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力干將,4 個素質

作者:浮燈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提到人才,大家都能想到一些赫赫有名的戰將,比如阿里彭蕾,抖音張楠,美團王慧文,微信張小龍……彭蕾做大螞蟻金服,張楠從0到1帶出抖音,美團的外賣、騰訊的微信,都是企業的命根子。

 

得力干將的有無,對企業來說是一件性命攸關的事情——我們無法想象沒有張小龍的騰訊,或者沒有張楠的字節跳動。

 

這樣反過來證明,一個CEO對人的思考有多深,企業就能走多遠。

 

所有企業家都承認,在招人上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和精力。那麼,他們有哪些識人方法?他們認可的品質又有哪些?

 


01

CEO招人,花樣百出

 

識人這件事,既有技巧,又看眼界。每個在商界打拼的大佬,都有自己的人才祕籍。

 

比如,馬雲招人,就招“民營企業裏的安分者,國營企業裏的活躍者。”彭蕾將之總結爲八個字:聰明、皮實、樂觀、自省。

 

張一鳴認爲,越是高級的人才,越要看一些基本素質,比如,理性、邏輯、修養、企圖心和自我控制力。

 

而將微軟帶入萬億美元大關的CEO納德拉則強調,微軟最看重兩個東西:一個是clarity,也就是思維是否清晰。一個是energy,也就是是否能給團隊帶來能量。

 

在大環境的突變中,不確定性被放大到極致,什麼樣的人才隊伍才能支撐業務如此巨大的動盪與更迭?

 

比如,華爲在巨大的壓力下極限求生,大舉進入國內手機市場,而小米、VIVO、OPPO則大舉出海,登入歐洲與印度市場,擠壓蘋果和三星的生存空間。這時,極限考驗都壓在他們的團隊成員身上。

 

同時,危機也是考驗人才的試金石。在普通環境中,一流人才和三流人纔沒有什麼不同。但在危險環境中,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高下立現。

 

什麼樣的人才能夠適應這樣突變的生存環境,什麼樣的公司能在極限求生下博得頭籌?而阿里、騰訊、字節等企業,會留下哪些人?這些人有什麼樣的特點?

 


02

得力干將,看基本素質

 

1.主動性

 

大廠的人才觀,主動性排第一位。

有主動性的人,往往幹勁十足。

 

比如,2020年初,由於新冠疫情,大家眼睜睜地看着春節檔電影一部一部撤檔。

 

在旁觀撤檔的過程中,大多數人心存惋惜,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會想:一貫在影院播放的電影,有沒有可能在互聯網平臺上播放?

 

確定這個想法後,字節跳動的團隊並不覺得自己是在自找麻煩,而是火力全開,緊急聯繫影業公司老闆、談判價格、確定簽約,緊接着產品專題頁研發,在線觀看測試。

 

36個小時後,《囧媽》上線,近千萬人第一時間觀看了影片。

 

有主動性的人,一般不侷限於特定任務,也不受公司信息和計算能力的約束,不畏懼冒險,不懼怕失敗,更不會因此而被絆住腳步。

 

對於主動性強的人來說,他們的工作首先是取悅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追求。

 

比如,文章寫得好、視頻做得好的半佛仙人,其實是一個不釋放自己的創作才華就會憋得難受的人。

 

他對內容的主動性,不是來自於KPI考覈或者業績壓力,而是來自不吐不快,而想學他的人,是沒話找話,結果自然大相徑庭。

 

所以,強烈的自我實現的慾望和強烈的愛折騰精神,讓主動性強的人,在任何環境中,都能給自己找到發光發亮的位置,不怕別人看不到。

 

這就是主動性的力量。

 

2.快速學習

 

如果說主動性是一種態度,那麼,快速學習,就是人才的立身之本。

 

我們都知道學習能力很重要,但是今天的學習能力,很容易被帶向一個製造概念、販賣焦慮、熱衷走捷徑,但又缺乏常識和經典的尷尬境地。

 

大談特談學習能力的人不一定經得起事實的檢驗,經得起檢驗的是什麼呢?是那些實實在在打出戰績的團隊,比如,美團。

 

作爲一家無邊界的公司,美團往往不是第一個進入市場,卻總能後來居上,它的強悍戰鬥力,來自成員的快速學習能力。

 

王興曾在多個場合舉過一個例子。一次會議後需要整理紀要,王興問助理是否會使用相關用工具,助理回答到“我不會,但我可以學。”這句話讓王興感觸很深,他認爲“我可以學”這句話,有無窮的力量。

 

美國管理學大師、《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聖吉說,“從長遠來看,你的組織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就是比對手更好更快的學習能力。”

 

美團是如何學習的呢?

