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熊佳慶課題組《AM》:環境自主感知型全纖維軟體機器人

軟體機器人,憑藉其在響應環境刺激和執行復雜任務方面的獨特優勢,在智能工業、精準醫學、人-機-環境交互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當前,大多數軟體機器人依靠外部嵌入式電源和傳感模塊進行刺激響應和信息獲取,犧牲了操作能力和驅動靈活性。熊佳慶研究團隊創新性提出,利用驅動變形觸發的摩擦電自能量傳感技術,實現“驅動同步感知”,爲驅動器響應環境刺激、自發變形/運動且同步獲取環境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有望實現軟體機器人微型化、輕量化和智能化。纖維基材料具有從一維到三維的可編織性和結構響應多樣性,例如,纖維/紗線基驅動器在一維(1D)方向顯示快速驅動優勢,在人工肌肉、植入式醫用機器人等領域有重要潛力。當前,缺乏具有多刺激驅動響應、二維-三維(2D-3D)可重構變形的纖維基驅動器。微納纖維膜在結構、功能和力學方面具備高設計性,有望實現驅動器對多元環境刺激(溼度、光、熱、電、磁場)的協同響應和高效致動,但如何平衡驅動器的快速響應、大形變致動以及同步電學感知是領域的共同挑戰。目前,尚未有基於纖維材料,從“結構設計-力學編程-功能協同”三個層面一體化開發全纖維柔性驅動器及主動環境交互式軟體機器人的報道。

近日,東華大學熊佳慶課題組提出纖維多級微觀結構設計、纖維取向/厚度比調控以及自發式驅動-感知無縫集成策略,開發出一種光熱協助-溼氣主導的高效驅動自能量感知型非對稱響應高取向全纖維驅動器(HAFM)。HAFM驅動器由呼吸式MOF增強的溼氣響應層(MRL)和MXene強化的光熱響應層(TRL)組成。通過調控連續靜電紡絲過程中的原位氣相溶劑交換效應,設計開發了具有類“葡萄狀”納米球互連組裝的微-納多級結構纖維膜,顯著增強了HAFM驅動器對溼氣和光熱刺激的不對稱驅動變形,展現出穩定的雙向變形彎曲能力(變形曲率7.23 cm−1)和快速的紅外光變形響應速率(0.60 cm−1 s−1),並實現優異機械性能(拉伸應力5.5 MPa,斷裂韌性798 KJ m−3),確保持續可靠的驅動變形;同時,利用功能填料分別優化了驅動器雙側的摩擦電自感知性能。利用纖維取向與厚度比編程設計,作者證實了不同類型微型機械手、行走機器人和植物機器人的響應自主操控,環境信息主動感知和人-機-環境交互等應用。相關研究以“Highly-Aligned All-Fiber Actuator with Asymmetric Photothermal-Humidity Response and Autonomous Perceptivity”爲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論文第一作者爲東華大學博士後張雨凡,通訊作者爲熊佳慶研究員。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52103254, 52273244)、中國博士後基金(2023M730547)等項目的資助。

圖文解析

圖1. 非對稱響應高取向全纖維致動器的機理、性能和應用

受牽牛花上下葉片細胞間吸水性差異引發其打開-閉合響應行爲的啓發,論文首先通過靜電紡絲精準調控策略製備了具有微-納多級結構的全纖維非對稱雙層HAFM驅動器,通過調控界面處半固化纖維互鎖成型可實現驅動器界面穩定。該全纖維驅動器在力學性能、光熱-溼驅動響應和主動感知能力方面均有優異表現,展示了雙模驅動、自能量傳感、感知型軟體機器人和植物界面機器人等多場景應用(圖1)。

圖2. 非對稱響應高取向全纖維驅動器的一體化成型

驅動器的溼度響應層MRL由具有自呼吸效應的MOF(MIL-88A)嵌入聚環氧乙烷(PEO)納米纖維網絡構成,形成微-納分層多孔結構,通過協同吸溼膨脹-排溼收縮行爲放大溼度響應變形。同時,利用高溼環境紡絲(RH = 60±5%)誘導聚偏氟乙烯(PVDF)/MXene纖維同步相分離,形成類“葡萄狀”納米球互連組裝的多級微-納結構纖維膜(熱響應層TRL),大幅提升纖維層的光-熱轉換能力和變形響應速率(圖2)。高取向纖維層構建的驅動器被證實具有更高的機械強度和韌性,保障了器件的高效穩定驅動變形。

圖3. 非對稱響應高取向全纖維驅動器的響應機理及性能

HAFM驅動器的非對稱變形是由溼氣主導、光熱協助實現的(圖3)。在高溼度下, MRL快速吸溼產生體積膨脹,誘導器件向TRL側變形彎曲。紅外光照下,TRL高效吸熱並傳導至MRL層,加速MRL層水分逸出並誘導其快速收縮,觸發器件快速可逆變形。通過優化纖維多級結構、取向排列、功能填料配比以及雙層膜厚比,可實現在光熱-溼氣刺激下雙側的最佳驅動變形,溼氣驅動曲率達到7.23 cm−1,光熱驅動曲率達到7.21 cm−1,紅外光響應變形速率高達0.60 cm−1 s−1。驅動性能優於當前報道的其他先進膜類驅動器,且在100次連續響應工作後依然保持變形穩定性。

