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跟蹤 | 尋找債市新定價錨

摘 要  


6月17-21日,長端利率呈現先下後上的V型走勢。10年國債活躍券(240004)下行至2.28%(-2bp);30年國債活躍券(230023)下行至2.48%(-3bp)。


稅期央行投放先增後減,流動性壓力逐漸顯現


19-21日爲6月稅期申報截止及走款階段,本週(17-21日)央行逆回購投放規模依次爲40、860、2780、200、100億元,呈先激增後急減趨勢,由於週四、週五監管呵護力度轉弱,資金市場開始進入緊張狀態。資金利率一路上行,R001由6月14日的1.80%上衝至21日的2.03%(+23bp),R007則由1.84%升至2.04%(+20bp),週五以R014爲代表的跨季成本已然達到2.17%,且周內一度出現隔夜利率倒掛7天利率現象。


► MLF定價作用或逐步弱化,短期債市或進入相對“失錨”的狀態


陸家嘴論壇上,央行潘行長演講中提到“以央行的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爲主要政策利率”以及“用利率走廊工具作爲輔助”。新表述背後的潛在邏輯,可能指向未來MLF的基準利率功能弱化,7天逆回購利率可能會取代部分MLF的功能。與此同時,未來隨着買賣國債逐漸取代MLF的資金投放功能,最終MLF利率的功能可能會逐漸讓渡給逆回購利率,實現由“兩個到一個”的簡併。


尋找債市新定價錨,兩個切入思路


首先是中長期維度需要搭建的流動性估值框架。以短端利率,如OMO、R007、DR007等作爲起點,計算歷史上每一天各久期品種收益率相對短端利率的期限溢價,並選取“可比階段”作爲估值參考的樣本池。


短期來看,基於資產比價的定價框架或更爲有效。從最新的比價情況來看,銀行端更多關注貸款以及超長國債之間的比價結果,在當前居民槓桿難擴張的背景下,長久期國債對於銀行的吸引力或在提升。保險端當前信用債的吸引力或仍相對較低,且隨超長地方債與超長國債的利差趨薄,超長國債或爲其短期偏好品種,短期表現或相對佔優。基金端繼續下沉帶來的超額收益較爲有限,短期或繼續追逐久期品種。


風險提示:貨幣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流動性出現超預期變化。財政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



01

市場行情回顧

6月17-21日,長端利率呈現先下後上的V型走勢。10年國債活躍券(240004)下行至2.28%(-2bp);30年國債活躍券(230023)下行至2.48%(-3bp)。


本週主要影響事件及因素:6月稅期,央行逆回購投放先增後減,市場資金面漸進式收緊;6月MLF、LPR報價均未出現調整,降息預期階段性落空;5月經濟數據分化,零售、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邊際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出口交貨值增速放緩;潘行長在陸家嘴金融論壇發表講話,債市差異化解讀。



稅期央行投放先增後減,流動性壓力逐漸顯現。19-21日爲6月稅期申報截止及走款階段,本週(17-21日)央行逆回購投放規模依次爲40、860、2780、200、100億元,呈先激增後急減趨勢,由於週四、週五監管呵護力度轉弱,資金市場開始進入緊張狀態,民生銀行資金情緒指數也罕見地上升至60%+。資金利率一路上行,R001由6月14日的1.80%上衝至21日的2.03%(+23bp),R007則由1.84%升至2.04%(+20bp),週五以R014爲代表的跨季成本已然達到2.17%,且周內一度出現隔夜利率倒掛7天利率現象。


資金供需結構依然反映“銀行承壓,非銀充裕”。銀行方面,6月12-21日期間,銀行體系淨供給規模出現“七連降”,由3.74萬億元下滑至2.43萬億元,創5月以來新低。分機構觀察,大行淨融出2.38萬億元,股份行淨融出2928億元,農商行淨融出1235億元,城商行則淨融入3683億元。非銀方面,貨基淨融出規模攀升至2.37萬億元,幾乎追平同期大行供給水平,也創下貨基淨融出規模歷史新高;銀行理財則融出2569億元;基金和券商的正回購餘額並未明顯下降,分別穩定在2.2、1.6萬億元水平。


資金維持“負分層”格局。當前非銀質押利率債、信用債、同業存單的平均成本分別爲2.06%、2.09%、2.02%,與中小行平均成本相減差值分別爲4.8bp、-2.3bp、-3.0bp,資金壓力依然淤積在中小銀行端,市場上或存在非銀向銀行融出的“倒掛”現象。

