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頭條:美聯儲降息 0.25 個百分點 ,再提警惕經濟衰退;國內油價年內第 11 次調漲;Google 推出不限流量套餐,與傳統運營商正面競爭

希望每天早上在郵箱裡收到「大公司頭條」?請點擊這裡訂閱

美聯儲降息 0.25 個百分點 ,再提警惕經濟衰退

今晨,美聯儲在備受關注的 9 月議息會議上決定降息 0.25 個百分點,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浮至 1.75%-2%,符合資本市場預期。這是美聯儲自 7 月以來、同時也是年內第二次降息。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H. Powell)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美國經濟依然強勁,失業率仍處於低位,但“這種積極的前景存在風險”,如果美國經濟進一步走弱,聯儲可能更大規模降息。在美聯儲做出決定後,美國股市先是震盪,然後基本收復失地,標普、道瓊斯指數漲,納斯達克指數跌。

市場認為美聯儲降息太晚。在議息會議作出決議前,美國隔夜回購利率飆升至金融危機以來最高位,顯示美元之短缺。也就是說,市場需要更多美元來投資、消費,但聯儲卻以一個更慢的速度在印錢。如果這種不平衡持續時間過長,顯然會打壓市場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夏初的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之後,美聯儲一直受到特朗普攻擊。陰晴不定的特朗普把火力全部集中在聯儲主席鮑威爾身上,認為他遲遲不降息(去年年底還加息)損害美國經濟。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他加大了對鮑威爾的施壓,每隔幾天就會發推喊話鮑威爾降息,威脅解僱鮑威爾,向外界抱怨為什麼自己會任命這樣一位和自己對著幹的聯儲主席。至於利率目標,這位四處挑起事端的總統宣稱美國應該利率將為零甚至採取負利率。

降息之後,特朗普繼續發推攻擊聯儲和鮑威爾,“傑伊 · 鮑威爾和美聯儲再次失敗。沒有膽量,沒有理智,沒有遠見! 一個糟糕的溝通者! “。但實際上,特朗普才是糟糕的溝通者,聯儲怎麼做對他都是不夠的。

理論上,降息發生在經濟衰退之際。因為利率降低以後,銀行儲蓄和信貸利息都不同程度降低,這會鼓勵個人和企業少存錢,多投資,甚至是舉債消費或者投資。消費和投資增長直接帶動 GDP 增長,同時,每筆消費和投資又會產生稅收收入,充實了國庫。所以,如果美國經濟真如特朗普說的那樣堅挺,聯儲應該加息而非降息。

現實情況是美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步顯現。

今年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 2.1%,環比回落 1 個百分點,經濟增長依靠私人消費和聯邦政府支出拉動,私人投資和出口明顯下滑。製造業情況也不容樂觀,美國製造業 PMI 8 月份跌至 49.1,結束長達 35 個月的擴張期,其中,產出、就業和需求繼續變差,新出口訂單指數創 7 年新低,加快了整體 PMI 指數的回落,反應在企業實際經營方面就是停止擴張。

不及預期的還有就業。8 月份,美國經過季節因素調整後,新增 13 萬非農業就業人口,低於預期值(15.8 萬)和 7 月份數據(16.4 萬)。當時鮑威爾發表講話稱,美國當前宏觀背景是低通貨膨脹、低經濟增長和低利率,經濟表現良好,未來可能繼續放緩,“但現在衰退的勢頭不明顯”。

另外,美聯儲內部對這次降息的內部分歧仍然非常明顯,它是以 7 票贊成、3 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降息決定。這是自 2014 年年末以來,聯儲之策最高制定者對決策的最大分歧。

國內油價年內第 11 次調漲

國家發改委 18 日宣佈,自 19 日零點起,國內每噸汽油、柴油含稅出廠價均上調 125 元。其中,汽油漲至 7865 元/噸,年內調價 11 漲 6 跌 2 次沒調整;柴油漲至 6825 元/噸,漲跌次數和汽油類似。

總的來說,今年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和國際油價走勢近似,絕對漲幅甚至還低於原油期貨。以在紐交所上市的布倫特原油期貨收盤價為參照,它年內漲幅約 16%,而國內最新的汽油出廠價較 2018 年年末上漲 4.8%。

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在 2013 年大更新過一次,價格依舊參照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加權平均價格,但是將計價和調價週期由原來的 22 個工作日縮短為 10 個工作日,且取消了漲跌 4% 的幅度限制。但漲跌仍有例外,發改委會在國際油價低於 40 美元、高於 80 美元和高於 130 美元/桶的三個節點,干預國內成品油價格(具體機制看這裡),簡而言之,油價太低就少降,太高就少漲。

然而,實際操作中,當油價在 40-80 美元一桶、理應遵循市場調價機制降價的時候,發改委會和財政部一起通過調增燃油消費稅的形式,將調降幅度抵消。新的油價機制發佈以來,汽油消費稅從 1.0 元/升上漲至 1.52 元/升。這也導致 2013-2015 年間,國內汽柴油價格和國際原油價格跟漲不跟跌。

