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們的父母職業曝光:普通家庭孩子改命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小了

文 | 九章學徒
來源 | 每天3道奧數題(ID:tiantianaoshu)




昨天和一位做教培的朋友聊了很久,收穫頗多。

這位朋友是做線下數學培優的,他的團隊從三年級開始招生,一直到初中畢業都有。

他說自己招生是有原則的:五年級及以上只招尖子生,入學必須考試,通過才能報名,否則不予接收,而三四年級則不限。



我問道:你這樣做是自己縮小了招生範圍,生源不會有問題嗎?

他笑了笑:生源根本不是問題,只要真正能讓學生出成績,家長們自己就會互相介紹,成績就是口碑啊。

我接着問:那你爲啥只在五年級及以上才挑學生,三四年級怎麼就不挑?

朋友回答道:從我幹教培這十來年的經驗來看,年齡越小的孩子越聽話,三四年級的學生還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即便成績一般,只要家長配合孩子基礎也不太差就還是能培養出來,但到了五年級以後,孩子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甚至對學習的態度都已經基本定型,成績差的狀況很難改善。

朋友的話讓我堅定了一個觀點:雞娃須趁早,而且越早越好,五年級以後,就別想逆天改命的事了。

不得不承認,人和人的天賦生來是有差距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智力突出看啥都是一眼就會;有的孩子天生專注力很強;有的孩子天生對數學很感興趣……

但是,出生時的天賦並不能決定孩子最終考上的大學,後天的教育同樣有着巨大的影響。

雞娃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孩子在他天賦允許範圍內儘量達到上限,把原本只能上職高的孩子雞到普高,把原本只能上大專的孩子雞到普通本科,把原本只能上普通本科的孩子雞到重點大學……

在雞娃過程中,只要能幫助孩子接近或者達到天賦允許的上限,我都認爲是逆天改命成功。

在此過程中,那些與學習能力和考試成績密切相關的因素必須高度重視,有意識地培養。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內驅力


內驅力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

只有孩子真正發自內心的想學,纔有可能達到天賦允許的上限。

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內驅力就成了學霸和學渣之間最大的區別。

常見的內驅力有四種:

第一種是爲了某種崇高的目的,比如“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內驅力,屬於天生聖人專屬,只能景仰和膜拜,一般人根本學不來;

第二種是對某個學科特別感興趣,比如數學之於韋神韋東奕,這樣的內驅力雖然可以通過閱讀科普書、玩科學小遊戲進行提升,但總的來說還是靠天賦,也是可遇而不可求;

第三種是出於好勝心,也就是不服輸的精神力量,很多不甘心居於人下的學霸都屬於這種類型;

第四種是功利型,你也可以換個說法叫對美好XX的嚮往,比如古代流行的“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這種類型的內驅力最常見。

要產生第一種和第二種內驅力,主要靠祖墳冒青煙,咱一般不奢望。通常來說,只有好勝心和功利型這兩種內驅力最好培養。



好勝心部分是天生的,部分是後天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10歲以前是最容易培養好勝心的,除了在日常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學一點棋類運動,比如圍棋、五子棋之類的,也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好勝心。

功利型內驅力的培養,關鍵在於幫孩子樹立一個美好的目標。這種目標往往誕生於某個不經意的瞬間。

劉邦偶然間看到秦始皇出巡時的盛大場面,心中生出了“大丈夫當如是”的羨慕。這種念頭一旦在心中種下,就會隨着時間的推移生長髮芽。對皇位的美好憧憬,就成了劉邦造反的內驅力,推動着他走上了一條斬白蛇鬥強敵的艱難路途,最終成爲漢王朝的開創者。

我曾經介紹過一位劍橋大學畢業的博士媽媽,她本科就讀於國內TOP2的大學,後來出國留學,從小一直屬於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當談起她年少時學習的內驅力時,她講了一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

小時候這位博士媽媽鄰居家的哥哥考上了復旦大學,所有鄰居都很羨慕。

雖然她當時並不明白復旦大學意味着什麼,但她知道這所大學一定很牛。

所以她從小就決定好好學習,將來也考上復旦大學,沒想到用力過猛,考了全國最好的大學。

順便說一句,不管是培養好勝心還是樹立美好目標,最好的時間都是五年級以前。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家長對孩子影響就很有限了。