周內行情啓動後又快速“熄火”,強勢期限輪動至中端。存單方面,近期一級市場發行利率小幅“下臺階”,9個月至1年期國股行存單的發行價格區間由2.03%-2.05%再降至2.01%-2.03%;不過二級定價受到資金收緊制約,繼續保持窄幅波動。利率債方面,10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本維持不變,5年、7年、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約2bp;國開債中,3年期下行4bp,5-7年期品種多下行2bp。信用債方面,本週行情偏弱,3年內品種多上行1bp左右,不過長久期的5年品種仍下行約2bp。


覆盤本週機構交易行爲,交易盤仍是買入主力,保險配置力量有所提升,券商自營及農商行則爲主要賣盤。

基金類機構買入情緒維持高位,本週淨買入1720億元,日均買入規模由前一週的321億元增至344億元。分品種看,利率債佔比較高,淨買入1360億元,信用債、存單、二永債分別淨買入286、50、24億元。從期限上看,基金仍在拉久期,買入國債10年以上194億元、7-10年105億元;買入政金債7-10年718億元、10年以上51億元,同時也在增持3-5年政金債145億元。

理財方面,季末時點臨近,理財回表壓力增大,本週全部理財產品規模較前一週降2099億元至29.83萬億元。與規模走勢不同的是,理財在二級市場上的配置力量提升,本週淨買入627億元(前一週爲368億元),背後驅動或是欠配壓力。分品種看,買入存單的力量在增強,淨買入327億元(前一週爲147億元),其餘品種買入量變動相對不大,買入信用債、二永債、利率債129、103、68億元(前一週分別爲97、50、74億元)。

其他資管產品(含理財通道)買入量同樣增加,各類券種均在增配,其中利率債買入量明顯增大,淨買入433億元(前一週爲179億元);其餘券種配置結構相對均衡,存單、二永債、信用債買入規模分別爲175、181、177億元(前一週分別爲8、126、71億元)。

保險方面,本週保險公司配置情緒高漲,淨買入918億元(前一週淨買入345億元)。配置結構明顯偏向利率債,淨買入663億元,不過地方債僅佔113億元, 10年以上國債淨買入230億元、着重買入超長國債的背後,大概率是超長地方債和超長國債品種利差壓縮至低位。此外,1-3年政金債淨買入155億元,存單淨買入150億元,或反映仍有部分保險資金,等待市場調整,而先做一定流動性管理。


農商行方面,本週農商行由前一週的淨買入54億元轉爲淨賣出1127億元。分品種看,農商行在賣出利率品種之餘,選擇增配存單來進行流動性管理。具體而言,本週農商行賣出利率債1654億元,同時買入存單570億元。利率債中,主要賣出長端及超長端,同時買入1年及以下短端品種,賣出國債7-10年、10年以上期限548、336億元,政金債7-10年期531億元;買入1年及以下國債214億元。其餘券種配置規模相對較小,分別賣出信用債、二永債28、14億元。


下週(6月24-30日)債市關注點:
  • 跨季周央行投放情況以及資金面變化
  • 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
  • 6月PMI數據(6月30日)


02

MLF定價作用或逐步弱化,債市需要新定價錨

在6月19日的陸家嘴論壇上,央行潘行長髮表了關於《中國當前貨幣政策立場及未來貨幣政策框架的演進》的主題演講。其中,“以央行的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爲主要政策利率”以及“用利率走廊工具作爲輔助”,成爲債市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新表述背後的潛在邏輯,可能指向未來MLF的基準利率功能弱化,7天逆回購利率可能會取代部分MLF的功能。與此同時,未來隨着買賣國債逐漸取代MLF的資金投放功能,最終MLF利率的功能可能會逐漸讓渡給逆回購利率,實現由“兩個到一個”的簡併。


當前我國政策利率體系中,1年期MLF利率處於核心位置。對於銀行而言,MLF既是資產收益的風向標,又是成本定價的重要標尺,MLF加點直接影響LPR,同時MLF對應債券市場長債、同業存單的定價心理點位預期,而LPR和債券利率又影響存款利率。而在2016-2023年期間,市場也逐漸適應了以MLF利率作爲10年國債收益率中樞的定價習慣,二者利差由起初的±25bp,不斷收窄至±15bp。


假如市場一致弱化MLF的定位作用,短期債市可能進入一個相對“失錨”的狀態。在這一背景下,兩個思路或可幫助我們找到“新錨”的抓手,從中長期維度來看,可能逐步構建以短端利率爲核心的流動性估值體系,短期維度則可考慮不同資產之間的相互比價。