再之後,國內油價漲跌基本和國際油價走勢趨同。

Google 推出不限流量套餐,與傳統運營商正面競爭

Google 的虛擬運營商服務 Google Fi(前名 Project Fi)2015 年推出。是這間硅谷互聯網巨頭進入傳統行業相對成功的一個產品——這不太能說明它有多成功。

昨日 Google Fi 宣佈推出不限流量套餐

  • 一人。70 美元/每人每月,不限流量、電話、短信(不包括政府的各項雜費,都算上的話加州每月 7 美元左右);
  • 二人。60 美元/每人每月;
  • 三人。50 美元/每人每月;
  • 四至六人。40 美元/每人每月;
  • 海外 50 國電話免費,所有 135+ 支持漫遊的國家(包括中國)流量計入套餐,不額外收費;
  • 每月 22GB 之後 Google 會限制速度,但限制方式比較友好,將視頻質量限制在 480P。

定價基本和美國其它主要運營商相當。這是 Google Fi 的重要一步,說明它不再回避直接競爭。

在此之前,Google 提供的是一套比傳統運營商清晰、靈活的定價體系:每月 20 美元基礎費用(不限量短信、電話);流量 10 美元/1GB,但 60 美元封頂;沒用完的流量當月折算費用退回;國際漫遊流量定價不變——這是它的獨特優勢,也是和中國用戶關係最大的一點。

Google Fi 定價自 2015 年開始就沒有變過,從超值逐漸變成一般。只有在用戶不怎麼用流量的時候,它才具有競爭力——作為全球最大互聯網公司的服務,這多少有點諷刺。從 Google 不公佈訂戶數量已經說明它的規模不是很大。

目前有虛擬運營商業務的互聯網公司挺多,但都定位在相對小眾的市場。Google 新嘗試如果成功,可能會帶動更多互聯網公司投入基礎設施業務的競爭。

到這一步,Google 花了 4 年。Google Fi 推出的 2015 年,Google 改組變成 Alphabet,推進互聯網以外業務。但 Fi 不是 Google 的第一個運營商相關業務。2013 年 Google 在美國多個州推出 Google Fiber 光纖寬帶。

本來,寬帶推廣開之後,配套建立移動運營商是理想路徑。這兩個消費很多時候是合在一起(中國也越來越普遍,你看中國移動的寬帶訂戶增速),並且這兩個業務可以共享帶寬,而帶寬成本是運營商的基礎。

但 Fiber 最終因為一系列基建合作、可靠性問題受阻。Fiber 在 2016 年宣佈暫停擴張,2017 年的 2.0 重啟也沒有進展

運營商是一個嚴重依賴規模的高門檻行業,全球都是如此。美國前五大運營商控制 98% 以上市場,其中 69% 由 Verizon 和 AT&T 兩家公司佔據。

Google Fi 沒有自建基礎設施,作為虛擬運營商租用傳統運營商的網絡。Google Fi 排名 3-5 的三家運營商網絡,提供無縫自動切換。在城市裡,Google Fi 會通過 Google 鋪設的免費 Wi-Fi 作為補充。

最早,Fi 更像是手機業務的補充,要求用戶搭配 Nexus 系列 Google 聯名合作手機使用——實際上其它 Android 手機和 iPhone 也能用,只需要改幾個設置,但必須在 Nexus 上激活。

四年之後,儘管 Google 在很認真地推 Pixel 系列自有品牌手機,但 Google Fi 已經不再是從屬,不再強求通過 Google 設備激活、直接為 iPhone 和其它主流 Android 手機品牌提供支持。

推出不限量套餐,意味著 Google 在做基礎設施和做手機誰更重要上,明確了優先級。Google 一直在爭取通過主流運營商渠道銷售 Pixel 系列手機,直接與 AT&T、Verzion 競爭並不利於雙方在手機銷售上的合作。

Also in the news

北京成交首宗集體用地建設共有產權房地塊。北京市規劃和自然委員會公佈的一則土地成交公告顯示,地塊的出讓方為北京興福集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興福集地只擁有轉讓期限內的使用權,其土地所有權屬於瀛海鎮西一村和瀛海鎮西二村集體經濟組織。這是北京首次出讓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用於建設共有產權房,也是國內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的最新案例。

上海推出促外商投資 26 條,支持外資企業依法依規上市。上海市政府 18 日發佈《關於本市進一步促進外商投資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依規在主板、科創板、中小企業板上市、在新三板掛牌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等方式拓展融資渠道。

香港核心商區現“空鋪潮”,銅鑼灣商鋪空置率升至近 10%。地產中介機構美聯工商鋪最新報告顯示,2019 年第三季度,銅鑼灣、旺角、尖沙咀、中環這四大核心商區的整體商鋪空置率同比上升 0.9 個百分點至 6.5%,空鋪數量增加 73 間至 481 間;其中銅鑼灣的空置率升至 9.4%,告士打道、謝斐道等主要街道的空置率甚至達到 30% 左右的水平。

