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池廠爆炸23人死,其中17個是中國人,我們看到了什麼?



位於韓國京畿道的Aricell工廠裏有3萬5000塊鋰電池,只要一塊着火,會導致濃煙迅速蔓,在這種情況下,人只需要幾秒就會昏迷窒息死亡。
爲什麼死了23名員工,其中就有17名中國人?而沒有韓國人?
因爲在勞動派遣的這一百多名員工裏,大多數是中國東北的朝鮮族女性,年齡介於30歲至40歲。
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勞務中介公司發佈韓國打工的招聘訊息。這些職位的月薪多在1.1萬至1.5萬人民幣之間,薪資水平高於中國國內多數工廠。另外,招聘信息中不乏宣稱 “包喫住,十三薪”、“可申請永居,帶家屬”的標語。

曾在年初到訪當地的韓國學者金允俊(音譯)告訴記者,在華城,看到最多的是紡織廠、電子廠等韓國僅剩不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一些中國特色的小喫,比如羊肉串、麻辣燙等店招隨處可見”。

據中國媒體援引中國國家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報道稱,截至2020年末,中國朝鮮族人口較十年前減少減少12.8萬人,爲170.2479萬人,男性和女性分別爲83.0107萬人、87.2372萬人。與此同時,在韓國居住的朝鮮族人口顯著增加。數據顯示,以2020年1月爲基準,在韓居住朝鮮族達到70.8萬人,較中國境內朝鮮族居住人口最多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59.7萬人)多出10萬人。
在這裏排除其他的因素考量,僅就從經濟一條來說:
在韓國打工,這些朝鮮族女工的工資要好很多。
據中國人社部官網,北京市每小時最低工資爲26.4元人民幣,在全中國排名第一。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的最低時薪均爲24元,廣東省爲22.2元。赴韓打工主要地區東北三省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只有19.2元、19元、18元。
她們的工資是韓國最低時薪,一小時9860韓元(約9.6新元),相當於50元人民幣。相比其他同等薪水的工作,這裏工作強度較小,還有退休金和工程補貼。

幾乎是北京的兩倍。
我們再來看另一則看似毫不相關的消息:
這是爲什麼?

是因爲這個:
2024年6月18日,厄瓜多爾外交部正式宣佈,從7月1日起暫停與中國簽署的免簽證協議,恢復對來自中國的旅客的簽證要求。此決定是基於厄瓜多爾當局發現大約一半進入該國的中國公民沒有通過正常途徑或在免籤協議允許的90天內離開,導致非法移民數量異常增加的現象。
厄瓜多爾是美洲僅有的兩個對中國公民提供免簽入境的大陸國家之一,另一個是蘇里南共和國。近年來,非法移民通常利用厄瓜多爾的免籤政策進入該國,然後經由墨西哥偷渡前往美國。
我這次到福建出差,還專門問本地人偷渡的是不是增加了?答案是有依據的。
很多年,隨着我們經濟的發展,偷渡去美國這種事已經越來越少了,但是,疫情之後,又逐步出現。
我們也別光打擊“非法移民”,而是要想一想,爲什麼?
4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路透社記者提問,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日前表示,近期有大量中國移民赴美,他們是要逃離中國疲軟的經濟狀況,中方並未阻止。中方是否對此表示擔憂?是否採取行動?“具體問題建議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門瞭解,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中方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我們反對並堅決打擊任何形式的非法移民活動。”

這些人偷渡固然有自己的問題,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別的原因。
他們大部分是在社交媒體“沉默的人”,發不出聲音,沒有人問他們爲什麼,而是在用腳投票。
並不是因爲所有的人都是因爲不愛國跑掉的,也有因爲經濟下行,錢很難賺,不得不鋌而走險。
就像這些年,我們固然遭受了史上最殘酷的金融戰,這是重創經濟的主導因素,但是,難道我們自己發展過程中沒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嗎?
早前我因爲寫恒大的事,就被封了15天,後來不說了,可是,不說了,問題就解決了,不會暴雷了麼?
到最後,北京的房價下跌了至少20%,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爲自己的沉默去承擔相關的代價嗎?可是,恒大的這些坑,跟我們老百姓有什麼關係?
這不就是治理和分配中出現的問題麼?如果都報喜不報憂,都說領導愛聽的,問題怎麼會暴露出來呢?
在中國經濟轉型期、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喫勁的時候,分配機制也應該有相應的發展和完善。
不應該是,富人攜帶大筆錢潤出去,普通人卻在國內承擔相應的後果。

這一兩年,裁員的、失業的、還不起房貸的越來越多,大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這就是現實。
科技進步,不一定都像宣傳的那樣,就是好事。
有些問題,不是不讓討論,它就不存在的。

