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人還是掘墓人】之豫劇《張良》專家研討會上的劉景亮

“五大名旦”時期的豫劇,無論是從劇作文本、舞臺技藝還是美學高度,不可否認已經成爲豫劇的巔峯,隨着他們的離去,豫劇從藝術層面也隨之而去,甚至我們可以說,時至今日,在河南,真正的豫劇藝術已經進入墳墓。‍‍‍‍‍‍

朋友發來一段視頻,我只看了一個開頭,果斷關閉。問之,說是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新作《張良》。‍‍‍‍‍‍

這個戲,無需多言,一句就夠:‍‍‍‍‍

從藝術層面來說,《張良》這出戏的主創者們,腦子並非進了水,而是進了“屍米”。‍‍‍‍

請讀者們原諒我在這裏用“屍米”字,因爲我實在是找不到更準確的詞來表達我對此事的看法。在“豫劇藝術”層面,這個戲,可以說一丁點討論的價值都沒有。‍‍‍‍‍‍‍‍‍‍‍

看看這出戏的主創者都有誰:

朋友告訴我,這出戏是“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2023年度資助項目”,據說花了納稅人400萬元人民幣,如此多的錢,弄這樣一部戲,心疼呀。

對於這樣的戲,自然少不了一場“專家研討會”。

朋友發來這個戲“專家研討會”的名單,以及專家們對這部戲的看法:‍‍‍‍‍‍‍‍‍‍‍‍‍‍‍‍‍

這麼一衆專家裏,對豫劇藝術懂行的,看上去僅有劉景亮一人,餘者稱爲豫劇藝術之棒槌概不爲過,尤其是那個黃在敏(豫劇《程嬰救孤》之導演),說他是糟蹋豫劇第一人估計也大差不差。

一起來看看專家們評價這出戏所用之詞:

非常了不起
十分巧妙‍‍‍
生動鮮明
相得益彰
耳目一新
充滿驚喜
唱做俱佳
滿臺生輝‍‍

這些詞放到一起,感覺就算是“常、陳、崔、馬、閻”比之都頗有不如。

從我所瞭解到的信息綜合來看,劉景亮雖然在某些藝術觀點上與我有差異,但,在我看來他並未突破豫劇藝術的底線,如果說豫劇藝術業已進入墳墓的話,那麼劉景亮,算得上是一個豫劇藝術的守墓人

很想知道, 在豫劇《張良》專家研討會上,如此多的諂媚之詞,究竟哪一個是劉景亮所言,同時,也很想知道劉景亮在這個研討會上究竟說了些什麼,其扮演的究竟是豫劇藝術的守墓人,還是夥同那些主創者們,扮演了一回豫劇藝術的掘墓人。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話頭回到這出戏,在河南,無論多爛的戲,只要是“公家”的劇團出品,官媒自然是大唱讚歌。


但,這回觀衆不給面子,評論區大翻車(朋友發來一大堆評論區的截圖,爲看起來方便,將其拼在一起)

針對戲迷們對耿玉卿《張良》一劇作曲的吐槽,耿玉卿倒是雲淡風輕,不以爲恥,反以爲榮,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怪道人家能混得風生水起,要名有名,要利得利,境界自是不同。

最後,就算劉景亮這回仍舊是一個守墓人,奈何孟華、耿玉卿者衆,劉景亮一己之力怎敵得過如此浩蕩的掘墓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