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437名高校教師的調查發現:不用“坐班”的高校教師,每天工作時間竟然這麼多???

本文來源:必記本

注:高校教師羣體多數實行彈性工時制,不設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時間,看似工作自由度和靈活度很高。但由於高校教師屬於腦力勞動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並非涇渭分明;同時他們需要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更新,工作準備時間較長,因此高校教師累計工作時間實際並不少。

本文以437名高校教師爲調查對象,以他們的工作時間長短和時間分配爲主線開展研究。結果顯示,高校教師每週工作時間超過《勞動法》規定的法定勞動時間的18.8%。工作時間的顯著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性別、職稱、行政職務、性格特質等。不過,高校教師工作有着豐富的內涵,工時長短也許僅是表象。


01



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量



本研究的“高校教師”指在高校中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教職人員,包括以科研、教學爲主,兼任部分行政職能的教師,但不包括專職從事行政、管理的教輔、機關管理等非教學人員。

本研究問卷是在量表的基礎上自行編寫的,問卷結構及信度檢驗見表一。共向清華大學、中國公安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浙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教師發放問卷437份,回收370份,有效問卷35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2%,問卷結構和信度見表二。

本文的主要研究變量圍繞高校教師工作內容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工作時間。將問卷中的A4和A9合併成“教學時間”;將問卷中的A7和A8合併爲“管理與服務時間”;將問卷中的A11和A12合併爲“社會兼職時間”;將問卷中的A13和A14合併爲“培訓時間”,並通過簡單計算,將衡量時間的單位統一爲“周/小時”(“必記本”注: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和通勤時間的衡量單位爲“天/小時”),以更加清晰地呈現高校教師工作時間(見表三)。

02



高校教師工作時間現狀及影響因素




(一)工作時間現狀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高校教師周工作時間爲52.3小時,遠高於勞動法的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4小時的規定,超過法定時間18.8%。另外,在大衆眼中,高校教師很輕鬆,其重要原因是他們有寒暑假,可是從上表可以看出,高校教師的寒暑假過得並不輕鬆。在寒暑假期間,高校教師的周工作時間依然達到32.9小時,並且在法定節假日中平均每天工作時間仍有4.4小時。如果將教師寒暑假計算爲12周,那麼每年總工作時間爲2483小時,而按照勞動法規定的周工作時間計算出的年工作時間爲2288小時。所以,即便是教師有寒暑假並在寒暑假內周工作小時數比標準工時制工作時間數少,但是按“年”計算仍比勞動法規定的工作時間多出195小時。

高校教師平均每週深夜工作時間約11小時,佔周工作時間的22%,教師工作時間分配主要有三大塊: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

以教學爲主的教師,周工作時間約24小時,科研時間約21小時,管理與服務時間約6小時。數據還顯示,高校教師雖然不用坐班,但由於需要到學校上課、開會或者參加學術活動等,平均每天上下班交通時間爲1.95小時。

(二)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選用多元線性迴歸法對工作時間長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之所以選用多元線性迴歸而不是相關分析做顯著性檢驗,主要考慮相關分析是在沒有控制其他自變量的情況下,考察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但是這樣得出的結果會有所偏頗,當把多個自變量同時納入一個迴歸方程觀察顯著性時,就可以在有所控制的條件下,系統地檢測哪個自變量對因變量有影響且影響程度多大。上文對高校教師工作時間進行了歸納和計算,下文以正常工作時間、寒暑假工作時間、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深夜工作時間四個數值爲因變量,將問卷第四部分的12項個人情況作爲自變量納入迴歸方程進行分析。

1.教學期工作時間影響因素分析 

表五是基本信息與教學期間工作時間(“放牛邦”注:相對於寒暑假工作時間而言)的多元迴歸分析,主要選取了具有顯著影響的自變量列入表中,默認的參照變量爲取值最小的類別。