中信銀行前行長孫德順失聯,或涉地產項目融資案。9 月中旬,中信銀行原行長、現信銀國際董事長孫德順被查。現 60 歲的孫德順於今年 2 月從中信銀行行長之位以到齡為由退任,但仍保留了中信銀行集團的香港公司——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下稱信銀國際)董事長的職務。中信銀行與信銀國際是中信集團進行資金聯動、投貸聯動等業務的境內外兩大平臺,業務緊密無間。

工行向厚朴投資聯合體投入約 20 億元,協助其參與格力項目競標。這一消息來自鳳凰網科技。9 月 2 日晚間,格力電器披露股權轉讓進展,共有兩家向格力集團提交了受讓申請材料,並足額繳納相應的締約保證金,分別為有高瓴投資參股的明駿投資,以及由厚朴投資成立的一個聯合體。值得關注的是,厚朴投資的聯席主席張紅力原為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於 2018 年下半年從工行離職。

吉利起訴威馬侵害商業秘密案開庭,訴訟標的額達 21 億元。這是目前國內知識產權界訴訟金額最大的商業糾紛案。訴訟主要源於吉利高管離職後加入威馬,在新車型開發上可能存在侵權嫌疑。不過,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威馬的 EX5 車型源自吉利 GX7 平臺。

華為首次發佈計算戰略,欲投 15 億美元吸引 500 萬開發者。華為在 9 月 18 日開幕的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上發佈 AI 訓練集群 Atlas900,稱已將其部署到華為雲上,將以優惠價格向全球科研機構和大學開放。華為輪值 CEO 胡厚崑還表示將升級沃土計劃,繼續投入 15 億美元,使開發者的規模擴大到 500 萬人。

淘寶上線熱搜功能,約 50% 用戶可看到。在淘寶 App 首頁點擊搜索框,下方會出現“全網熱搜”的功能板塊,與微博熱搜類似,除話題熱度排名外還有熱搜指數,後者與商品推薦相關聯。

指數基金成為新的華爾街之王,規模首次超過主動型基金。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截至 8 月 31 日,指數基金規模達到 4.27 萬億,有史以來首次超過主動型基金(4.25 萬億)。指數基金已經佔美國證券市場的 13.6%,並呈現明顯的資金流入現象。與之相對應的是主動型基金的資金流出。

高盛報告稱,今年上市的企業是 20 年來最不賺錢的一批。報告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 75 家公司完成 IPO,但預計其中只有 24% 能在上市後的第一年實現盈利,這甚至低於 1999 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 28% 的水平。不過,今年 IPO 融資總額卻是自 1995 年以來第二多的,超過 310 億美元,僅次於 1999 年的 580 億美元。

聯邦快遞(FedEx)下調全年盈利指引,股價跌幅超 10%。聯邦快遞 2020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期內營收 170.5 億美元,與市場預期一致;GAAP 每股收益 2.84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 3.05 美元,均不及分析師預期。同時聯邦快遞下調了 2020 財年的盈利指引,經調整後每股收益預期為 11-13 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14.73 美元。盤初股價下跌 12.15%。

WeWork 推遲 IPO 至年底,並進行小規模裁員。WeWork 於當地時間週二正式宣佈延遲其 IPO 計劃至年底上市。此前該公司原本計劃本週路演,下週上市。根據其簽訂的一項信貸協議條款,如無法在年內完成上市,60 億美元信貸額度將失效。另據彭博社報道,該公司的估值可能低至 120 億美元,這和上週市場給出 200 億美元估值相比幾乎腰斬,更遠低於私募融資時的 470 億美元。

亞馬遜推出線上購物現金支付產品。亞馬遜於週三推出了 Amazon PayCode,用戶網上購物後可在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 線下 15000 家門店中任何一家用現金匯款。該服務此前已經在 19 個國家推出,未來幾周將在美國推出。另一個新產品是 Amazon Cash——用戶可以將現金存入自己的亞馬遜賬戶,以便以後在網上購物。這一業務目前在全美 10 萬多個線下網點開放辦理。

沃爾瑪推出新信用卡押注電商。零售巨頭沃爾瑪已經與美國第一資本融資集團(簡稱Capital One)合作,推出改版後的新信用卡,以押注於電子商務。新信用卡將於 9 月 24 日投入使用,並使用 Mastercard 公司的網絡,對在沃爾瑪網站上購買的商品,包括食品雜貨,提供 5% 的現金返還。而此前在沃爾瑪實體店,購物者需辦年卡,並且必須在收銀臺使用 Walmart Pay 付款才能享受這種折扣。

通用汽車擬在加拿大工廠暫時裁員 1300 人。通用汽車週三宣佈,由於美國工廠在UAW(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罷工期間減速,該公司計劃在旗下設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奧沙瓦的總裝工廠暫時裁減 1300 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