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不會成為學術精英


當一個新的理論或發現首次提出時,它通常會遭到現有科學體系內的專家的抵抗。這些專家已經在舊的範式下建立了他們的職業生涯,因此對新理論持懷疑態度。庫恩甚至提到,科學進步有時候不是因爲科學家們被說服接受了新的理論,而是因爲堅持舊觀念的科學家逐漸退休或去世,新一代科學家則從一開始就接受了這些新理念。——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科學革命的結構》


一切先從我上一條推文下面的一條評論開始說起吧,

學術界由於它組織結構的特點,天然就是一個門閥體系。

門閥體系,通常指的是在歷史上某些社會中存在的一種由權貴家族或貴族集團掌控政治、經濟和社會資源的體系。這個概念在多個文化和時代中都有所體現,比如古羅馬的貴族集團、中國的士族門閥以及日本的武士階級等。

門閥體系中的家族通常強調血統的純潔性和高貴性,因此他們傾向於內部通婚,以保持家族的純正和權力的集中。這種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會流動性,加強了社會的階層分化,但同時也對文化、藝術和學術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讀到這裏,讀者肯定會感到反直覺,難道學術界不是最公平公正公開的系統嗎?理想情況下當然是的,但是理想和現實肯定有差距。

要解釋這個問題,一切要從兩個字“價值”開始,即,一個系統如何給系統內的事物確定價值的高低?

這個問題的傳統解大家都知道,是通過市場機制來決定,供和需的信號共同作用確定價值的高低;在計劃經濟中,則是由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來確定各種商品和服務的價值。

然而,在學術界,兩者都不是。價值由一個所謂的“科學共識體”來確定。這個“科學共識體”是由一羣領域內的權威人物所組成,他們的判斷和評價決定了一個研究或者理論的價值。如果非要歸類,學術界的價值判斷機制更接近於計劃經濟而非市場經濟,但是有其獨特性。它不是由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來確定,而是由這個“科學共識體”來確定。然而,這也必然導致學術界的門閥化,因爲這個“科學共識體”往往由那些已經在學術界取得一定地位和聲望的人所控制。

雖然,大家都對科學家有一定的基本道德要求,但是南橘北枳的道理大家也懂,環境決定了同一個種子在不同的環境中可能會有不同的成長結果。在壞的環境中,好的種子也會朝壞的結果發展。在一個門閥化的環境中,科學家也一定會朝門閥的結局發展。任何系統都一定會朝着它的納什均衡演變。

牛頓動用自己的皇家權力,打壓他的死對頭萊布尼茨和胡克。

伽利略爲了保護自己的發現免於被他人搶先公佈,他在向一些同行學者發送信件時使用了一種叫做“暗碼”的加密方法,暫時隱藏了他的觀察結果,但是當其他學者在他之後發表相同內容的研究時,他卻咄咄逼人地要求他們承認他的優先權。

這些都是學術界門閥化的直接表現。這樣的行爲限制了科學共識體的多元性,從而影響了科學的進步。


共識的去中心化

我們不妨對比兩個相近而不相同的學術領域:數學和計算科學。

面對同一個問題 “2+3=5”, 數學家會花費大量時間嚴謹地推導公式,以確保其準確無誤。而計算科學家則會通過運行程序來驗證這一結果,過程更加直觀和快速。

看似都一樣,數學無非就是更慢一些,結果都能得到答案;但是在科學的世界裏,得到答案從來不是目標,目標是要得到科學共識體的認可,因爲只有被科學共識體認可的結果纔是有價值的結果,而答案本身是否正確並不是第一重要。

注意,雖然答案的正確度和答案的共識度確實存在很強的正相關, 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們是等同的,就像在邏輯學裏tautology和theorem是強相關卻不等同的概念。一個研究的正確性不一定會直接轉化爲科學共識體的認可。

首先我們看計算科學如何共識“2+3=5”。爲了達成共識,計算科學家會直接運行程序,得到結果,然後進行比對。如果所有人的程序都得出相同的結果,那麼這個結果就可以被認爲是正確的。這個過程快速、直觀,而且幾乎不可能出錯。