首先是中長期維度需要搭建的流動性估值框架。
這一框架市場或許並不陌生,其思路便是以短端利率,如OMO、R007、DR007等作爲起點,計算歷史上每一天各久期品種收益率相對短端利率的期限溢價,並選取“可比階段”作爲估值參考的樣本池。在後續進行估值分位判斷的時候,我們可以短端利率+25%/50%/75%分位數利差,構建出合理定價通道,並判斷當前不同利率的估值水平。

參考歷史經驗,在“可比階段”選取相對準確的前提下,這一定價方法論在實踐當中較爲適用,尤其是在震盪市區間,即資金鬆緊爲債市的核心定價變量。往後看,隨着短端操作利率逐漸被明確爲主要政策利率,流動性估值框架對於債市的適配性會不斷提升,“可比階段”也會隨之演變成“全區間”。不過,目前我們仍然處於政策利率框架改革最初期,市場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形成新的定價習慣,生成參考樣本。


短期來看,基於資產比價的定價框架或更爲有效。對於不同的債市交易羣體而言,由於成本、稅收條款、久期目標等一系列差異,同一債券資產往往有着不同的配置價值,因此我們也從銀行、保險、公募債基等不同機構的視角出發,觀察各品種債券的利息價值。


銀行自營方面,由於免稅範圍相對有限,因此稅收成爲了銀行端需要重點考量的因素之一。就銀行而言,目前僅國債及地方債可完全免稅,投資金融類債券(包括政金債)需要繳納25%的所得稅,投資信用類債券則需繳納6%增值稅+25%所得稅。其中,所得稅在計算時或應減去銀行經營成本,在此我們以上市銀行平均計息負債成本率作爲參考。此外,銀行可能仍需考慮投資資產風險佔用帶來的沉沒成本。綜合來看,貸款以及利率債對於銀行的性價比相對較高,信用債和二級資本債的稅費後票息價值偏低,更適合通過交易來賺取資本利得。

公募債基及保險方面,當前公募債基無需繳納所得稅;假設保險的成本率爲3.0%,以目前債市的到期收益率水平來看,大部分資產無需考慮所得稅的問題,因此債基與保險的稅費後利息價值相對接近。對於公募債基而言,免稅效應下投資信用債的性價比整體較高,且二永相對企業中短票仍有一定的增值稅優勢。對於保險而言,超長債兼具久期匹配與票息的優勢,在信用品種中可能同樣會更偏好有稅收優勢的二永債;此外,當前保險的高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交易獲利的稅收負擔,保險可能會更多地參與到如二永等波段品種的交易中來。


從最新的比價情況來看,銀行端更多關注貸款以及超長國債之間的比價結果,以上海3.50%的房貸利率爲參考,銀行資產端的稅後利息價值大約在2.5%左右,與30年期國債水平相近;若按照廣東及浙江的3.15%測算,貸款稅後收益約爲2.30%,類似10年國債收益率,在當前居民槓桿難擴張的背景下,長久期國債對於銀行的吸引力或在提升。保險端當前信用債的吸引力或仍相對較低,且隨超長地方債與超長國債的利差趨薄,超長國債或爲其短期偏好品種,短期表現或相對佔優。基金端繼續下沉帶來的超額收益較爲有限,短期或繼續追逐久期品種。






03

季末時點臨近,理財規模縮減

(一)業績表現:各類理財產品淨值增幅持續收窄

本週債市收益率震盪下行,長端優於短端。純債類產品方面,短債類代表產品淨值區間增速爲0.05%,持平於前一週;中長債類代表產品區間收益率爲0.05%(周環比-0.02pct)。混合類產品方面,本週A股市場延續下跌,偏債混合類產品近7日區間收益率爲0.04%(周環比-0.01pct)。



(二)季末回表壓力顯現,理財規模環比降2099億元

季末時點臨近,理財回表壓力增大,本週全部理財產品規模較前一週降2099億元至29.83萬億元,下週爲季末最後一週,理財回表壓力或達到峯值,屆時規模或繼續迎來短暫回落。結合歷史來看,近年來6月回表規模基本在0.8-1.5萬億元區間(2020-2023年6月理財規模分別下降1.47、1.40、0.80、1.18萬億元)。理財子機構規模變動相對較小,環比降1889億元至26.06萬億元。今年以來理財產品持續向理財子機構集中,截至6月21日,理財子佔全部理財存續規模比重爲87.36%,較年初增1.67pct。



