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又多了一位胡說八道的專家!

沒想到才幾天“不問世事”,咱就成了“高收入國家”了?這等好事,我怎麼沒感覺呢?這事可以說道說道。
宣佈這好條消息的是世界經濟論壇理事會成員朱民,是在2024年6月25日-27日在大連召開的達沃斯論壇論壇上發的喜報。他在演講中指出,我國已經進入高收入國家之列,以往人們的消費更多是在生活必需品和基本消費品,而現在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奢侈性消費發展式消費等服務性消費,因此,消費的商品變少了,從物理角度來看,消費的實物商品是有限的。

“高收入國家”並不“高”
其實,“中國成爲高收入國家”是個十年老梗。最早是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2016年做過預測,後來還提過至少兩次,每次宕一兩年,略尷尬。今年3月份,老林發佈最新版本,說是2026年就真成了。當時還被揶揄又是“明年一定行”。
沒想到,老林下了那麼大決心的“明年一定行”,朱民輕描淡寫地宣佈“現在就是了”。想必老林心裏肯定很失落,要打場籃球一澆心中塊壘。
搶了老林明年“準確預測”開香檳風頭的,來頭當然不小。朱民在金融業歷任要職,最顯眼的是IMF的副總裁,對了,他還是復旦傑出校友。他宣佈“我國已經進入高收入國家之列”,肯定不是開玩笑的。
其實,“高收入國家”的預測並沒有神奇之處。因爲此“收入”不是大衆日常的收入,而是一個人均GDP標準的專業術語。人均GDP達到1.3萬美元,就進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這個標準是老林供職過的世界銀行提出的。所以,林毅夫應該更有“預測權”。
但是,被“截胡”也不算冤,因爲人均GDP的預測不難。每年中國政府都會公佈GDP增長目標,而且幾乎都能完成。按照人頭一平均成了。2023年中國人均GDP1.27萬美元,距離“高收入國家”就是臨門一腳而已。早一年晚一年,大差不差。老林稍微保守了一點,讓老朱搶先了,略虧。
那麼,“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底有啥特殊意義呢?好像也沒有。一定要說有,那就是這個標籤相當於世行發了一朵“小紅花”。給各國政府發這種“小紅花”是世行的主要業務之一——千萬別誤會,世界銀行不是全世界的央行,美聯儲纔是。美聯儲管發錢,世界銀行管發花。這種望文生義的誤解,和國人覺得“聯合國最大”一樣,屬於本國官本位思維的想當然。
更不要誤以爲“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就成了“發達國家”,人均1.3萬美元,“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門檻是3萬美元門檻,“高收入國家”還沒到“發達國家”的腰部,算是襠部吧。標籤上寫個“高”,看上去更美罷了。
總之,中國已經成爲或者明年成爲高收入國家,區別不大。成與不成,意義也不大。兩位老經濟學家念茲在茲,更多的是個人的執念。經濟發展就是GDP數字的“GDP執念”,是時代給他們留下的心理印記。他們因此被羣嘲、被爭議,是有點冤的。“高收入國家”的標準沒用錯,只是這個“高收入”並沒多高罷了。
但朱民用“中國已經成爲高收入國家”,解釋中國目前的消費形勢、和消費習慣改變,是強行關聯了。

