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池廠大火:17名中國人遇難,三天內兩次爆炸 | 深度聚焦

記者/李一鳴 實習記者/饒富英 盧燦秋

編輯/楊寶璐


遇難者家屬在靈堂弔唁  圖片|東亞日報

金某賢的遊戲賬號已經兩天沒上線了。在看到韓國華城電池廠爆炸的消息後,他的朋友李星翻出了他曾發過的一張在廠裏拍的照片,對比之下,李星發現,照片裏的背景環境跟視頻裏爆炸的電池廠一樣。

6月25日上午,李星又找到一份華城電池廠爆炸遇難者名單,一行行找下來,,他對上了。出生日期1996年12月8日,和金某賢一致。
金某賢已經在廠裏工作一年了。對於27歲的他來說,2024年6月24日本該是普通的一天。6月份的工作計劃表上,這天的格子是白色的,意思是正常工作。雖然他更喜歡綠色和黃色,那代表加班,小時工資是正常工作的1.5倍,自己能多掙點錢。
但這天的結局,是黑色的。
金某賢當月的排班表
三天內兩次爆炸
23具遺體分別被安置於5座殯儀館,其中至少17具是中國籍遇難者的,沒人能辨清面目。
第一顆電池爆炸在24日上午10點30分開始,引起的大火持續了近5個小時。工廠的上半部已經只剩骨架,頂棚焦黑塌陷,鐵皮外牆半耷拉下來,大塊的建築殘骸散落在街上,像是被炸飛一般。地上還有一些圓柱體的小碎塊,是爆炸後的電池。總共3.5萬枚。標示牌仍掛在殘垣之上,寫着公司的名字:Aricell。
金某賢的工作是擦拭、清潔電池。李星告訴北青深一度,他曾在山東威海上大學,一年前去韓國打工,以勞務派遣的形式進入這家企業。
在網上,金某賢幾乎天天都在跟朋友抱怨上班太累,但很少提過想走。有朋友問過他什麼時候回國,他的回答是,雖然很累,但在國內想找一個工資水平相當的工作太難了。他還沒有結婚,想多攢點錢。金某賢和工友們的工資按照韓國的最低工資標準來計算,雙休月工資摺合人民幣一萬一千元,單休一萬六千元。金某賢選擇單休。
相較於生產安全,工作待遇以及什麼時候能轉正是金某賢更關心的事情。他一直盼着自己能轉正,這樣不僅有五險一金,還有一年兩次的體檢。上個月,他還在和朋友抱怨,下班時,搭載臨時工的班車,要等正式員工的車出發後才能發車。
成爲正式工,他就不必再因爲廠裏頻繁的裁員而常常擔心。就在6月21日,廠裏剛剛又裁掉一批人,金某賢還跟李星抱怨了一句,“咋沒把我裁了呢?”
一位2018年曾在該廠工作過的工人告訴深一度,2018年廠裏也着過火,只是不像這次這麼嚴重。在生產安全方面,公司每年會有一到兩次安全教育,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參加。工廠人員變動頻繁,大部分都是臨時工。事發後,公司CEO承認,工廠的103名工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由一家人力公司派遣的臨時合同工。
去韓國打工,對於在延邊的朝鮮族人來說,是個性價比高的選擇。2007年以後,韓國政府實施“訪問就業制”(H-2簽證),採用配額制度接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地符合條件的朝鮮族勞工,無論其在韓國有無親屬關係,只要年滿25週歲以上的中國朝鮮族公民都有機會申請赴韓務工。
一位赴韓打工的延邊女孩張青告訴深一度記者,她和父母目前都在韓國打工,父母在韓國工廠裏,自己則在大學畢業後也去了韓國。
張青在兼職中發現,在當地的工廠裏,流水線上鮮有韓國人身影,外國人很多,其中中國人佔了大多數。
據韓國勞動部統計,在韓國外籍勞工約佔韓國就業總人口的3%,但他們卻佔工業事故死亡人數的11%。《韓國安全管理與科學》期刊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表明,由於工作條件上的差異,外國勞工在工業生產事故中死亡的可能性約是本土工人的3倍。韓國勞動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外籍工人發生的工業事故數量從2012年的6404起增加到2022年的8286起,事故中年均約有100人死亡。
因爲擁有大量外籍勞工,本次事故發生地——Aricell所在的華城市被稱作“外國勞工之城”,而中國籍勞工佔其中的多數。這些外籍勞工大多居於勞動力市場的最底層,從事的是韓國人不願做的所謂“3D”工作,即骯髒(dirty)、艱苦(difficult)和危險(dangerous)的工作。根據韓國勞動部的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製造業外籍勞工人數爲209670,首次突破20萬。
金某賢的工位,他的日常工作是擦拭鋰電池
缺失的金屬滅火器
Aricell公司之所以僱傭外籍臨時工,或與該公司的經營狀況有關。根據公開信息,自2020到2023年,其歷年營業利潤分別合約-300萬、-490萬、-195萬、-190萬元人民幣。
據韓國《東亞日報》報道,截至今年4月,一家名爲“阪神鑽石”(Hanshin Diamond)的人力資源公司一直在爲Aricell輸送外籍勞工。該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稱,外籍勞工在看到他們在招聘網站上發佈的報告後,受公司指示,於某地集中搭乘班車前往工作單位。他同時稱,勞務公司從未爲這些勞工提供過安全培訓。韓國勞動部的調查還顯示,Aricell並沒有與工人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一名韓國律師在接受採訪時稱,這些都是非法派遣中的常見行爲。
據京畿道地方政府稱,Aricell公司曾在2019年因儲存超標23倍的鋰而被罰款。2020年該公司還因消防設施故障及管理不達標被責令改正。
今年6月22日,也就是這場大火發生的兩天前,金某賢的車間裏曾發生過一起“小爆炸”,那天,也有一枚電池爆炸,有煙從碼放着電池的籃子裏冒出,但很快被工人們拿消火栓撲滅。據瞭解,公司並未向當地消防部門報告這起事故。
22日中午,金某賢還在跟朋友發消息說,電池爆炸“味老大了”。據深一度瞭解,當地也有安全生產設施較爲完善的電池工廠,會爲工人們配備防毒面具。
當6月24日上午10點30分,引發整場大火的那枚電池爆炸時,包括金某賢在內的工人們大概並沒有想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此次華城電池廠爆炸事故屬於由可燃金屬所引起的金屬火災。對於此類火災,需要使用專門的金屬滅火器。但現場的監控畫面顯示,有兩名工人看到冒煙後,拿起了粉末滅火器試圖滅火。那是整個車間僅有的兩隻滅火器,而這種滅火器對於鋰電池爆炸作用甚微。
早在2020年,韓國檢察院就指出了金屬火災消防安全方面的制度缺失。去年3月,韓國消防防災廳公佈了包含金屬滅火器性能要求的技術標準。但截至此次事故發生,此項標準尚處於審覈階段。韓國國家消防局的一名官員稱,此項標準將於7月或8月完成審批。
涉事工廠位於京畿道華城市西邊的一片工業區內。事故發生後,韓國《東亞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工業區內五分之三的鋰電池工廠內沒有金屬滅火器。