但是, 在數學領域,達成共識的過程則更加繁瑣和複雜。數學家需要詳細閱讀和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後一一驗證其中的每一步。如果所有的數學家都認可該結果,那麼這個結果就可以被認爲是正確的。

雖然所有的共識最後都是人的共識,但是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只要機器先達成了共識,人類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這一共識。然而在數學領域,甚至可以說除了計算機科學的所有其他領域,只有當門閥裏的權威專家都共識了,纔會形成共識。這就導致了科學界的共識形成過程更加門閥化,更加依賴於權威人物的認可。

不像計算機現今幾乎人手都有,很多數學領域的專家全球加起來也就幾十人。一旦這幾個人形成利益共同體,那麼這個領域的共識就會被他們完全控制,形成一種學術霸權。他們可以隨意否定新的研究,也可以對他們看不順眼的人進行打壓。這樣的環境無疑會阻礙科學的進步。

當然,這種幾十個專家搞壟斷的情景並沒有那麼多見,但是我通過這個誇張的例子來說明學術領域的門閥化問題是一個制度決定其必然存在的問題——要解決一個問題,先要承認這個問題存在。

這就是爲什麼市場敢把萬億美金的貨幣託付給計算機科學去管理,而不是給任何其他學科裏的“學術專家們”。


學術敗類

當然,有的學術敗類還在進入學術門閥系統的路上。人往高處走,天經地義。但是過程中不擇手段,損害我們整個科學共識體的信譽,這肯定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在此全網通報,已經與此等學術敗類斷絕所有好友關係。


第一性原理

明白了學術精英團體其實就是一個門閥系統後,我們才能順理成章理解姜萍身上發生的情況。我們來瞧瞧門閥系統的準利益既得者們:

什麼?!?!?34名匿名選手聯名舉報姜萍?爲什麼?因爲門閥體系最怕的就是有人不按門閥體系的規矩出牌。

名單上的大家都是名校二代、競賽牛人、高考學霸、留學精英、最次也是個培訓補課流的學員,爲什麼你一個要啥啥沒有的中專和我們在同一個名單上?而且名次還比我們高!不行,這個人攪亂了我們學術界的門閥體系,一定要聯手打壓下去!她要是順利進入了學術界,那豈不是說明名校無用、競賽無用、高考無用、留學無用、培訓無用,這背後的一整個產業鏈豈不是要動搖了(沒說要倒塌,只說要動搖)。大家在名校、競賽、高考、留學、培訓上付出的沉沒成本怎麼算?

於是乎,一股針對姜萍的學術打壓風潮就此展開。匿名的舉報,天馬行空的猜測,無端的指責,這些都是門閥體系維護自身穩定的手段。

看看這34個學術精英,舉報就舉報,居然還匿名舉報。不愧是精英啊。便宜絕不能給外人佔了,任何有潛在喫虧的可能也絕對不會讓自己喫。就這德行,我還指望以後科學界發生日心說地心說之爭的時候你們站出來爲真理髮聲嗎?實名我還敬你們是漢子,躲在暗裏對一個17歲女生放暗箭算什麼本事?

姜萍有沒有造假不知道,這些匿名搞小動作的人的“學術精英”是一定是真的惡毒。


該不該質疑

有人說,如果姜同學真的造假,我們難道不該質疑嗎?

該質疑!當然該質疑!之前我們已經說了,一個好的科學共識體,正是得益於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對科學的質疑中來,質疑越多,科學就越成功。相反,像學閥那樣壟斷質疑的聲音纔是對科學有害的。

但是我們不能以科學爲名,以質疑爲名,施行選擇性質疑,不然這樣和誣陷誹謗有什麼區別?

所以我提議,一定要徹查,所有晉級選手全都徹查!而且每屆比賽也都是對稱的,所以要倒查6年!我也在其中,我也配合徹查!

這用常識的話來說,叫做公平。

這用法律的話來說,叫程序正義(對應事實正義)。

這用數學的話來說,叫對稱性。

損害事實正義,損害一人;損害程序正義,損害全體。

從對稱性來說,大家都是參賽晉級的,大家都是對稱的,憑什麼在姜萍這裏對稱破缺?

