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時手繭刺骨的疼,我告訴自己:每多疼一下,就離復旦更進一步 | 復旦新傳上岸經驗貼17


酥狐學姐的前言:

近期,隨着復旦擬錄取榜單公佈,酥狐學姐陸續請來狐狸社24級全程班中高分上岸復旦新傳的學長學姐和大家見面

本次遇見的是:暖陽學姐(復旦新傳前五404分)

她是我見過最特別的學生,

她在我們全程班待了整整兩年,

我陪她走過籍籍無名:保研失利、留學失利、 一戰失利...

我陪她走過榮光燦爛:站起來!考出復旦新傳前五名404分!


暖陽學姐的故事很長,我們分爲上下兩期發佈:

第一期內容:備考歷程、政治、英語、作息與心態

保研失利、留學失利、 一戰失利...站起來!考出復旦新傳前五名404分 | 復旦新傳上岸經驗貼16

本期是第二期內容:復旦新傳專業課,我是學明白了


預告下哈,本週日晚八點見面會:和復旦新傳全國前五名404分暖陽學姐見面!

騰訊會議:941 101 270

見面會時間:6月2日(本週日)晚八點





復旦新傳專業課

核心學習方法


專業課是我備考時的重中之重,學公共課完全是拿來休息換腦子的。

我334和440都考了126分(完全不偏科xs),252分的專業課總分在專碩排名第3。

個人認爲,公共課如果沒有某一門特別突出(比如政治80英語90),很難拉大分差,但專業課完全可以:名詞解釋多點延伸思考、簡答論述題的框架和語言再打磨好一些,完全可以拉開十幾二十分


我是一個目標導向的人,喜歡從結果出發倒推方法,因此去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最後應該寫出什麼樣的答案?

或者說,什麼樣的答案是有區分度的?

我認爲是:嚴謹的框架+精闢的觀點+學術的語言+新穎的案例


沒有老師會喜歡千篇一律沒有見地的文字,讓自己的答案出彩一定是建立在大量輸入的基礎上,因此我在閱讀教材之外,還通過學姐教案、專業書籍、論文、公衆號等途徑進行多維度拓展,努力將知識點織成一張網,方能順利遷移和運用。

還有一點關於“背書”的建議我寫在最前面,背誦是很關鍵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所有的發揮都建立在記住的基礎上,況且復旦考題偏基礎,一定要重視背書。

但也不能死背書,考研選拔的不是背書機器,否則你和別人的答案怎麼區分呢?



Part1 

新聞學+傳播學

重視基礎,注重拓展


必讀書:《新聞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讀本》、《傳播學教程》、《網絡與新媒體概論》、《網絡空間導論》、《網絡傳播概論》

拓展書:《媒介熱點透析與前瞻》(按專題整理,強烈推薦)、《新聞理論十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傳播學原理》、《傳播學綱要》、《麥奎爾大衆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

公衆號:一本政經(復旦張志安老師的公衆號,強烈推薦)、新京報傳媒研究、全媒派、傳媒茶話會、NEWS全媒體採訪與寫作


首先,要重視基礎,不代表千篇一律

我第一遍看教材的時候就是精讀,即先瀏覽每一節的課後習題或酥狐學姐給出的思考題,再帶着問題去書中找答案,把靜態的讀書化成一問一答的動態過程。

有些同學把重點放在拓展上而忽略了教材,我認爲是有些顧此失彼的,其實教材中也有很多被人忽略的有亮點的基礎知識,比如傳播的共鳴、累積、遍在效果就在“沉默的螺旋”章節一處不太起眼的位置,但如果能恰當地運用在小標題或論述中,會是比較出彩的加分項。

書是常看常新的,要養成每天翻書的習慣,並且勤于思考,有意識地運用理論點解釋熱點事件。


其次,要循序漸進,先越讀越厚,再越讀越薄。

精讀階段,必讀書要做到完全理解和初步記憶,這個階段不強求會背,但一定要理解、會用;

專題階段,以必讀書爲基底補充拓展書、論文、業界公衆號等多元觀點,這是一個長線過程,不要心急,不要純複製粘貼,而要融入自己思考,也是一個自問自答的過程,即這個知識點可能怎麼考?這個理論能用在什麼題上?我要如何形成答題框架?又要如何使自己的答案出彩?最終,方能在答題階段從專題內容中抽絲剝繭,形成自己的觀點。