 

美團有個廣爲人知的必讀書單——“四大名著”。


四本看似基礎的書,背後是重要的職場底層能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基本職業素養;


《金字塔原理》——邏輯和結構化思考;


《用圖表說話》——圖形化高效的信息表達;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


美團前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說:“這幾本書如果你認真讀了,有可能在中國99%的公司做到高管。”

 


快速學習,還是解決突發問題的救命稻草。

 

舉個例子,在美團和大衆點評數據整合期間,突然遇到了一個關於算法優化的嚴重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會造成數據丟失。

 

這時,美團技術團隊想起他們曾在兩個月前,學過微軟的一本新書,就是關於“分佈式機器學習算法”的主題——當時不知道有什麼用,純粹靠着熱愛學習的精神進行去吸收知識。

 

不想無心插柳,兩個月後,憑藉一本新書,美團解決了至關重要的數據問題。

 

面對未知,在幾乎完全沒有經驗、沒有體驗的時候,學習能力可以讓我們超越自己原有的邊界和舒適區,在無人區,取得立足之地。

 

3.系統思考

 

一個人的職場天花板,來自他的思考能力;而人才之所以厲害,就在於系統的思考能力。

 

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是公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公司是一個行業的組成部分;行業是一個社會的組成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每個人都是螺絲釘,但是系統思考能力,可以決定你到底是一枚棋子,還是一個棋手。

 

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說:“所謂系統思考就是看見整體的修煉,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不是單一的事件,看見變化的形態,而不是轉瞬即逝的一幕。”

 

有系統思考的人,善於觀察整體,更善於佈局。

 

如果將社會看作一個大系統,那麼,影響系統的任何變化都不是瞬時產生的。高手可以在風起於青萍之末時,就敏銳覺察到苗頭。但沒有系統思考的人,則要等到釀成大禍時,才捶胸頓足。

 

真正的得力干將,更善於建立系統。

 

比如,高瓴資本運營合夥人幹嘉偉曾在混沌大學分享:自己辨識優秀人的方法,一個是見過好體系,一個是建過好體系。

 

騰訊的產品、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美團的地推,這些都是獵頭眼中的好體系,它們爲員工提供了有系統的訓練。這是見過好體系的人。

 

更好的人才應該是既見識過好體系,也從零做起搭建過一個好體系的人,這種人掌握了搭建體系的底層邏輯。所以,如果有這個條件,你應該去找這樣的人。他不是完全基於經驗,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有系統思維的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能夠對行業發展進行預判,能夠未雨綢繆,更能夠提前佈局。這樣的人,才能當得了常勝將軍。

4.從0到1的創造力

 

真正的得力干將,最後一定成長爲從0到1發展出企業第二成長曲線的人,而這,也成爲關係公司命運的主要力量。

 

企業的成長過程,本身就是從0到1的奇蹟。

 

從0到1的創造力,來自信念,來自對自身使命的堅信。

 

比如,對於從一個網站成長爲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的阿里來說,很多業務都屬於開拓性質,前無古人,外無答案。

 

這時,如何決定要不要開拓呢?

 

他們喜歡問的一句話是:“你做決策是基於利益計算,還是基於相信?”


業務的投入產出是可以通過計算來明確的,但是這樣的事情往往是在複製過去,創造未來的事情,是無法通過邏輯計算出來的。

 

所以,能不能創造,首先來自“相信”,相信初心,相信願景,相信自己的使命。否則在行業前進忽明忽暗,業務數據忽高忽低的情況下,隨時可能翻船。

 

馬雲一直認爲:因爲相信,才能看見。

同樣,美團高級副總裁穆榮均也曾在美團內部分享過他對“從0到1”的認識。

 

他認爲,“所有偉大的機會都來自於未來、來自於未知,而非來自於既有。所以,今天我們做的所有事情,是公司原來沒有做過的,也是沒有其他人做過的。正因如此,我們整個業務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美團的成長道路上,一直都在試探“無人區”。對客戶價值的堅持,推動美團孵化新業務、催生新供給,挑戰更大、更難的機會。

 

從0到1,意味着一種新的商業規則,意味着從新的角度去思考世界。

 

同樣從0到1的,還有抖音的張楠。

 

張楠在抖音之前,沒聽說有什麼大平臺的光環,但不妨礙她早早注意到短視頻對信息傳播的巨大影響。

 

作爲一個信息分發的科技公司,從圖文到短視頻的轉變,使得人們的信息分享方式發生了質變,也使抖音成爲繼微信之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又一款國民產品。

 

真正的獨當一面,意味着從0到1。而真正的中流砥柱,是那些續寫公司第二條成長曲線的人。

 


03

結語

 

《人類簡史》的作者,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認爲:“未來人類要準備好,每十年要重塑自己一次,扔掉自己過時的知識、技能、經驗、假設和人脈,重新來過。”

 

這種重塑,真真切切地在2020年爆發,貿易戰突如其來,疫情來勢洶洶,經濟衰退初顯,美股接連熔斷……

 

這時,什麼樣的人能夠在黑暗中尋找微光?

 

是具有主動性的人,因爲他們無論何時都幹勁十足,都愛折騰。

 

是能夠快速從變化中學習的人,因爲他們從來不懼怕職業技能的過時,不管環境怎麼變,他們的學習能力都不會變。

 

所有的競爭到最後,拼的不是短兵相接,而是佈局水平。

 

而到最後,所有的得力干將,都向着從0到1帶出新業務的方向發展。

 

一個人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能力,與一個企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

 

對於年輕人來說,具體的業務技巧會隨着工作時間的增長而不斷增加,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越過每個階段的瓶頸,完成進階和突破。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很強大,但你需要開始變得強大。

 

對於企業來說,業務增長永遠有盡頭,什麼時候能長出第二條成長曲線,成爲時刻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未來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填空題,沒有人能夠沿着既定的道路走下去。

 

這時候,需要我們從具體的操作方法,具體的工作處境,具體的個人喜好中跳出來,回到那些不變的素質中去。


THE END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可以點擊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