姜萍哪裏不對稱嗎?姜萍唯一潛在的不對稱就是她在中專和高分和使用LaTeX的交集裏。

你說因爲姜萍是中專?但是中專應該被納入考量嗎?這不是和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初衷背道而馳嗎?

你說因爲姜萍是高分,這也行,那我們就把所有高分的都拿出來徹查也行。姜萍也不在前十,那我們把所有的前100拿出來徹查吧,正好我不在前100還省了我的麻煩。

你說因爲姜萍使用LaTeX,我也是提交的LaTeX,言下之意對我也有質疑唄?把所有LaTeX提出來徹查唄?把Knuth也一起拉來徹查好了。

有人又問,爲了一個姜萍就要徹查所有人,至於嗎?

當然至於!任何學過科學方法的人都知道,面對一個錯誤(error)我們首先一定要判斷它是隨機錯誤(random error)還是系統性錯誤(systematic error)。如果只是隨機錯誤,那麼它就是個別現象,在統計裏都是要扔掉的outlier,確實沒有必要因爲一個姜萍就全盤否定整個系統。但是如果是系統性錯誤,那就意味着這個錯誤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系統本身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所有數據作廢,重新測量,難道不是業界的標準做法嗎?

這讓我想起美國曆屆總統中,只有奧巴馬一人被民衆要求其出示出生證明。的確美國總統是有硬性要求必須出生在美國,但是這樣的要求爲何只對奧巴馬提出?這並非簡單的程序要求,背後隱藏着的是對他個人背景的特殊質疑,這種質疑植根於對他身份的偏見和不公。這不是正義,這是以正義爲幌子實行種族歧視。

我們應該詢問,爲什麼同樣的質疑不普遍適用於所有人?爲什麼突然對一個特定個體的成績和誠信提出質疑?如果真的是爲了保持競賽的公正性,那麼我們應該設立一個統一的標準,對所有參與者一視同仁,而不是選擇性地對某個個體進行嚴格審查。


還有沒有其他解法

姜萍沒有任何義務自證其罪,全盤徹查又勞民傷財,空口誹謗又陷入法律問題,難道就沒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解法嗎?

當然有,這種情況業界有個標準的解法就是對賭。賭多少,怎麼賭,輸贏的條件,你們自己協商去,但是一定要找一個法律有效的第三方仲裁。

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對整個參賽羣體的無端指責,還可以直接關注到事情的核心,省時省力。同時,還可以讓那些匿名舉報的人有一個公開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而不是躲在暗處進行誹謗。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

俗話說“天干餓不死手藝人”,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天干餓不死手藝人?答案我一開始就說了,因爲手藝人的價值是由市場供需決定的。跟學術界這種沒有供需的價值完全是兩個體系(沒說誰高誰低)。市場是個無形的手,任何人都無法左右,所以學閥的那套根本不起作用。人家姜萍的plan A是服裝設計,人家是個手藝人,人家對成爲學術精英的興趣不大。而且對於姜萍這種三無選手,她就不該進入門閥的學術界,她就該讓她的價值被市場所體現而不是被學閥所定義。所以於公於私我都強烈反對姜萍走學術路線,我相信如果她能把PDE的功夫融入進服裝設計裏,未來服裝界一定會有她的一片天。

世界不缺再多一個女數學家,但是世界真缺一個會解偏微分方程的服裝設計師。


結語

“螃蟹效應”(Crab Mentality),也稱爲“桶裏蟹效應”,源自一種觀察現象:當一羣螃蟹被困在一個桶中時,如果其中一個螃蟹試圖爬出桶外,其他螃蟹會拉住它,使它無法逃脫,最終導致所有螃蟹都無法脫身。

在社會心理學中,這個概念被用來形容個體或羣體在看到他人即將成功或改善處境時,出於嫉妒或競爭心理,採取行動阻止對方成功,從而確保所有人都保持在同一水平。這種心態通常被視爲負面的,因爲它抑制了個體的成長和整個羣體的進步。

例如,在職場或社區中,如果一個人展現出突出的能力或有望獲得提升,擁有“螃蟹效應”心態的同事或鄰居可能會通過批評、散佈謠言或其他消極行爲來阻撓這個人的成功,以防他人比自己更成功或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