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日本姓氏的共同點


文字的出現和發展是有共同規律的。感覺氏方面也有一定規律。

德國人擁有姓氏的過程主要有這樣幾個階段:

1. 中世紀早期(8-10世紀):
   - 大多數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

   - 貴族和一些顯赫家族開始使用世襲頭銜或地名作爲識別標誌。這點類似於中國周朝時期

2. 中世紀晚期(11-13世紀):
   - 姓氏的使用開始在城市中流行,特別是在商人和手工藝人中間。

   - 姓氏通常源自職業、地名、父名或個人特徵

3. 14-16世紀:
   - 姓氏的使用逐漸擴展到農村地區。
   - 到16世紀末,大多數德國人都有了姓氏,但並非所有人。

4. 17-18世紀:
   - 姓氏的使用變得更加普遍和固定。

   - 一些地區開始通過法律要求使用姓氏。

5. 19世紀:
   - 拿破崙統治時期(1806-1813)在德國部分地區推行了強制性姓氏制度。
 - 1874年,普魯士王國頒佈了《個人身份法》(Personenstandsgesetz),要求所有公民登記姓名,這進一步鞏固了姓氏制度。

而日本平民開始普遍擁有姓氏是在明治時期。具體來說:

1870年9月19日,明治政府頒佈了“平民苗字許可令”,允許平民使用姓氏。然而,由於擔心可能會增加稅收等原因,很多平民對此持懷疑態度,並沒有積極採用姓氏。

爲了推動這一政策,政府在1875年2月13日進一步頒佈了“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強制要求所有人必須使用姓氏。這一天後來被定爲日本的“姓氏制定紀念日”。

在此之前的江戶時代(1603-1868年),平民是被禁止使用姓氏的,只有少數顯赫家族例外。明治政府的這些政策標誌着日本平民正式開始普遍擁有姓氏,這是日本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這麼看來,德國和日本在姓氏發展方面時間階段是類似的。並且定姓氏的方式也很像,所以德語很多姓聽起來日本姓。不覺得?我們把一些德語姓名不音譯而是意譯,就很明顯了:

Bergmann - 山本
Schulz/Scholz - 村上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這有點牽強。那這麼說吧,日本姓氏中是不是常見“山、田、原、川、本、村、木、林、石、高、佐”?這些就是德語的Berg, Feld, Heide, Bach, Haupt, Dorf, Baum, Wald, Stein, Hoch/Hohen, Schulz。帶這些成分的德語姓很多。比如:

Zuckerberg(扎克伯克) - 糖山
Einstein(愛因斯坦)- 一石
Heidegger(海德格爾)- 野原

Goldbach(哥德巴赫)- 金川

普遍比較晚纔開始有姓氏,姓氏就會帶這些成分,並且姓氏會特別多。這是德國和日本姓氏最明顯的共同點。



🇩🇪對九叔最大的支持是(自己來或推薦人)參加達赫德語學校的課程。
達赫最新課程
其次是點贊和轉發。衷心感謝你的支持 






上海校區


德語課程、備考、德國留學……一站式解決


上海虹口校區:上海市虹口區海泰時代大廈2樓(地鐵10號線四川北路2號口)

諮詢電話:16601841945(微信同步)


北京校區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13號銀網中心A座608室(地鐵10/4號線海淀黃莊B出口)

諮詢電話:15510041945(微信同步)


長春校區


地址:南關區南湖大路1999號,南湖假日酒店1樓(地鐵1號線工農廣場站東行500米)

諮詢電話:18843164002(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