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 劉輝煌:古街


一都五年,見證了仙陽古街的浴火重生華麗蛻變,也漸漸的喜歡上這條酒香歌甜的古街。

一都,位於永春縣最西部,是泉州龍巖三明三市四縣七鄉鎮的邊陲重鎮。仙陽古街,始建於清雍正十二年,至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街道有曲有直,兩旁建築大多是土木結構的騎樓,店鋪獨具特色,商店鱗次櫛比,貿易絡繹不絕,朱德曾率紅軍在此留宿,著名僑領尤揚祖曾在此當學徒。如今,這條飽經滄桑的古街,紅色文化、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承保護,喫住行遊娛購等旅遊新元素恰到好處地植入,從而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就像在街上居住半個多世紀的陳老太說的,這條古街“一樣,又不一樣了”。一樣的是這裏的一石一木、一檐一瓦,不一樣的是滿街的新潮店鋪和來自四面八方的面孔。

如果說,大多數古街是爲了吸引遊客而刻意打造出滿滿的商業氛圍,那麼,仙陽街最大的不同就是這裏還棲居着原住民,有百歲老人也有呀呀待語的娃娃,可謂是“黃花垂髫並怡然自得”,瀰漫其中的,皆是濃濃的人間煙火和滿滿的生活氣息。世代居住於此的居民,過着平靜的生活,一些近乎失傳的古老手工藝,仍舊在這裏存活着、延續着。走進這些老字號店鋪,彷彿進入了一個神祕的世界。傳統的手工藝製作技藝、獨特的製作工藝、世代相傳的祕方,無不讓人驚歎。老林打鐵磨刀鋪,至今還保留着過去傳下來的打鐵磨刀模式;麗英白粿店,如今已年逾古稀的麗英十三歲就學習白粿製作,15歲便以此謀生;豆腐坊碗糕店,制蓑衣彈棉花,編斗笠綁掃把,還有售賣篾器漆具、木雕奇石,應有盡有。這些老店鋪的主人,往往是一些年過半百的老師傅,他們用手中的技藝,傳承着家族幾代人的智慧,將這份傳統工藝不斷發揚光大。





煙火正是古街浴火重生的“魂”。作爲古街煥新的親歷者、見證者和主持者,我本着“修舊如舊”原則,注重深入挖掘古街歷史文化元素,提升古街整體品質和格調。歷經多年打磨,古街終於不負春光煥新顏。百來座豬圈牛欄去木還土,百來間店鋪整飾一新,深厚的酒麴文化和圩日時光記憶在古街流淌。“擇一事,愛一生”,感謝守護古街的“守”藝人,任塵世喧譁,依然秉承匠心,傳承着傳統手藝,傳承着中國傳統的非遺文化,也讓古街留住了“原生態”風情。

古街流淌着“舊時光”,也有新風尚。南音社裏“每日劇場”夜夜笙歌,演藝廣場不時傳唱山歌酒歌,紅酒坊裏常態化舉辦集體手作和親子活動;書店、酒吧、畫室、茶餐廳等文創店鋪也在此落地生根。豐富的文化體驗和新業態的繁榮成爲古街古韻外的又一道風景。

天剛矇矇亮,隨着雞鳴犬吠聲驟響,吱呀吱呀的木門漸次打開,或急促或緩慢的步伐,在卵石鋪就的石板路上敲擊出或清脆或低沉的足音,美好的一天便拉開了序幕。

閒來無事,年邁的阿公阿婆或聚在南音社,嫋嫋的南音在小巷裏飄啊飄,而屋後又是小溪潺潺流水聲,人們在古街的酒香雅樂裏,感悟鄉村古樸純潔的情懷,歡聲笑語盪漾在街頭街尾。




古道由精美的溪石鋪成,幽暗而深邃,盡顯歲月的滄桑。拂去歷史的塵埃,往事歷歷在目。在這條殘存一公里長的古街上,曾經有政府機構“黃坂汛”、巡檢司、鹽管司,還有永春商會一都事務所、圩市、私塾、教堂等設施一應俱全。每個月農曆逢三或逢八爲圩日,三市四縣七鎮的農民和商販會帶着竹木菇、雞鴨鵝等山貨來到這裏互通有無,白斬雞、鹹水鴨、千層粿等特色美食商鋪也應運而生。