 專注力


坐得住,坐下來後能夠專心學習,是成爲學霸的基本要求。

坐在書桌上不到十分鐘就如坐鍼氈、東摸摸西看看的孩子,除非天賦異稟,否則很難成爲學霸。
 
心理學家把這種坐得住的能力稱爲專注力。科學研究表明,專注力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長。
從表中可以看出,到10歲以後,專注力增加速度會顯著變慢;過了5年級,專注力就基本恆定了。
 
培養專注力的工具比較多,比如舒爾特方格等,我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是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設計的遊戲,能夠培養孩子對專注的掌控,遊戲規則是:
 
一羣孩子圍成一圈,按順時針輪流報數,如果數到的數字中含有7,就說一聲“pass”。
 
這個遊戲還有一種進階玩法:數字中含有7或者數本身是7的整數倍時,都要說一聲"pass"。
 
你是不是感覺這個遊戲很熟悉?沒錯,這就是酒桌上流行的“數七”。

原本用於培養孩子專注力,傳入中國後卻變成了一種行酒令,民以食爲天可見一斑。

 

這位心理學家曾經寫道:遊戲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只要是需要高度專注才能玩好的遊戲,都能提高專注力,隨時隨地可以設計遊戲。

 

值得一提的是,當孩子在專注地幹某件事時,千萬不要隨意打斷。


舉個例子,當孩子在專注於某個玩具時,你不要因爲他的口水掉在衣服上而幫他擦口水,也不要擔心他口渴而喊他喝水,更不要怕他孤單而試圖陪他一起玩。



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誰都知道,每個人都能隨口舉出幾條良好的習慣,比如習慣於做完校內作業後再額外自己加練,習慣於學習就專心致志不開小差,習慣於做題目時一絲不苟地寫步驟,習慣於從頭到尾完整地地閱讀一本書而不半途而廢……

 

問題是:這些習慣怎麼培養?

 

我的建議是除了少數習慣靠下意識地糾正,大部分習慣靠家長的以身作則。


有人曾統計過2007年到2016年間高考狀元的父母職業,結果發現教師所佔比例最高、公務員次之、工程師又再次之……

 


教師家庭更容易出學霸,並不是因爲這些教師在家裏偷偷給孩子補課了,或許有一部分當老師的父母會給孩子補課,但這並不是孩子成爲學霸的主要原因。


這些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

 

作爲教師,在家裏肯定會經常看書、備課,這會讓孩子從小習慣於閱讀。


另一方面,教師家庭經常會談論成績,會讓孩子從小樹立對好成績的嚮往,從小形成學習好光榮學習差可恥的觀念。當孩子長大入學之後,就會非常自覺地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所以,想讓孩子養成什麼習慣,你自己首先就得這麼做。


比如你想讓孩子愛上數學,那你自己就應該買幾本數學科普書,不僅自己看,而且要拿幾道趣味數學題和孩子一起討論。

 

零零碎碎寫了這麼多,想必你也發現了,雞娃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最基礎的內驅力、專注力和學習習慣,這三樣基礎能力的培養,越早越好。

 

還是那句話:雞娃須趁早,而且越早越好,五年級以後,就別想逆天改命的事了。



樹媽說:

文章之後,還想跟姐妹們說件事。如果大家想給孩子找一個入門快、開發大腦、回報高的興趣班,強烈建議大家試試圍棋。我女兒小時候學過幾年,覺得在鍛鍊邏輯思維、觀察力、專注力方面很受益。通過輸贏較量,也鍛鍊了抗挫力、應變力。

週五我也請到了豌豆圍棋的大夢老師來直播間,給大家分享關於圍棋的乾貨,並答疑解惑。直播間也會有豌豆圍棋1元福利:10天的圍棋訓練營+精美的圍棋大禮包,足夠孩子0基礎入門,姐妹們一定要立即預約


另外姐妹們記得掃描下方二維碼入羣(已經在羣裏的媽媽不用重複添加),羣裏經常有各種活動,還會實時發送直播消息,解答大家各種問題哈。



···





如 果 不 想 和 樹 媽 從 此 失 聯  
請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設置【 星標 】

文章來源:文章授權轉載自公衆號每天3道奧數題(ID:tiantianaoshu)。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 點擊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