論文方面,我有個“論文天天看”的Word,會摘錄可以運用到答題的框架、語料、理論和案例,再補充到專題中。

一戰的時候我沒想清楚論文和答題的關係,看似讀了一百多篇,但對答題的增色效果不大。二戰時我有意識地將論文內容融合進答題中,在讀論文的時候就要思考:這個觀點能用在什麼題目上?強制自己在寫題時回憶論文內容。




Part 2

整合營銷+廣告+公關

理解背誦,重視案例


必讀書:舒爾茨《整合營銷傳播》、黃鸝《整合營銷傳播》、《當代廣告學》、《公共關係學》

拓展書:《關係管理學》、《簡明公共關係學》、《危機傳播管理》

公衆號(一定重視案例):營銷案例精選、營銷品牌官、廣告狂人、廣告門、在公關


從近10年真題來看,復旦專碩對於這三門的考察可謂逐步深入,往年純背書默寫題大大減少,更多的是讓考生運用整合營銷的思維來解決傳播問題(比如結合整合營銷原理改善政府危機傳播管理)。

因此,我非常不建議大家略過自己讀書這個環節直接買別人筆記背誦,相反,一定要邊讀邊思考,培養IMC思維。

這些理論雖然看似有些晦澀,但其實和我們日常生活非常貼近,要多通過業界公衆號積累最新案例,一來便於自己理解,二來也能增加答題區分度。去年我寫了近20年的復旦真題,後期直接背誦自己寫的答案,既高效省事,也避免雷同。





Part 3

採編評理論

紮實背誦,重視案例


必讀書:《中國新聞採訪寫作學》、《新聞編輯教程》、《當代新聞評論教程》


採編評理論主要以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形式考察,只要背誦全面準確就能得基礎分

那如何出彩?

一要適當拓展,例如闡述自己的理解或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

二要更新案例,教材的案例大多時間久遠(除非特別經典),需補充最新的媒體實踐成果

我覺得這也是和閱卷老師隔空對話的一種方式:“您看,我不是純背您的書,而是有我自己的想法”。我去年寫了近20年的復旦真題,後期也是直接打印成冊背誦自己的真題筆記,不斷滾動重複加深記憶。

另外,新聞寫作和新聞評論知識也能爲實務寫作提供理論支撐,不要小瞧這一點,曾經我消息導語總是寫不好的時候,就會反覆琢磨教材的理論點,後來就慢慢摸到門道了。





Part 4

實務寫作(消息/評論/聲明)

沒有捷徑,多看多寫


讀消息的渠道:澎湃新聞、新京報、財聯社電報【注:請看嚴肅新聞,娛樂內容不在考題範圍內】

讀評論的渠道:人民日報APP“銳評”欄目、新京報評論、澎湃新聞評論、光明論【注:請以黨媒爲準,個別以學生投稿爲主的評論號不適合考研寫作】


每當有學弟學妹問我消息和評論怎麼老寫不好,

我的回覆都是:先看100篇再說。

備考期間我在排隊買飯喫飯的時候都會刷新聞,既保持熱點攝入,更要關注行文結構。


消息改寫要抓住標題、導語、正文三部分,考察學生的新聞價值判斷能力,因此要選擇最重要的最新事實上標題和導語,不能面面俱到又臭又長,正文按倒金字塔結構補充其他細節、背景信息和專家觀點。

這部分在酥狐學姐的實務班上會手把手教,每一種類型的消息改寫都有涉及。

評論寫作更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我從暑假開始給自己定了個“評論天天看”的任務,每天早上會花半小時讀黨媒優秀評論,並且仔細研究黨媒寫法,積累黨媒立意和語料,備考期間我精讀了205篇評論,寫了20多篇評論讓酥狐學姐一對一批改

前期自己沒有太多想法的時候可以直接讀黨媒評論,等到後期我會先自己寫出框架,再和黨媒評論做對比,找出分析深度和格局的差異,這樣進步會更快。

雖然復旦近三年都沒有再考評論,但我認爲評論特別能鍛鍊思維的辯證和深度,對於簡答論述題都是有裨益的。


【精讀評論示範】




Part 5

中國新聞史

真題出發,由點到面


必讀書:《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黃瑚)

拓展書:《中國新聞傳播史》(方漢奇)、《中國新聞史新修》(吳廷俊)


想必中新史是讓不少同學頭疼的科目

一是因爲對背誦要求極高,背不出來神仙也難救;

二是近年來對中新史的考察逐漸從微觀的“點”(即單個報刊/人物/事件)到宏觀的“面”(即某一歷史時期的報業發展/某一人物一生的辦報歷程),這就要求我們答題的視野和格局要打開。

