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要謀生,也要樂生|觀點


民小編說

近日,高考分數陸續出爐,家長和孩子正在緊張地填報志願當中。在選擇人生志向時,孩子們該如何做出選擇?家長在其中該充當怎樣的角色?就業和興趣又該如何權衡和考量?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希望能對您有所啓發——

每年這個時候,高考志願填報的話題都備受關注。經歷過“家有考生”的人自然深有體會,那幾日幾乎睡不好覺,因爲對每一個家庭來說,18年的苦盡甘來到了臨門一腳,最終無論是專業、學校還是城市的選擇,都關係到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和幸福前景,自然絲毫不敢馬虎。


其實,如何選擇專業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情,每家每戶都有自身的情況,每個孩子心中自然也有一杆秤。在這裏,我且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從我身邊的一個真實案例說起吧。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去年高考中取得非常可觀的成績,可在填志願的時候,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極大的分歧:孩子對生物學科情有獨鍾,志願首選生命科學;而家長考慮到未來就業,替孩子選擇了一份更好找工作的專業。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案。


首先,家長從好找工作的角度來選專業有道理嗎?必然是有的。上大學,我們最基本的一個目的都是爲了找到一份工作,能夠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所以選擇好就業的專業,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之所需。


再說,志願填報家長該替孩子做主嗎?我以爲,高考志願應該是孩子成年後,爲自己做決定的第一步。在孩子自己有想法的情況下,他作爲自己人生大戲的主角,應有權決定自己走怎樣的道路,也應爲自己的每一次選擇負責。家長撒手不管嗎?也不是。家長需要做的,是儘可能彌補孩子在專業選擇上的信息差,爲孩子提供參考,而非爲孩子做決定。


孩子該如何爲自己做主?秉持內心的熱愛,傾聽內心的聲音,問一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能幹什麼?未來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然後根據你的心之所向做出選擇。進入大學,學習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知識,並讓其成爲一生追求和奮鬥的志業。不要怕“試錯”,也不要怕走彎路,且不說大學有轉專業的機會,人生從來不是既定的軌道,還有無數的可能性。


我想起鍾芳蓉同學,高考成績676分的她,毅然選擇了相對冷門的考古專業,很多人都認爲她“不值得”。從後來的採訪中,我們知道她很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希望能追隨“偶像”樊錦詩的腳步,爲考古獻身。“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能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窮盡一生,這是人生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因爲熱愛,纔會拼盡全力去堅持;因爲堅持,所有平淡的日子纔會變得可盼可期。雖然說今天的專業選擇並不能確定未來的職業,但在眼下有機會選擇的時候,我們爲什麼不聽從內心的呼喚,選擇自己最熱愛的專業呢?泰戈爾說:“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社會更需要的,不是適應,而是堅守。當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標邁進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爲你讓路。


英雄從來不論出身,真正的英雄心懷熱愛,哪裏都是舞臺。這些年,我從鄉村走進縣城,最終來到省會。這一路走來,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時常有同事告訴我,誰是碩士、博士,誰畢業於985、211。這樣的出身固然好,但我更關注的是,這些人對自己選擇的職業是否熱愛,是否有激情,在畢業之後,他們做了什麼,做成了什麼。實際上,那些在各行各業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並不一定都是才華橫溢天資聰穎,但他們無不對自己的專業充滿熱愛與敬畏,甚至有生死以之的癡情。


要謀生,也要樂生,比選“對”專業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找到“對”的人生。身處這樣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人工智能讓不同行業之間的沉浮變化只在瞬間,我們無法預判未來哪些行業一定“長紅”。與其推敲哪個專業有前景,不如敲打一下自己的內心。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當然最好;若這個興趣還能讓自己和家人未來的生活過得更好,那更是錦上添花;但即便這目前不是自己的興趣,只是爲了一份體面的工作而選擇的專業,也希望你在邊學邊做中找到其中的熱愛,幹出成就感,幹得有意義。所謂殊途同歸,彼岸相見。


每一份熾烈的熱愛,都值得被用心對待。人生海海,晴雨無定,但若是心懷熱愛,即便歲月荒蕪,亦能奔赴山海,靜待花開。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

文章作者 | 吳賢友
封圖來源 | 《中國教育報》通訊員 謝貴明 攝
微信編輯|陶玉祥

推薦閱讀

①丁薛祥在全國科技大會和兩院院士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 錨定戰略目標 抓好重點任務 確保如期建成科技強國
②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③高考出分進行時!這些志願填報乾貨一定要收藏→
④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歡迎訂閱


掃碼訂閱2024年《人民教育》雜誌


關注“人民教育”微信公衆號並設置星標,第一時間獲取精彩內容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