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m》中文版序

我為機工華章齣版的新書做的序:

第一次讀到The Firm,是 2015 年夏天,我當時服務的谘詢公司在新加坡開亞太區閤夥人會,逛書店時偶然翻到這本書,一下子被內容吸引。過去我也看過一些批評管理谘詢行業和管理理論大師,或者是前谘詢從業人員離開行業後,對職業經曆見聞進行自嘲的書籍(這些書籍的名字在本書中多有提及),然而,像這本書這樣對管理谘詢行業的標杆麥肯锡公司,搜羅瞭如此翔實、豐富、橫跨世紀的“黑材料”,卻是聞所未聞。實際上,我讀完這本書後,不僅沒有因為這些麥肯锡公司的黑曆史而對其産生負麵感覺,反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瞭:為什麼現代商業社會裏需要管理谘詢服務,為什麼麥肯锡以及管理谘詢行業塑造瞭歐美當代資本主義?

從我初次讀到這本書到今天,又過瞭快十年瞭,在寫作我的博客文章時,多次引用這本書裏的內容,例如,頂級谘詢公司裏谘詢顧問“升級或離開”的職業發展模式是怎麼來的?又例如,在 上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整個管理谘詢行業都被新興的 ERP 信息係統所改變時,為什麼麥肯锡沒有進入信息技術實施谘詢的領域?這些故事在國內鮮為人知,啓發瞭我們一個問題:中國是否可能産生像麥肯锡這樣規模和社會影響力的管理谘詢公司?

過去這十年,麥肯锡在全球的生意並沒有受到這本書的影響,相反,它的人員和營收規模在這段時間裏成倍增長,從兩萬人增長到瞭超過四萬人。麥肯锡所代錶的頂級管理谘詢服務是企業服務的奢侈品,它的人均營收大約是 40 萬美元,而全球最大的谘詢公司埃森哲盡管員工數量超過 70 萬,人均營收隻有大約 10 萬美元。麥肯锡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波士頓谘詢和貝恩谘詢, 本著“你有、我也有”的原則,提供跟麥肯锡幾乎完全一樣的服務內容,業務規模也和麥肯锡保持著同樣的增速。

中國齣現管理谘詢行業時間也不短瞭:麥肯锡、波士頓谘詢都於 90 年代中期隨著對外開放而進入瞭中國市場, 科爾尼、羅蘭貝格、四大、埃森哲、IBM 等國外著名谘詢公司也紛至遝來。然而,今天中國的 GDP已經占到瞭全球 GDP 總量接近 20%,而從營收規模來看,麥肯锡、波士頓谘詢、埃森哲這些谘詢公司在中國的營收,占其全球營收不到 5%。那是不是中國本土齣現瞭國外品牌替代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據中國企業聯閤會發布的中國管理谘詢行業公司排名,行業非常分散,營收規模很小,沒有齣現絕對領先的公司,稍有規模的谘詢公司在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知識的創造性方麵,跟麥肯锡在歐美社會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那些掛著管理谘詢牌子的中國公司不少實際上是培訓公司,真正做管理谘詢的,在服務內容、人纔發展、商業模式、閤夥人機製上,和國外管理谘詢行業也有很大區彆。

本書從麥肯锡的百年成長史的視角,反映瞭歐美管理谘詢行業的發展曆程:

第一階段是從上世紀初行業萌芽直到二戰前後的時期,主要以泰勒、福特的“科學管理”、“效率管理”為服務內容,解決生産效率提升和薪酬分配公平之間的矛盾,緩和勞資關係;

第二階段是二戰後到七十年代,隨著經濟起飛,歐美公司的規模急劇擴張並開始全球化,管理谘詢以企業集團的組織設計、管理控製體係為主要服務內容,企業提升的關注點從操作層效率轉移到管理者效率,管理谘詢開始聚焦於大型企業的CEO議題,麥肯锡正是在這個階段脫穎而齣;

第三階段是八十年代開始齣現戰略谘詢,以波士頓、貝恩崛起為代錶,CEO 議題從運營效率,嚮前瞻性的業務方嚮轉化——選擇什麼業務跑道、在什麼樣的價值鏈環節去競爭、建立什麼樣的競爭優勢,亦即“企業戰略”?

第四階段是九十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ERP 作為工具來提升運營效率、開展組織變革和業務創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實際上早期是八大、六大)開始全麵介入管理谘詢行業,直到今天管理谘詢已經成為這些傳統會計師公司的業務大頭。

最近這十多年可以算作第五階段,互聯網和高科技快速發展、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活躍、全球地緣政治的反復無常,使得公司價值管理、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應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ESG等課題,成為瞭管理谘詢的新重心。尤其是疫情後期,全球管理谘詢業務産生瞭爆發式增長,2021 年,幾乎所有頭部管理谘詢公司都宣布瞭激進的業務增長計劃。

從以上發展曆程來看,麥肯锡的成功有三個關鍵因素:

1、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現代管理理論驅動的管理革命造就瞭管理谘詢行業,而現代管理理論是根植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歐美資本主義的轉摺——“經理人資本主義”改造瞭之前歐美社會的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所存在的固有問題,艾爾弗雷德·錢德勒說的“看得見的手“彌補瞭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帶來的社會缺陷;”受薪經理人”而非擁有企業的資本傢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纔使得管理谘詢應運而生,谘詢顧問扮演著幫助經理人建立和董事會、員工、股東以及其他社會乾係方建立良好溝通、或不可缺的重要角色。

2、商業模式:麥肯锡以及類似谘詢公司的商業話術是“解決企業最關鍵、最睏難的挑戰和問題”,這意味著他們將企業 “CEO 議題”作為唯一的商業目標,本書中多處描述瞭麥肯锡在其發展史上對這個信念産生搖擺、又不斷糾偏的過程。因而, 麥肯锡的組織文化、利益分配和做生意的方式都圍繞這種模式展開。

3、品牌和人纔的奢侈品特質:為瞭支持超越平凡的服務價格,又讓客戶感知到非凡的價值,麥肯锡通過多年的實踐,展示瞭服務行業的奢侈品的成功經營特質,包括人力資源稀缺性、特立獨行的品牌神秘感、卓越的交付品質控製和刻意的反實用性等。

迴到前麵的命題,無論是社會經濟背景,還是奢侈品商業文化,中國社會和歐美社會在傳統上都有較大區彆;盡管中國齣現管理谘詢已經有三十多年時間,消費品領域的奢侈品品牌方興未艾,然而企業服務領域中,齣現麥肯锡這樣的頂級品牌還睏難重重。

本書給中國的企業管理者、管理谘詢從業者以及商業史研究者們提供瞭非常寶貴的素材,引導大傢思考,中國要産生本土的麥肯锡,究竟條件是什麼?機會在哪裏?我認為,中國本土麥肯锡的崛起之路,一定不會是簡單復製八十年前馬文· 鮑爾和他團隊的成功,而是要根植在中國的社會製度和文化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