同樣的,對待中新史我的學習方法依舊是把報刊和人物都整理成答題格式,並且3本教材互爲補充使答案更加完善,這樣做既寫了20年的真題,又方便後期直接背誦。另外,要把報刊或人物放在歷史長河的時間線上去考察,要把“點”連成“線”,再織成“網”。

背誦是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的重複刺激記憶,這個過程可能會暫時讓你感到挫敗,但一定不要放棄,一定會越背越快,而且會有溫故知新的感覺。

背誦我基本上一天一章,也是利用從宿舍走到圖書館路上的時間來背的。

今年酥狐學姐押中的那道440中新史論述題,我在模擬考時寫出了全班最高分的優秀作業示範,考場看到題目後我覺得好像冥冥之中一切都自有註定。

此外,我認爲新聞史教給我們的除了史料本身,更高階的是思考問題時從古到今的思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現在的很多現實問題其實都能在歷史中找到答案。如果你能在論述新聞真實時想到1947年的反“客裏空”運動,在論述記者素養時想到黃遠生的“四能說”,在論述黨性原則時想到1942年的《解放日報》改革,這種歷史維度的思考框架一定會使你的答案脫穎而出。




Part 6

關於答題


暑假魔鬼訓練營(復旦新傳考研下半程班 | 實務寫作+答題魔鬼訓練+每週一考+考前模擬與押題)開始我就練習筆答了,每天雷打不動至少花1個小時寫專業課題目,到考研那天一共堅持了125天,寫了所有的思維訓練題目和課前/課後作業。

一開始不限制時間(因爲基本無法閉卷且無法在規定時間裏寫完),主要讓自己體會寫題過程中的思考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後來開始計時,不斷地磨鍊自己的書寫速度和耐力。

練習筆答還有好處是讓自己儘快適應每種類型題目所佔篇幅,進而高效控制字數。雖然內容上一開始並不能保證精緻,但至少在寫題的過程中能倒逼自己輸出,再根據輸出效果反哺輸入。

【我寫過題】


其實每天晚上我有半小時的“覆盤”時間,我也把它算在答題裏,這段時間我會默寫當天所學知識點的名詞解釋、覆盤論文閱讀,確保自己每天真的有學到知識。

等到12月,我會在答題紙上完整地捋一遍專題內容,只寫關鍵詞,論述部分放在腦中進行,最後基本上一門學科就是一頁紙,這也是我說的“從厚到薄”。


【厚積而薄發】



到10月的時候,每次提筆手上的繭都是刺骨的疼,我告訴自己:每多疼一下,就離復旦更進一步了。

考試那天我提前5分鐘寫完了試卷,放下筆的那一刻才突然感覺到手肘已經抬不起來了,走出教室我看到了復旦最美的夕陽,還好,以後可以天天看了。


【我的手啊啊啊啊】





寫在最後


你有嘗試過在能見度5米的大霧裏走路嗎?

只知道目的地就在前方,但不知道還要走多久,這個過程中不斷有人離開,也不斷有人加入。

你就只能朝着頭頂高懸的明月,一直走、一直走,等到濃霧散去,回頭,才發現原來已經走了這麼遠。

考研就是如此,很多時候你只能一個人奮鬥,

所以你如果問我考研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會覺得是“信念感”,這也是這段最集中最堅韌的時光教會我的道理。

其實曾經我也覺得命運似乎“不公”:

保研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時候

3個月極限一戰頂着39.5℃高燒的腦子上考場的時候

被說“保研去不了復旦考研就更別想了”的時候

二戰11月底長了顆非常危險的智齒的時候

....

但好像所有的這些我都撐過來了,我早就知道而又不可思議的。

我時常覺得教育看見每一個個體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我們都在拼命地爭取一種“被看見”的特權。在考研的評價體系下我很幸運地最終被看見了,但這種幸運背後,是冰川底下不被人知的無助、懷疑、崩潰,以及日復一日的堅持。

謝謝自己呀!

全力以赴,不要回頭。





正在招生(即將售罄):

復旦新傳考研下半程班(6-12月)!

實務寫作+答題魔鬼訓練+每週一考+考前模擬與押題
復旦全國第一名、前十名學長學姐一對一批改





請進羣:電子教材、復旦歷年真題、每週新聞傳播思維訓練,羣裏組織




報名課程、新傳考研諮詢,請聯繫酥狐學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