消費不振不是因爲“高收入”
“中國已經成爲高收入國家”,並不意味着中國老百姓也高收入了。國是國,人是人,一碼歸一碼。
老百姓的消費習慣,可不會因爲“中國已經成爲高收入國家”的“普大喜奔”就改變消費觀念和習慣。更重要的是,就算消費觀念提升了,那也得收入提升配得上觀念提升——這是指老百姓到手真實收入,而不是朱民演講稿紙面上的那個“高收入”。
朱民的演講,似乎是要用“中國已經成爲高收入國家”解釋目前的消費形勢。可是,他好像對目前老百姓的消費存在什麼誤解?
“消費的商品變少了”,怎麼會是因爲“現在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奢侈性消費發展式消費等服務性消費”?
視頻時代的大衆關注度是很容易觀察的。消費頻道UP主們紛紛從高檔餐飲、奢侈品選購“下凡”到蒼蠅館子、性價比測評,高消費領域的關注度是明顯下降了。
關注度下降,是因爲消費力下降。奢侈型消費標杆的茅臺最近都價格跳水了,主打輕奢的“國潮”也hold不住了,洋品牌的高奢日子也很難過。服務行消費,高檔餐廳不用說了,連健身行業都受到衝擊。大型連鎖健身企業倒了多少?多少健身教練改行,等而上者在網上秀肌肉“擦邊”,等而下者到工地搬磚。就現實的經濟體感而言,消費的商品的確變少,但是“奢侈性消費發展式消費等服務性消費”也變少了。連關注度也大不如前了。
朱民理事顯然高估了我們對奢侈性消費的熱情,更高估了我們的消費能力。如果上述體感證據過於抽象,那舉個“物理角度”的、可以量化的例子——豪車大幅降價。曾經高攀不起的“BBA”(奔馳、寶馬、奧迪)“親民”了。過去豪車圈裏有“七折虎(路虎)、六折豹(捷豹)”的說法,隨着“對摺馬”、“骨折奧”加入,“貴圈”全面崩潰。
6月初的媒體報道中公佈了記者在4S店的現場調查結果、原價35.39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寶馬i3,當前車輛報價爲17.50萬元,原價超過31萬元的奧迪Q4現報價不到20萬元;原價超過53萬元的奔馳EQE現報價也在37萬元左右。
當然,這種事照例可以找到積極的解釋。比如洋車跌價是國貨崛起的此消彼長,但這輪降價風是“新勢力”們先降爲敬的。國產新能源車前兩年剛開始走“豪車路線”,還沒蹦躂多遠,去年下半年就走到頭了,又回到主打“量足管飽”的中低價位。當初豪車化吹了波“產業升級”的雄起,那現在又該怎麼說呢?“雄起”改成“雌伏”?
汽車產業沒升級,但利潤是跌得沒眼看了。利潤下滑的不只是豪車,而是全行業都在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汽車行業利潤率僅4.6%,創近7年新低。
傳統車企是利潤下跌的重災區。各大車企發佈的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相較於大衆、豐田、現代等跨國車企亮眼的業績報表,自主品牌車企的營收和利潤率表現不盡如人意。長安汽車營收370.23億元,利潤僅11.58億元,同比下降83.39%,淨利潤率3%。江淮汽車營業收入112.6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5億元,同比下滑28.72%,淨利潤率0.8%。
傳統車企在不利的競爭條件下,日子難過還情有可原。多年政策照顧的“新勢力”,也沒好到哪兒去。除了比亞迪,“新勢力”的財報一地雞毛。“蔚小理”御三家,蔚來虧得聞名海外,第一季度淨虧49.03億元同比增虧18%,“車中恒大”的節奏。有蔚來的虧損光環,小鵬一季度淨虧損13.7億元就顯得毫無波瀾。只有理想盈利了,營收256億元,淨利潤5.91億元,淨利潤率2.3%,還不如長安汽車。而且,淨利潤同比下降36.7%,環比大幅下滑89.7%。真讓人捏把汗。
汽車消費是高端消費的晴雨表,目前靠大幅跌價纔算保住了銷量,是晴是雨,朱民、林毅夫們可以品品。全行業盈利能力下降爲代價的保銷量,還能堅持多久,兩位老專家也應該預測一下。
專家學者不能總盯着“成爲高收入國家”的好消息,更不能拿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好消息,去粉飾老百姓消費乏力的現實。“高收入國家”的消費並沒有往高裏走,這纔是現實。

消費增長:
能省的是省了,省不了的都漲了
奢侈性消費在萎縮,多年慣例的日常消費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剛剛過去的“6.18狂歡購物節”,安靜得讓人心疼。
“全網最低價”、各種“比價”,消費者八風不動。以至於頭部主播們也心灰意懶,躺平的躺平,轉行的轉行。小楊哥整個618期間沒有播幾場,跑到安慶做文旅生意了。李佳琦更是被傳跑去錄綜藝了,活躍度也降低了不少。董宇輝索性成了“618局外人”。
不是今年的“618”沒有號召力了,而是近年來電商購物節活動都不太行了。
照例,這也有積極的解釋,比如很多專家的順口溜式“消費迴歸理性”。大家都開啓算着錢過日子的省錢模式,當然是“理性”。但是,“樹立正確的理性消費觀”都是對着別人的,其實自己都想花錢不算的輕鬆消費。全民省錢的“理性消費”,並不是什麼積極信號。
電商購物節冷冷清清,說明經濟體感的溫度在下降。並不是消費者們嫌棄各路主播低端,改投高端的“奢侈性消費發展式消費等服務性消費”了,而是純粹的“消費的商品變少了”。朱民們應該正視這一現實。
當然,確實有此消彼長的消費強勁增長,只是很多人沒意識到自己的消費增長項,那就是水電煤等基礎性消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份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233.6億元,增長29.5%。這三成的增長妙就妙在誰也省不了,足以支撐起我們的消費統計數據了。
所以,看到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的統計數據,別感到不可思議。“消費增長”的真相是,能省的是省了,但省不了的都漲了。
柴米油鹽的錢花多花少,可比“中國已經成爲高收入國家”重要得多,也請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們多留心一下。
結語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老一輩學者對“高收入國家”的執念,可以理解。既然“中國已經成爲高收入國家”圓夢了,那就乾點正經事吧。把學識和口纔用到現實的人間,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
這兩年消費已經成了關鍵詞中的關鍵詞,促進、拉動、鼓勵、激勵……都用上了,可見重視程度。但是,經濟運行不是紙面上的線性循環,絕大部分人都同時兼具消費者、生產者、投資者的多重角色,消費、生產、投資的行爲也不分先後的同時發生。
生產和投資沒有好的回報,薪資上不去、投資總虧錢,消費是促進、拉動、鼓勵、激勵……不起來的。這是很樸素、很基本的經濟常識。想靠消費端的單點突破提振經濟是行不通的,“中國成爲高收入國家”不是消費提振的發令槍,更不是消費不振的遮羞布。該面對的問題要面對,實在面對不了,也不要強作解人。粉飾和迴避成了習慣,多年積累的專業公信力總會消耗殆盡的。

功夫財經視頻號全新改版!!!

瞭解最新、最全的財經熱點,看懂事件背後的關鍵信息

功夫財經大師兄王牧笛

把最有價值的內容講給你聽!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功夫財經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