分投資方向看,受回表壓力影響,各類理財產品規模普降。具體而言,現管類產品降幅最大,環比降1373億元至8.1萬億元;然後是純固收類產品,較前一週降247億元至4.2萬億元;固收+類產品同樣轉降,其中可投股票固收+、不可投股票固收+分別較前一週降159、132億元,至8.3、7.9萬億元。權益及偏股混合型產品也較前一週小幅降4億元至835億元。

分運作模式看,各類產品規模變動分化,日開型產品降幅顯著。具體而言,本週日開型產品環比降1446億元至11.1萬億元,將其進一步拆分,日開(現管類)產品規模環比降1373億元,佔全部降幅的95%;日開(非現管)類環比降幅相對較小,較前一週縮減74億元至3.0萬億元。封閉型產品規模也持續縮減,環比降434億元至5.7萬億元。其餘產品規模維持正增,其中定開型產品較前一週增489億元至5.3萬億元,最小持有期型產品環比增92億至6.3萬億元。

(三)風險端:理財破淨率、業績不達標率均下降


本週全部理財產品破淨率維持下降態勢,較前一週降0.2pct至1.6%。拆分各機構來看,主要依賴體量較大的股份行理財子拉動,其破淨率較前一週降0.6pct至1.3%,而其餘機構該指標仍在提升,其中,國有行、城農商行分別較前一週增0.4pct、0.1pct至2.5%、1.5%,合資理財子則與前一週持平,爲1.1%。


產品業績不達標率較前一週小幅降0.2pct至15.3%。與破淨率走勢相似,僅規模比重較大的股份行理財子環比降0.7pct至11.2%,其餘機構如合資行、國有行以及城農商行理財子分別較前一週增3.6pct、0.4pct、0.3pct,業績不達標率分別至45.3%、21.2%、12.8%。





‍‍‍‍‍‍‍‍‍‍‍‍‍‍‍‍
整體來看,本週理財業績端基本維持穩增、風險端破淨率及業績不達標率均在下降,全部產品區間負收益率保持低位震盪,滾動近一週產品區間負收益率較前一週降1.0pct至4.61%;拉長觀察時間來看,近3月產品負收益率同樣較前一週降0.3pct至1.37%。



04

槓桿率:銀行間持續下降,交易所邊際抬升

本週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額先增後減,6月17-21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額由週一的6.17萬億升至週二的6.39萬億元,週三至週五逐漸下降至5.79萬億元,全週日均成交量爲6.12萬億元,不及前一週爲6.94萬億元。隔夜佔比波動降至85.93%,周均值爲86.14%(前一週87.00%)。


整體上,回購餘額連續下降,從週一的10.17萬億元降至週五的9.74萬億元,不及上週五的10.25萬億元。



本週銀行資金供給顯著下降,非銀資金仍較爲充足。從供給端來看,本週銀行體系日內淨融出規模從週一的3.4萬億元降至2.4萬億元,日均淨融出回落至3.0萬億元,顯著低於前一週的3.6萬億元。


拆分結構來看,大行日均淨融出從3.4萬億元降至2.9萬億元,與此同時,非大行淨融出也在持續下降,日均淨融出從上週的2185億元降至1047億元。彈性供給方面,貨基日內淨融出規模持續上行,達2.4萬億元,創2020年8月以來新高,日均淨融出從前一週的1.8萬億元增至2.1萬億元。


從需求端來看,非銀槓桿小幅下降,不過整體資金仍相對充足。重要非銀機構在銀行間市場日均淨融入爲5.1萬億元,低於前一週的5.3萬億元。槓桿高於5月的4.6萬億元,但略低於3-4月的5.2-5.5萬億元。從總融入的角度來看,截至6月21日,基金類機構融入總餘額小幅增0.02萬億元至2.27萬億元,維持5月20日以來的上行趨勢。


銀行間槓桿率持續下降,由週一的107.63%持續降至107.26%,低於上週五的107.71%。20日平滑後的中樞水平保持增長態勢,較前一週增0.10pct至107.48%(前一週爲107.39%)。


交易所槓桿率波動抬升,由周初的120.22%逐日增至120.58%,高於上週五的120.13%。20日平滑後槓桿率中樞水平較前一週增0.11pct至120.05%(前一週爲119.94%)。





