程開發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兒童、社會以及學科特徵等。
2. 掌握基本的課程類型及其特徵,其中包括分科課程、綜合課程、活動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顯性課程、隱性課程等。
3. 瞭解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涵義和相關理論。
4. 瞭解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標及其基本的實施狀況。
(三)中學教學
1. 理解教學的意義,瞭解有關教學過程的各種本質觀。
2. 熟悉和運用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規律(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分析和解決中學教學實際中的問題。
3. 掌握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及要求;掌握和運用中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瞭解教學組織形式的內容及要求。
4. 瞭解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與趨勢。   
(四)中學生學習心理
1. 瞭解感覺的特性;理解知覺的特性。
2. 瞭解注意的分類,掌握注意的品質及影響因素;瞭解記憶的分類,掌握遺忘的規律和原因,應用記憶規律促進中學生的有效學習。
3. 瞭解思維的種類和創造性思維的特徵,理解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和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4. 瞭解學習動機的功能,理解動機理論,掌握激發與培養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5. 瞭解學習遷移的分類,理解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概括化理論、關係轉換理論、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掌握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
6. 瞭解學習策略的分類,掌握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7. 理解並運用行爲主義、認知學說、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促進教學。
(五)中學生發展心理
1. 掌握中學生認知發展的理論、特點與規律。
2. 瞭解情緒的分類,理解情緒理論,能應用情緒理論分析中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
3. 掌握中學生的情緒特點,正確認識中學生的情緒,主要包括情緒表現的兩極性、情緒的種類等。
4. 掌握中學生良好情緒的標準、培養方法,指導中學生進行有效的情緒調節。
5. 理解人格的特徵,掌握人格的結構,並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塑造良好人格。
6. 瞭解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及埃裏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理解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
7. 瞭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掌握性心理的特點,指導中學生正確處理異性交往。
(六)中學生心理輔導
1. 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熟悉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鬱症、恐怖症、焦慮症、強迫症、網絡成癮等。
2. 理解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包括強化法、系統脫敏法、認知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理性-情緒療法等。
(七)中學德育
1. 瞭解品德結構,理解中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
2. 理解皮亞傑和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理解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掌握促進中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 熟悉德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理想和傳統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
4. 熟悉和運用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包括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前進的過程),分析和解決中學德育實際中的問題。
5. 理解德育原則,掌握和運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徑。
6. 瞭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學就業指導等的意義及基本途徑。
(八)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1. 熟悉班集體的發展階段。
2. 瞭解課堂管理的原則,理解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瞭解課堂氣氛的類型,理解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掌握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條件。
3. 瞭解課堂紀律的類型,理解課堂結構,能有效管理課堂;瞭解課堂問題行爲的性質、類型,分析課堂問題行爲產生的主要原因,掌握處置與矯正課堂問題行爲的方法。
4. 瞭解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掌握培養班集體的方法。
5. 瞭解課外活動組織和管理的有關知識,包括課外活動的意義、主要內容、特點、組織形式以及課外活動組織管理的要求。
6. 理解協調學校與家庭聯繫的基本內容和方式,瞭解協調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聯繫的方式等。
7. 瞭解教師角色心理和教師心理特徵。
8. 理解教師成長心理,掌握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理論與方法。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相應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內容。
微信公衆號現在推送不規則,
如果大家不把我星標,
可能就看不到下一期的題目和答案了!
一定記得星標哈方法如下圖:

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