古街附近山上仍有許多盤曲的“跑馬路”,是古時一都與大田、安溪等地商賈和民間往來交通要塞。信步古道,彷彿時光倒流,讓人置身於那個人來車往的繁華舊時光。

往事越百年。古街始終瀰漫着淡淡的酒香。在大多數人的直覺裏,紅酒也許就是葡萄酒,但一都紅酒卻是用紅粬釀造的糯米酒。古街上開酒坊的陳阿婆說,釀造紅酒的主要原料有糯米、紅粬和冷開水,按一定的比例配製好密封在大缸中,大約20天至30天,缸中的原料經發酵融化爲一體,顏色由清紅逐漸變成深紅,最後變成暗紅色。一都紅酒是當地人年節喜慶宴請賓客的必備佳品,也是在外打拼的永春人記憶深處的家鄉“年味”

古街上的原住民家家戶戶都會釀紅酒,形成濃厚的紅粬文化。在紅粬匠藝工作室,主人林阿婆每天都會爲來訪的客人介紹紅酒手工釀造工藝的流程。“當年一都人就是用紅酒招待紅軍戰士們。”難怪當地人會把紅酒叫做紅軍可樂!林阿婆說,一都紅酒是當地人年節喜慶宴請賓客的必備佳品,也是在外打拼的永春人記憶深處的家鄉“年味”。行走在古街上,不時有居民會探頭問一聲,“喝一杯不?”可見古街冠以酒香之名,名副其實。盛名之下,如今古街的遊客越來越多,酒坊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每年的銷量都在上升。

週末節假日,古街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賞、打卡。許多身穿漢服的美女,淺笑嫣然,在街頭巷尾流連、穿梭,舉手投足間,皆是唐風宋韻,令人彷彿穿越了千年的時光,不知今夕何夕。

古街,因她的古老,吸引了衆多遊客的眼球。但她,又在時代的浪潮中,不斷推陳出新。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裏,古街能夠繼續保持其獨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探訪,也期待着更多這樣的古街區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和開發,讓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注:節氣名僅代表發佈時間)



立夏 | 梁白瑜:永春蘆柑 年滿七旬  文質彬彬

穀雨 | 黃景新:閩南日記兩則

穀雨 | 黃曉紅:再見礦山

清明 | 王豔娟:那些走過的路

清明 | 邱麗瓊:穿越時空遇見你

春分 | 劉鳳鵬:山的記憶

春分 | 陳娜娟:永春牛姆林,一直在等候

驚蟄 | 張盾:惟一山陽光與清風

驚蟄 | 陳慧穎:“走錯路”有感

雨水 | 林慧婷:春雨,剛剛好的溫柔

雨水 | 鄭揚眉:深林人不知  得飲一杯無

立春 | 林紫萍:兒時的味道

文末可見2023年合集

文末可見2022年合集



和光公益

福建省永春縣文化中心大樓靠交通橋頭

福建省永春縣桃城鎮花石社區金榜堂


和光公益書屋  電話:15059571162(本部)15259581906(花石站)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混同塵世光彩,寬闊融合,致力於純公益、深閱讀的和光公益書屋願攜手每一位讀書人自在地遇見文字,去發現、去品味、去發酵字裏字外的美好與醇香。藏書兼收幷蓄古今中外文、史、藝、哲、法、理、工、醫、農、教育等門類。

你——來,或不來,和光都在這裏。

你——來,或不來,都請記得讀書。

和光樂園   電話:13395068192

走出書屋,走進田野,走進山林,走進世界,走進那一畝三分地。其實,在哪裏、在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你同行,同行的溫暖或許可以減一分爲人者的恐懼,同行的歡喜或許可以增一分讀書人的真知。

——我們稱之爲“樂園”。

和光公益袋子  電話:15160789557

這是一隻錢袋子。袋子裏的每一分錢都將用於和光公益。

它承載的是心懷“大道之行 天下爲公”之信念、無條件信任和光、打算一起公益的朋友們聚集自己的餘錢與力量去幫助更多人的公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