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祛溼的最佳時機!拍打這裡49下,輕鬆擺脫粘人溼氣

重要提示:微信大改版,爲避免失聯,請點上面“穴位圖>右上角···”設爲星標⭐,感謝大家!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

很多人去看中醫,經常會被說“溼氣重”、“要祛溼”,溼氣到底是什麼?我們身上的溼氣又是從何而來的?爲什麼有了溼氣就一定要祛溼呢?
實際上,溼氣之所以這麼難纏,主要因爲它不分季節,不分體質,不分男女,不會自愈,隨時趁虛而入,所以纔有“十人九溼”這麼一說。
溼氣是什麼?
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是中醫最重要的一個常識。
形象地說,溼就是我們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比如說風溼性關節炎、溼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帶下、痛風、泄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溼邪有關。
溼從何來?
溼有兩種,一個是自然界的溼邪,稱爲外溼:
外溼的形成受環境、季節因素影響,多因天氣潮溼、淋雨涉水所致,夏天雨水多,溼氣很重,易因溼邪致病。比如嶺南地區由於氣候的原因,很多人都飽受溼氣重這一問題的困擾,因此廣東人也養成了喝涼茶的習慣。
另一個是人體的氣機運行過慢過緩,形成了壅滯而產生的溼邪稱爲內溼:
內溼的形成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嗜食肥甘厚膩,過食生冷,造成脾失健運,溼自內生,而溼氣的根源在脾,對於脾生溼、脾困溼的病症,一般健脾與利溼同治。
溼氣重會出現哪些症狀?
1關節僵硬
如果一個人身體內的溼氣太重就會導致溼邪進入到關節部位,身體內留有寒氣,會導致寒溼在關節部位相遇形成溼寒,損傷關節部位的健康,
長時間下去就會形成四肢僵硬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正常的活動。
2大便粘稠
溼氣重的人糞便很難成形,還會粘連在馬桶上,想要用水衝乾淨也是非常困難的。
這種症狀多數是由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引起的,經常喫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就會導致寒氣入侵到身體內,出現大便粘連的現象。
3舌苔厚口氣重
如果早上起牀之後總覺得嘴巴粘粘的,舌苔厚重,口腔內的異味即便通過刷牙也沒有很好地改善,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爲溼氣重導致的。
如何祛除體內溼氣?
1、找準身體的排溼口
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裏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裏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
所以平時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49下。
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於此。
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爲宜。
2、不喫或儘量少喫生冷,性寒的食物
在溼氣如此重的環境中不要喫傷脾胃的食物。不喫或儘量少喫生冷,性寒的食物,保護脾的運化力。
特別是在夏天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陽氣內微的時候,更要保護我們的脾陽。
喜歡喫甜食的人也需要注意,因爲“甜膩化溼”。
3、適量運動,少吹空調
運動本來就是身體代謝身體水溼的一個天然辦法。
最後,想除溼,說到底,最根本的就是恢復脾胃功能,因爲脾胃的運化能力是溼氣是否存在的源頭。
所以,下面再推薦必可不少的兩個健脾祛溼大穴。
陰陵泉——健脾祛溼第一穴
陰陵泉穴屬於脾經上特別好的健脾利溼,消腫利尿的穴位。感覺自己的腿比較沉,有點脹、酸,這個時候就拍陰陵泉吧!
【按摩方法】取最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陰陵泉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併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局部肌肉進行左右彈撥。
每次按揉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日2-3次。
【艾灸方法】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約3cm處,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爲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爲度。每日1-2次。
隱白——健脾祛溼第二穴
【按摩方法】用你拇指的指尖的位置,點在這個位置,揉或者按壓,或者藉助於家裏面的棉籤按壓,每次五分鐘。

拍這裏49下,全身溼氣排空👇

拍打操
養生拍打操《30分鐘穴位拍打》每天兩遍,改善僵硬麻木身體亞健康.
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