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王新華團隊WR:無曝氣絲狀藻菌顆粒汙泥實現強化生物除磷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 JUNE  本文已進行原創聲明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我們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我們

點擊上方“JIANPANMIAO” 更多資訊時時關注


  

第一作者唐了凡

通訊作者:王新華

通訊單位: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4.121315

圖文摘要


成果簡介


近日,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新華團隊在環境領域學術期刊Water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爲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ustained by aeration-free filamentous micro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的學術論文。該論文評估了無曝氣條件下接種活性污泥以培養具有強化生物除磷(EBPR)能力的藻菌顆粒污泥(MBGS)的可行性,證明了基於MBGSEBPR工藝高效去除碳//磷的有效性。儘管無曝氣培養的MBGS具有絲狀結構,但其沉降速率快、固液分離性能好。光合供氧驅動的磷釋放/吸收循環表明了聚磷微生物(PAOs的富集和EBPR的建立,從而使工藝實現了碳(97.2±1.9%)、氮(93.9±0.7%)和磷(97.7±1.7%)的高效穩定去除。當絲狀MBGS結構被破壞時,其磷釋放速率未受明顯影響,但磷吸收速率顯著降低,表明絲狀顆粒結構既保證了底物的有效傳輸,又降低了光照對PAOs的不利影響,因此對實現無曝氣EBPR發揮着重要作用。功能微生物如絲狀藍細菌、潛在的PAOsEPS產生菌的逐步富集解釋了MBGS的絲狀顆粒結構和高效EBPR性能。這項工作爲MBGS-EBPR工藝提供了一種可行且經濟的啓動和運行策略

引言



EBPR工藝是一種高效且廣泛使用的除磷工藝。然而,目前在污水處理廠中實施EBPR需要大量的機械曝氣來爲PAOs提供氧氣。此外,基於活性污泥法的EBPR工藝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爲了實現污染物高效去除的同時減少曝氣能耗和碳排放,有必要探索創新且經濟的污水處理替代方案

基於MBGSEBPR工藝(MBGS-EBPR)有望實現污水處理系統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循環、具有更高的節能性和更低的碳排放量。已有研究接種預培養的MBGS和富集PAOs的好氧顆粒污泥,在機械曝氣條件下成功啓動了MBGS-EBPR工藝,但無曝氣條件下以活性污泥啓動該工藝的可行性仍有待研究。另外,無曝氣條件下通常培養出具有絲狀顆粒結構的MBGS,能否實現EBPR過程仍然未知。

這項工作旨在探究無曝氣條件下以活性污泥啓動MBGS-EBPR工藝的可行性。在交替的暗/光循環下運行光生物反應器,用於MBGS造粒和PAOs富集,並對MBGS的形態、理化性質、處理性能、微生物羣落進行了密切監測。通過批實驗比較完整的絲狀MBGS和人爲破碎的MBGS的磷釋放/吸收活性,揭示了絲狀顆粒結構對EBPR功能的貢獻。

圖文導讀




絲狀MBGS的形成和特性

污泥的形態從較小的懸浮絮體逐漸轉變爲較大的絲狀顆粒污泥。在30天時,反應器內以表面覆蓋着大量絲狀微藻的小尺寸和鬆散結構的MBGS爲主。之後顆粒粒徑逐漸變大,並變得更加緊湊,逐步形成成熟的絲狀MBGS。其外層緊密覆蓋的絲狀微藻有利於捕獲光進行光合作用,而其內層互相纏繞的絲狀微藻形成的通道和孔隙可以促進物質傳遞,從而可能增強營養物質的去除

1. 1305085天反應器中MBGS的形態(a-d);第85MBGS表面的掃描電鏡圖像(e)和MBGS切面的熒光顯微鏡圖像(f.

隨着MBGS的形成,污染物處理性能逐漸提高。第30天左右系統對COD、NH4-N、TNPO4-P的去除效率分別達到了97.7±0.4%78.3±0.7%75.3±0.7%84.4±5.9 %。然而,氮和磷的出水濃度仍然較高。通過優化暗/光週期(由8 h/16 h改爲4 h/20 h),污染物去除性能進一步提高,系統對NH4-N、TNPO4-P的去除效率分別增加到95.3±0.2%93.9±0.7%97.7±1.7%。第85天的週期實驗呈現了典型的厭氧釋磷/好氧吸磷循環,表明無曝氣絲狀MBGS中實現了EBPR過程。此外,氮平衡分析估算出微生物的氮同化佔TN去除的45-70%,其餘部分通過絲狀MBGS內的同步硝化反硝化過程去除

2. 1天(ab)、第30天(cd)和第85天(ef)典型週期內COD、氮、磷、pH值和溶解氧的變化.

