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高考落榜交不起復讀費,3年不來往的二叔攔住我:再窮得上學!

張慶福的家鄉,是一個被時光輕撫過的村落,三四百口人的小世界,緊密而又溫馨。他家,是個典型的大家庭,四位姑姑,一位二叔,共同編織着生活的經緯。

那時節,糧食短缺,年關將至,債臺高築,是常態。爲了生存,爺爺用一雙巧手,紮起了竹筏,帶着父親和二叔,踏上了河中捕魚的征途。那冰河初融的季節,魚兒貪食,彷彿是對生活的一種回應,它們躍入網中,也躍進了這家人的心裏。

魚,不僅是餐桌上的佳餚,更是希望的象徵。大魚換錢,小魚烤火,簡樸中藏着智慧與溫情。父親與二叔,兄弟情深,父親總以大哥的身份,默默承擔,那份對二叔的疼愛,藏在心底,也體現在每一次分享中。

豆蟲,那田野裏的小小驚喜,成了父親心中對二叔無聲的關懷。當母親走進這個家,她的善良與大度,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爲這個家帶來了更多的溫暖。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隨着二叔的婚事,家族的平靜水面泛起了漣漪。二嬸的進門,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微妙的變化。儘管初始有些摩擦,但家族的溫情與理解,終究讓這份關係得以緩和。母親的無私,二嬸的善良,逐漸化解了誤會,兩家人的距離,在一次次的互相幫助中悄然拉近。

張慶福的求學之路,是故事的另一重高潮。高考的挫敗,讓他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夢想似乎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及。

那50元的復讀費,成了橫亙在他與未來之間的鴻溝。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折,二叔的出現,像是一束光,穿透了迷霧。他的話語,既是鞭策也是鼓勵,更是對家族未來的期許。

“慶福,你不能就此放棄,讀書,是我們能握住的最亮的星。”二叔的這句話,如同錘鍊的鋼鐵,敲擊在張慶福的心上,喚醒了他心中的鬥志。二叔二嬸的慷慨解囊,不僅僅是金錢的援助,更是一份深厚的家族情誼,它跨越了以往的隔閡,凝聚了家族的力量。

復讀的日子裏,張慶福揹負着家族的期望,也承載着自己的夢想,他夜以繼日,勤勉不輟。汗水與淚水交織,終於,在來年的夏天,他以優異的成績,叩開了大學的校門,那一刻,不僅是個人的榮耀,也是家族的榮光。

大學的生涯,是張慶福人生的另一個篇章,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更沒有忘記是誰助他一臂之力。假期裏,他成了家族裏年輕一代的導師,用自己的經歷激勵堂弟堂妹,那份薪火相傳的使命感,讓他成爲了家族中的一道光。

時光荏苒,張慶福步入社會,事業有成,但他從未忘記初心。每當回望,那段歲月依舊清晰,二叔二嬸的恩情,如同烙印,深刻在心。他用行動詮釋了感恩,每一次回鄉,每一次相聚,都是對親情最好的回報。

歲月如歌,如今的張慶福,已成爲了家族的驕傲,但更重要的是,他成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傳承着家族的精神,也傳遞着愛與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走得多遠,家的方向,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