你真以爲人工智能發展就是好事?
很多人會沒飯喫,丟工作,畢業就失業。
這些,都是國家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而不是等到出事了再去考慮。
如何給普通老百姓增加收入,這是非常切實的問題,而不是過渡強調刺激消費。
消費,從來就不是刺激出來的
現在,我們的製造業水平越來越高,而且人工智能也在迅猛發展,這必將意味着,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是在減少而不是增多。
那些最底層民衆,他們賺錢就越來越難。
共同富裕,必須要加快推動。
分配製度不完善,社會保障再過四五年,當就業成爲大問題,而且我們又不會像西方那樣搞什麼腦機接口準備讓民衆躺着不用就業。
美國搞人工智能,研究普及機器人,除了追逐利潤提高生產力提高軍事使用,另一方面的目的,也是在瞄準我們有大量需要就業人口,崗位卻在減少,未來某個時候可能就會產生系統性風險。
我們需要考慮這些長遠的問題。
縮短勞動時間,提高勞動報酬,增加休假,去讓普通的民衆更多享受國家發展的福利,而不是總是算小賬。
人家資本主義國家像社會主義國家一樣,天天給民衆發錢,就算長期不好吧,但人家民衆疫情經濟壓力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就像大家之前都反映的調休假的問題,就感覺相關部門不夠大氣,總是生怕老百姓佔一點便宜。

越是大國博弈白熱化、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大,越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越需要民衆齊心協力和社會健康穩定。
今天聽了馬凱碩在阿聯酋一個會議的講話,很多觀點比較認同。
他說喬治凱南曾說,美蘇爭霸的決定性因素並非是武器裝備或是科學技術,而是誰能保持內在的活力。
1946年2月22日,美國駐蘇聯代辦喬治·凱南向國務院發回一份8000字的電報,對戰後蘇聯的外交理論、對外政策、行爲動機和做法以及美國應當採取的對策,提出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和建議,爲美國“已經採用的‘強硬’政策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理論和邏輯的依據”。凱南把這篇全名爲《美國駐蘇聯大使館代辦喬治·凱南致國務院電報第五一一號》的電報分爲5個部分,使“每一部分都是獨立的,而且看起來不會長得離譜”。電報對二戰之後的蘇聯政治與外交進行了詳盡分析,並提出了應對克里姆林宮的基本原則:由於傳統的不安全感,蘇聯的對外政策具有擴張性;當政者不願與西方世界接觸,以免國民瞭解真相;而且斯大林深信,與西方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這封著名的長電報通過分析俄羅斯人的民族性,蘇聯的民族、社會與經濟、政治的情況和特徵,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馬克思主義爲何首先在蘇聯大獲成功等深層問題,來解讀和判斷蘇聯對外政策的邏輯。在歷史上首次明確指出,雖然蘇聯人民和平而友好,可是俄羅斯民族主義在缺乏安全感的心理驅使下,需要通過樹立一個外部敵人來證明其集權制度的合理性,蘇聯必然選擇消滅資本主義和與美國對峙的政策的立場。於這樣一個難以妥協的敵人對話談判,收效可能微乎其微。但與納粹德國相比,社會主義蘇聯無論經濟基礎還是意識形態仍是一個弱小力量,特別是由於在二戰中的巨大損失,經濟相對於資本主義仍處劣勢,所以絕不會冒險擴張。
電報因此判斷,正確的美國對蘇政策應該是:面對蘇聯政府,既不能妥協,也不必訴諸武力,放棄繼續在國際事務上與蘇聯合作的天真幻想,通過媒體教育美國民衆瞭解蘇聯的真相、防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擴散,致力解決美國國內問題不讓蘇聯有可趁之機;援助歐洲各國戰後重建,培養歐洲的反蘇陣營以達到遏制蘇聯的目的;他還精準地預見到社會主義陣營必將分化。總之,儘管美蘇不大可能合作,但也無須訴諸戰爭,可以採取“遏制”蘇聯擴張的政策,促使蘇聯政權衰弱並走向最後崩潰。

我們應該慶幸,如今的美國像喬治凱南這樣的戰略家還沒有被兩黨政府挖掘和重用,導致美國現在像個無頭的蒼蠅一樣昏招頻出。
中國雖然比照蘇聯更強大,也更有戰略性,但我們的弱點也是十分明顯的。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欠賬,過渡的原子化、離散化讓很多人失去了信仰,以“搞錢”爲終極目的,而這些人可以大搖大擺把錢弄到國外不用付出代價,國內的不少民衆,卻需要爲他們買單。
我們的教育體系,已經不適應“創新爲主”的時代要求,亟需深度的改革。
同樣,如今的美國,已經成爲了“寡頭政治”,所有的政策設計,都是爲了服務那1%的人,極度的分裂將會使美國陷入一個又一個陷阱。

所以,中美博弈的決定性因素,依然是那個標準:

誰能保持內在的活力。

人才創新的活力,民衆對幸福生活充滿希望去拼搏而非躺平的活力,社會發展的活力。

誰能做得更好,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從目前看,美國在制度上,是根本做不到的,它除了轉嫁矛盾,沒有任何辦法。

但我們,是完全能做好的,看我們的脫貧攻堅,放在人類歷史上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只要我們能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內部所有的問題都不將是問題。

只要我們能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外部所有的問題都會加速演進。

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爲所欲焉以自爲方。

這就是一個比拼內功的時代,戰勝對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內聖方能外王

我們爲什麼對那麼多國家單方面免籤,因爲來的每一個人,看到中國人生活的真實場景,回去就是一顆顆子彈。

所以,對民衆更好一點,更富裕一點,高興一點,就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希望很多部門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多捫心自問一下。





一個力爭純粹的人劃出的桃花源
有門檻有態度
不一定篇篇正確但源自獨立思考和原創
不接廣告、不薦股、不帶貨、不薦理財保險
不譁衆取寵、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場堅定,愛國愛黨理性思考,客觀表達

三個號
大號記散文
小號寫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