絲狀顆粒結構對性能的影響

通過對完整和人爲破碎的絲狀MBGS進行不同光強下的磷釋放/吸收速率測試,探究了絲狀顆粒結構對性能的影響。結果顯示,完整組和破碎組的磷釋放速率差異不顯著,表明MBGS的絲狀結構對揮發性脂肪酸和PO4-P等物質的傳輸影響不大。然而,完整組的磷吸收速率顯著高於破碎組(2000 lux除外),表明了絲狀顆粒結構對EBPR的重要性。在弱光條件下,絲狀顆粒污泥結構降低了自遮擋效應,這有助於光合作用過程中的氧氣生產,從而提高吸磷速率。而在強光條件下,完整絲狀MBGS外層的光養微生物可以保護非光養微生物(如PAOs等)免受光照影響

3. 不同光照條件下完整組和破壞組的磷釋放速率(PRR)和磷吸收速率(PUR.

在反應器運行過程中,細菌和微藻羣落髮生了顯著變化。絲狀藍細菌(如SynechocystisLeptolyngbyaNodosilinea等)、潛在的PAOsEPS產生菌(如HydrogenophagaThaueraFlavobacteriumBdellovibrio等)的逐步富集可能與MBGS的絲狀顆粒結構形成和高效EBPR性能的穩定維持相關

4. (a) 細菌羣落相對丰度(前30個屬); (b) 微藻羣落相對丰度(前15個屬)(c) 潛在功能微生物與EPS含量、PN/PS比值、顆粒粒徑和除磷效率的相關性.

小結


這項研究證明了無曝氣條件下以活性污泥啓動MBGS-EBPR工藝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培養的絲狀MBGS具有較高的沉降速率和出色的固液分離性能。該工藝在光合供氧的驅動下實現了磷的釋放和吸收,並獲得了高效的碳、氮、磷去除效率。絲狀顆粒結構減少了自遮光效應,保護了內部非光養微生物,且不會明顯阻礙底物傳質,因此在磷循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工藝可在一個光生物反應器中實現穩定高效的污染物去除,具有節約曝氣能耗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巨大潛力,是一種技術和經濟上可行的可持續污水處理方法。


主要作者介紹


唐了第一作者,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爲藻菌顆粒污泥污水處理技術,研究成果發表在Water Research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hemosphere等國際學術期刊

王新華: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水環境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山東大學環境生物技術與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新型污水生物處理工藝開發應用、新污染物環境行爲與污染控制、微生物生態學過程與行爲調控、環境電化學與功能材料設計應用、污水處理工藝模擬與設計等方面的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政府企業委託項目20餘項,相關研究成果發表SCI論文60餘篇、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來源:山東大學王新華團隊

版權聲明:本公衆號爲非盈利性新媒體,所刊載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及相關出版商所有,如發生侵權行爲,請及時與公衆號編輯聯繫,我們會與原作者、相關出版機構協商解決。

AGS造粒師”熱烈歡迎對好氧顆粒污泥感興趣的專家進羣交流和積極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AGS粒師加爲星標,或每次看完後點擊頁面下端的“在看”,這樣可以收到我們的最新推文!



  • 北工大高景峯課題組CEJ:利用13C-DNA穩定同位素核酸探針技術鑑定混合微生物羣落中對乙酰氨基酚的降解菌

  • 第(十一)期AGS造粒師文獻快報

  • 精彩專場搶先看丨2024青島國際水大會—青島西海岸水科技創新發展專題會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李志華團隊JWPE:將鹼度不足引起的代謝失調轉化爲促進造粒和強化產熱的契機

  • 蘭州理工大學趙霞團隊CEJ:微電場耦合好氧顆粒污泥系統降解磺胺嘧啶:性能、機理、毒性評估及微生物羣落結構特徵

  • 第(十)期AGS造粒師文獻快報

  • 北京工業大學李軍教授團隊CEJ:靜磁場增強微生物的聚集和粘附促進好氧顆粒化

  • 青島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曉霞、趙驥課題組 JWPE:人工粉碎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後再造粒過程特性研究

  • 第(九)期AGS造粒師文獻快報

  • 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馮翠傑團隊ESE:厭氧顆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用作紙張塗層生物材料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陳春茂教授、王慶宏教授團隊ER:含酚廢水處理過程中N-酰基高絲氨酸內酯對好氧污泥顆粒化的潛在作用

  • 第(八)期AGS造粒師文獻快報

THE END

如果喜歡,快把本文分享出去吧




編輯 | 石鈺婷、尹順昌

校對 | 季斌、劉俊

校覈 | 唐了凡、王新華季斌、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