05

各風格中長債基久期均在拉伸‍‍‍‍‍‍‍‍‍


本週中長債基中利率和信用風格類久期持續拉伸,其中利率債基久期中位數由前一週的3.05年拉伸至3.18年;信用債基久期中位數同樣從前一週的1.62年拉伸至1.66年。需要說明的是,久期模型本質上是通過分析一段時間內基金產品的收益序列特點,以此來捕捉不同期限倉位變化的信息,若基金在短期內頻繁調整策略,久期模型所反映的結果存在一定的滯後性。




整體中長債基久期同樣有所延長,截至6月21日,久期中位數由前一週的2.32年拉伸至2.38年。



此外,我們也沿用《一季度純債基金規模“百態”》中短債與中短債基金的劃分名單(Wind口徑下的短債基金包含了中短債基),採用類似的方法對短債、中短債基金進行了久期跟蹤,截至6月21日,短債及中短債基金久期變動有所分化,其中短債基金久期中位數持平於前一週,爲0.74年;中短債基金久期中位數持續拉伸至1.22年,前一週爲1.21年。


說明:我們在《久期測算2.0版,兼具高頻與精準》中,結合基金實際運作特點,改進了久期測算的方法論,並對各個季度內存續的中長債基(剔除了攤餘型及定開型)進行了風格分類,根據基金季報中各券種持倉數據,將國債、政金債、同業存單及其他(多爲地方債)視爲利率型持倉,將企業債、中票、短融、非政金金融債及ABS視爲信用持倉。參考23Q2結果,我們將利率持倉高於70%的品種歸類爲利率債基(共261只),將信用持倉高於70%的品種歸類爲信用債基(共424只),其餘則歸類爲均衡債基(共213只)。



06

供給端:新增專項債發行略有加快‍‍‍‍‍‍

地方債方面:

周度來看,6月17-21日,發行地方債3624億元,淨髮行1605元,其中新增一般債139億元、新增專項債1450億元、普通再融資債2034億元、特殊再債融資債0億元。

6月24-28日,發行地方債2134億元,淨髮行1436元,其中新增一般債265億元、新增專項債1613億元、普通再融資債255億元、特殊再債融資債0億元。
月度來看6月1-28日,發行地方債6714億元,淨髮行2309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405億元、新增專項債3327億元、普通再融資債2983億元、特殊再債融資債0億元。

國債方面:
周度來看,6月17-21日,發行國債1550億元,淨髮行10億元6月24日,發行國債2900億元,淨髮行884億元。
月度來看, 6月1-24日,發行國債12781億元,淨髮行7043億元。


政金債方面:

周度來看,6月17-21日,發行政金債1230億元,淨髮行95億元;6月24日,發行政金債100億元,淨髮行-740億元。
月度來看,6月1-24日,發行政金債3720億元,淨髮行591億元。

利率債發行進度:
截至6月24日,國債累計淨髮行1779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0483億元上升7313億元;
截至6月28日,新增地方債累計發行1819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4865億元下降6666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14875億元,爲全年額度的38%,比去年同期下降5863億元;
截至6月24日,政金債累計淨髮行541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1157億元下降5743億元。






風險提示:
貨幣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本文假設國內貨幣政策維持當前力度,但假如國內經濟超預期放緩、或海外貨幣政策出現超預期變化,國內貨幣政策相應可能出現超預期調整。
流動性出現超預期變化。本文假設流動性維持充裕狀態,但假如流動性投放少於往年同期,流動性可能出現超預期變化。
財政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本文假設國內財政政策維持當前力度,但假如國內經濟超預期放緩,國內財政政策相應可能出現超預期調整。



文中報告節選自華西證券研究所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分析師:肖金川

分析師執業編號:S1120524030004

聯繫人:謝瑞鴻
證券研究報告:《尋找債市新定價錨
報告發布日期:2024年6月23日

請向下滑動參見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有關微信公衆平臺推送內容的完整重要提示及法律聲明:



重要提示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訂閱號發佈的觀點和信息僅面向華西證券的專業投資機構客戶。若您並非華西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機構客戶,爲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訂閱號受限於訪問權限設置,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法律聲明

本訂閱號爲華西證券宏觀固收團隊設立及運營。本訂閱號不是華西證券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本訂閱號所載的信息僅面向華西證券的專業投資機構客戶,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本訂閱號所載的信息均摘編自華西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或者是對已發佈報告的後續解讀,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華西證券及華西證券研究所也不對任何人因爲使用本訂閱號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華西證券所有,華西證券對本訂閱號及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華西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






您的星標、點贊和在看,我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