火災後的華城電池廠

僅僅15秒鐘
監控畫面顯示,從鋰電池冒出白色煙霧到劇烈燃燒,再到煙霧充滿整個作業空間,僅耗時15秒。高級消防官員趙善浩(音)在週一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遇難的臨時工很可能不熟悉廠房的結構,同時煙霧的毒性很強,“吸入一兩口就會失去知覺”。
整場災難爆發於工廠二層,軍用鋰電池產品用於成品驗收和包裝的地方。軍用鋰電池比普通電池容量更高,爆炸和火災的風險也更高。這一層面積有1161平米,有兩個沒有上鎖的安全出口樓梯通向室外,但根據災難現場還原,工人們在到達安全出口前就已經被火焰和有毒的煙霧吞沒。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一名Aricell公司員工在接受採訪時稱,“最近工作人員數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據說原因是中東客戶的鋰電池訂單增加了”。
Aricell公司在廣告中聲稱,其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生產線,可實現100%的自動化生產及製程控制。公司官網顯示,在軍事領域,其產品應用於無線電通信、夜視設備和便攜式雷達系統。
但金某賢們並不會關心這些電池的用途。對他來說,面前桌子上的一顆顆待擦洗的電池,代表着未來生活的希望。
調查顯示,韓國在近10年裏頻繁發生化工廠爆炸事件,傷亡人數衆多。2022年,位於韓國全羅南道麗水國家產業園區內的一家化工廠發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4人受傷;該產業園區的化工廠於2013年、2012年、2003年均發生過爆炸事故;2020年,韓國瑞山市大山縣的一家樂天化學工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1人受傷,附近商鋪和住宅均遭受巨大損失;再往前追溯,2012年,位於韓國中部城市清州市的LG工廠發生化學溶劑桶爆炸,造成8人死亡,10人受傷;2011年,位於韓國東南部城市蔚山的現代工廠發生油霧爆炸,造成3名工人死亡,5人受傷……最嚴重的一次是1989年麗水的LG化學工廠爆炸,那次事故導致16人死亡,17人受傷。
具體到電池廠火災上,災難發生的數字更觸目驚心:2017年至2019年間,韓國共發生了23起鋰電池儲能項目火災,在這23起火災事故中,LG化學12起,三星SDI 8起,其他廠商3起;其中有14起發生在充電後,6起發生在充放電過程中,3起是在安裝和施工途中發生火災。
6月24日,當地消防部門出動了60輛消防車,派出160多名消防員,終於讓整場大火在燃燒了近五個小時後得到控制。當救援人員進入現場後發現,幾乎所有遺體都聚集在二層車間出口對面的牆邊,離出口最遠的地方。
3.5萬枚電池被放置於出口附近,工人們爲了躲避火勢,全都跑到了出口的另一側。鋰電池內層受到擠壓時就會導致短路起火,而監控畫面中,電池被一層層疊放在一起。另外,據韓國產業安全衛生工團的規定,鋰金屬應當被“儲存在單獨的房間或建築物中”。但是,此項規定並沒有法律約束力。
韓國勞動部已於6月26日以違反《職業安全與健康法》和《重大災害處罰法》的罪名,起訴了Aricell公司CEO及另外兩名高管。這次火災,也是2022年韓國《重大災害處罰法》實施以來造成人員傷亡最多的工業事故。
所有遺體都因爲嚴重燒傷而難以辨認。一名救護車司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遇難者們“屍體被燒焦,衣服都燒化了”。
事發後,遇難者家屬正陸續趕往現場。靈堂被設置在事故發生地附近。警方已將身份信息通知受害者家屬。
一名遇難者家屬告訴深一度,直到事發第二天接到警方通知,她和家人才知道自己的親戚,一位4歲孩子的母親,去了Aricell工廠打工。還有一名30多歲的女性遇難者即將在今年結婚,她的父親想通過女兒脖子上的項鍊和身上的車鑰匙來辨認身份,但被告知,遇難者們所有的隨身物品都在事故中被燒燬。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李星、張青爲化名)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北京青年報【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產品助理(微信同號):13920933623



當我的孩子,主動傷害自己的身體離婚訴訟中,被層層“消解”的家暴一樁被撤訴的污染環境案,牽出警察受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