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中國家長都欠了孩子這一堂課

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裏說:


道德品格的完善在於,把每一天都作爲最後一天度過。



一千八百多年後,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引用了這一思想,並說道:


“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幫我指明瞭生命中重要的選擇,因爲幾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榮譽、所有的驕傲、所有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這些在死亡面前都會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東西……


“向死而生”,千百年來,都是智者最重要的功課。因此,死亡教育也是啓迪兒童靈性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能喚醒生命意識並促進孩子的全人發展。


它可以讓孩子理解和接受生命的自然循環。意識到生命終會結束,孩子們會更加珍惜與家人和朋友共度的時光。這會促使其以一種珍惜的心態去發展自己和麪對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簡單的對話或故事,父母可以逐步向孩子介紹生命的有限性。例如,當家中的植物枯萎時,可以討論生命的週期;當看到秋天的落葉時,可以談論季節的變化與新生;通過這些日常的例子,孩子們可以在安全和熟悉的環境中學習到生命的寶貴和短暫。



你也可以買一些死亡教育的繪本。浪花朵朵的《媽媽,死亡是什麼?》就非常不錯。


跟那種故事主角會失去親人的催淚死亡教育繪本不同,這個繪本的「風格要更優雅一些」。



全書圍繞孩子放學後到睡前與媽媽的對話展開。在回家的路上,他們一前一後走着,討論關於死亡的話題,非常輕鬆和日常。媽媽去商店買了鮮花,他們一起逛了書店,然後一路開開心心地聊着各種故事經典角色和歷史人物的死亡。孩子負責問,媽媽負責答。一直到家,兩人還在交流。直到深夜,媽媽告訴他:


"死亡來臨前,我們該做的是「活着」。"


雖然說故事情節很日常,但是他們的對話卻格外地好,有着精心設計的節奏和恰到好處的深度。


在教室門口的時候,孩子問:媽媽,告訴我,什麼會死?媽媽答:火會死。幾十億年後,太陽會死。愛情會死,友誼會死。花兒會死,蒼蠅也會死,還有樹木、行星、地球、星系、細胞、細菌……他們都會死。



開始的這部分,沒有侷限於親人和寵物,而是直接變成了敘述萬事萬物的生滅規律。當講完了這些宏大的,整體的東西,纔開始說人類的死亡


圍繞孩子的好奇心,媽媽的答案覆蓋了從科學到文化的各種角落。在書店裏聊的那些死亡名單,簡直算是一種另類的繪本名著推薦。而各行各業的名人也是屬於大成就者,足以算得上是優質偶像。



在書的後半部分,與孩子的對話轉向死亡的哲學和象徵意義,如星星雖然死亡,但星光依然照耀我們。媽媽把死亡和生命的互動,比作“白天和黑夜、嘈雜和寂靜、炎熱和寒冷、亮光和暗影、滿盈和空缺、現實和夢境、運動和靜止……”這些思辨非常深刻和吸引人。



最後,通過日常的生活細節,花朵的凋謝、貓咪的沉睡、遊戲角色的死亡、茶杯的熱氣等,媽媽告訴孩子:我們不能讓死亡消失,也不能讓生命消失。因爲,一切都在不斷變化。


所以,她向孩子強調了「活着」的重要性。


而且如果你看的仔細,你會注意到:媽媽走路的時候,會觀察大地;她會買花插花;她收集優秀的人類;她覺察到了空氣、氣味和音樂是看不見的美好;她養貓,也照顧孩子……她本人在全書展示瞭如何將對死亡的理解融入自己的生活實踐。她用自己的經歷教孩子,也教我們讀者珍惜生活的每一刻。




我注意到這本小書的封底寫着這樣一句話:



“媽媽,誰發明了死亡?”

“生命。”


既然終有一死,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活得充實,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