性別、職稱、是否擔任行政職務和性格特質)對教學期間工作時間的影響顯著,其中迴歸係數β權重暗示着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其中,職稱對工作時間的影響最大,且是正向的,即職稱越高教學期間工作時間越長,呈階梯式上升,教授周工作時間最長,這使得“當上了教授就不努力”的傳聞不攻自破。性格特質、是否擔任行政職務和性別對預測教學期間工作時間也有貢獻,且都是負向影響,即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工作時間短,不擔任行政職務的比擔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工作時間短,B型特質教師比A型特質教師工作時間短。

2.寒暑假工作時間影響因素分析 

表六是基本信息與寒暑假工作時間的多元迴歸分析。由此可以看出,是否是碩導或博導、婚姻狀況、子女年齡和職稱對寒暑假工作時間有顯著影響。其中,職稱對工作時間影響最大,且是正向影響,職稱越高的教師寒暑假工作時間越長,呈階梯式上升。是否是碩導或博導、婚姻狀況和子女年齡對預測教師寒暑假工作時間均爲負向影響。

具體來說,相比碩導或博導,不是碩導或博導的教師寒暑假工作時間更短,這可能與寒暑假這個特殊時間段有關,寒暑假大學生放假,導師會給學生安排一些科研任務或論文寫作,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輔導和交流。

另外,已婚教師比未婚教師寒暑假工作時間短,這可能與家庭有關。放假期間,已婚教師可能會更多地承擔起家庭生活的任務,因此工作時間變短。有子女的教師比沒有子女的教師寒暑假工作時間短,因爲寒暑假也是子女放假的時間,這部分教師需承擔更多的照料孩子的工作,如果子女沒有到上學年齡,則需更多照料,而教師在寒暑假期間有比較靈活充裕的時間,因此有孩子的教師寒暑假普遍工作時間短。

3.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影響因素分析

表七是基本信息與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的多元迴歸分析。可以看出,性別、是否爲211院校、有無子女、職稱和性格特質對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的影響顯著,其中迴歸係數β權重暗示着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其中,職稱對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的正向影響大,即職稱越高的教師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越長,並呈階梯式上升。

性別、是否爲211高校、有無子女和性格特質對預測教師工作時間長短也有貢獻,且均爲負向影響。具體來說,女教師比男教師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短,原因可能是女性教師對節假日的價值判斷更高,更希望得以休閒、娛樂和放鬆。211高校教師比非211高校工作時間長,原因可能是211高校的教師有更高的考覈標準和要求。有子女的教師比無子女的教師工作時間短,有子女的教師可能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和分擔家務。B型性格特質教師比A型性格特質教師工作時間短,因爲A型性格特質教師更追求個人成功,會因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4.深夜工作時間影響因素分析

表八是基本信息與深夜工作時間的多元迴歸分析。可以看出,性別、是否爲北京高校、有無子女和是否擔任行政職務對深夜工作時間長短影響顯著,其中迴歸係數茁權重暗示着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其中,是否爲北京高校對深夜工作時間影響最大,且是負向影響,即北京地區比京外高校教師深夜工作時間長,原因可能是北京教師白天在上下班途中耗時較多,且由於大都市生活豐富多彩,白天沒有整塊時間可以利用,傾向於深夜工作。

性別、有無子女和是否擔任行政職務對預測教師深夜工作時間長短也有貢獻,這裏有幾個有趣的發現。第一,女教師比男教師深夜工作時間長。第二,有子女的比沒有子女的教師深夜工作時間短,這可能是有孩子的教師在晚上會選擇陪伴孩子而不是工作。第三,擔任行政工作的教師深夜工作時間長,這可能是由於這類教師白天大部分時間用於處理行政事務,需要晚上工作。

深夜工作在教師羣體中非常明顯。有的教師出於個人喜好選擇深夜工作,有的則是迫不得已深夜工作。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深夜工作給教師身體帶來傷害都是巨大的,理性經濟人在進行行爲選擇時,一定不會選擇對自己“有害”的行爲,但爲什麼還有如此之多的教師選擇深夜工作呢?一方面可能是高校考覈機制所導致的,另一方面可能是教師自身沒有意識到熬夜的危害。