圖4. 非對稱響應高取向全纖維驅動器的可編程設計

基於應力主要沿纖維軸方向傳遞的原理,纖維膜在其取向垂直方向易產生更大變形。因此,對於高度取向纖維膜構成的HAFM,定向剪裁調控纖維取向度可實現其機械性能和彎曲/扭轉變形行爲的可編程設計(圖4)。本文中,僅通過切割角度的改變就可以定量改變纖維的排列取向,使得驅動器在x方向和y方向上產生不同的變形分量,從而精確調控其機械性能表現和彎曲/扭轉變形行爲。例如,利用HAFM纖維取向和厚度比的可編程特性,作者設計開發了多種智能指示器及多種微型機械手,並開發出可具有環境光/溼控制抓取與釋放操控行爲的“風滾草”仿生機器人(圖4j與視頻1),其定製化力學-驅動行爲,顯現出HAFM驅動器在多元場景下的高度適用性。

視頻1:“風滾草”機器人實現環境光/溼響應抓取與釋放

圖5. 環境自主感知型全纖維軟體機器人
驅動同步感知能力對實現軟體機器人變形主動監測和環境信息自主獲取等能力有重要意義。作者採用“環境刺激-驅動響應-變形觸發式摩擦電效應”的一體化設計策略,證實了一系列雙模態HAFM驅動器,並賦予其高靈敏自主感知能力。例如“魔毯”行走機器人(圖5,視頻2),藉助巧妙的結構設計與纖維膜取向/厚比編程,可實現機器人環境光/溼控制行走,及運動狀態與基底材料同步感知。

視頻2:“魔毯”機器人實現環境光/溼響應行走與同步感知

此外,作者提出植物機器人概念,即利用柔性電子技術構建“人-機-植物”交互平臺,賦予植物除自我生長以外增強的運動和環境感知能力,實現主動式植物環境操控和信息採集。本文的全纖維薄膜感知型驅動器(HAFM)具有柔軟透氣和生物界面友好性,顯示了植物機器人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作者通過HAFM驅動器賦能植物葉片,展示了高溼度下葉片大幅度向下彎曲,以利於雨水滴落並滲入植物周圍土壤,及光熱環境中葉子向上彎曲,最大化受光面積,以促進其生長。文中展示了植物機器人長期工作穩定性,及可無損移除性。通過摩擦電感知效應,該植物機器人顯示了對環境溼度、光強和昆蟲等刺激的主動監測能力和潛力(圖5)。這種集成了植物界面驅動和環境同步感知功能的技術策略,爲植物機器人提高自主環境適應性和人-機-環境交互能力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望爲沙漠、戰場等極端場景下的信息獲取和精準決策提供有效手段。

視頻3:環境光/溼輔助操控葉片開合的植物機器人

總結與展望

通過設計纖維多級微觀結構、調控纖維取向和雙層厚度比,本文開發出一種光熱-溼雙模響應的非對稱高取向纖維膜(HAFM),實現光熱協助-溼氣主導的高性能全纖維驅動器,並展示了HAFM驅動器在軟體機器人自主操作、運動感知和信息識別(如材料特徵、溫溼度、環境接觸刺激等)領域的有趣應用。同時,本文創新性提出了基於自感知纖維膜驅動器的植物機器人,證實了通過人-機-植物界面交互,進行環境響應操縱與自主信息收集的潛能。這項工作可爲先進纖維材料的開發提供策略參考,併爲多功能電子皮膚、交互式軟體機器人和生物界面機器人等領域在驅動-感知一體化發展方面提供啓發。

課題組簡介

熊佳慶,博士,國家級青年人才,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員(正高三級),紡織學院和材料學院國家“雙一流”學科雙聘博導。在蘇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後、高級博士後研究員。目前主要從事軟材料微納智造、智能纖維/織物、穿戴/電子皮膚、柔性力電工程和軟體機器人仿生學領域的研究,累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等主流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70餘篇,論文引用>5100次,H指數34;獲授權國內國際發明專利37項;編寫英文書籍1部(Wiley出版)。主持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項目等。曾主編Electronics等SCI期刊特刊,擔任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Matter等30多個國際學術期刊的特約審稿人。曾受邀參加第六屆金磚國家青年科學家論壇,在MRS, ICMAT, NGPT, NENS, ICEAN等國際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30餘次;近年連續入選斯坦福大學年度世界排名前2%科學家。

張雨凡,東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2021年博士畢業於蘇州大學,主要從事柔性電子纖維、穿戴器件/技術、驅動器和軟體機器人仿生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 Advanced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4項,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作爲研究骨幹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等,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課題組主頁:
https://www.x-mol.com/groups/xiong_jiaqing

--檢測服務--

文章信息:
Y. Zhang, X. Zhou, L. Liu, S. Wang, Y. Zhang, M. Wu, Z. Lu, Z. Ming, J. Tao, J. Xiong*, Highly-Aligned All-Fiber Actuator with Asymmetric Photothermal-Humidity Response and Autonomous Perceptivity. Adv. Mater. 2024, 2404696.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04696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