03



高校教師工作時間與疲勞程度分析




前文分析了高校教師工作時間現狀,以及決定工作時間長短的影響因素,它們可以看作是工作時間決定模型的“前置影響因素”,接下來分析工作時間選擇會導致什麼結果。這裏引入疲勞程度作爲“後置結果”分析,將“疲勞”看成是工作時間選擇帶來的“問題”或“後果”,藉此探究產生機制,並提出緩解的建議。本節將疲勞程度作爲因變量,將工作時間(包括上下班交通時間)作爲自變量放入迴歸方程中。

表九是工作時間與疲勞程度的多元迴歸分析,可以看出,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深夜工作時間、處理行政事務時間、和學生溝通交流時間)、參加會議時間、接受培訓時間和上下班交通時間對疲勞程度的影響比較顯著,其中迴歸係數β權重暗示着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不難發現,上下班交通時間對疲勞程度的影響最大,且是正向影響,雖然高校教師不用坐班,但是由於要到學校上課、開會等,也需要有固定的通勤時間,而且上下班交通時間越長,疲勞程度越高。


和學生溝通交流時間與接受培訓時間對預測教師疲勞程度也有貢獻,且爲負向,即適當增加與學生溝通交流以及接受培訓的時間可以緩解高校教師的疲勞程度。原因可能是,教師比較願意和學生交流,在交流輔導的過程中,心理上能得到滿足,這種心理滿足感可以大大削減時間支出帶來的疲勞感,因此和學生溝通的時間與疲勞程度成反向關係。而參加培訓、研討會等,一方面教師可以學到新知識或者獲得啓發,精神愉悅,因此疲勞感相對緩解;另一方面,參加培訓比上課和做科研的環境氣氛更舒適和放鬆,疲勞程度較低。

另外,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深夜工作時間、處理行政事務時間和參加會議時間也對疲勞程度有影響,且爲正向。即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越長、深夜工作時間越長、處理行政事務時間越長、參加會議時間越長,疲勞程度越高。


將深夜工作時間平均值之上的教師羣體和平均值之下的教師羣體分爲兩組,分別計算他們的疲勞程度平均值,可以看出,每週深夜工作時間長的教師疲勞程度的平均得分高(M1=3.12,M2=4.16,M=3.64),差異顯著性分析統計也顯示,深夜工作時間長短和疲勞程度存在着顯著差異(Sig.=0.017),說明深夜工作持續時間越長,疲勞程度越高。

爲了降低疲勞程度,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減少在法定節假日和深夜工作時間,給那些承擔行政職責的教師“退行政化”,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實行“在家辦公”等方式,減少會議給教師帶來的時間損耗等。


你每天的工作時長是?

(完)

更多精彩:

言十│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的回顧與前瞻

“以學生爲中心”教學的理念及落地路徑探討

博鰲釋放教育強音 | CIE2023第五屆中國IT教育博鰲論壇暨《計算機教育》雜誌創刊20週年大會圓滿收官

2024年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大會(CCEC2024)徵文通知

校長專訪|推動學科交叉融合 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創校校長倪明選教授專訪

第七屆編委會新年寄語

計算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指南

陳國良院士|計算機課程思政虛擬教研室文化建設

南大陳道蓄教授|變與不變:學習過程中的辯證法

言十│關於高校青年教師的“困境”思考及建議

徐曉飛等|元宇宙教育及其服務生態體系

【目錄】《計算機教育》2024年第4期

【目錄】《計算機教育》2024年第3期

【目錄】《計算機教育》2024年第2期

【目錄】《計算機教育》2024年第1期

【編委寄語】北京大學李曉明教授:由“課堂教學改進元年”想到的……

南大陳道蓄教授:教學生提問和教學生答問,哪個更重要?

【言十系列】:計算機學科發展趨勢及其對計算機教育的影響

北大李曉明教授:從趣味數學到趣味算法到趣味編程——非專業學習者體會計算思維的一條途徑?

一流計算機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思考

新工科與大數據專業建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外計算機教育研究文章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