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和 Google 如何改變手機業,從黑莓的視角看

Losing the Signal

Losing the Signal《信號消失》

The Untold Story Behind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pectacular Fall of BlackBerry

黑莓盛極而衰背後的故事

作者: Jacquie McNish  和 Sean Silcoff 

  出版社: Flatiron Books 

 出版年:2015 年 5 月

售價:153.3 元(只有英文版)

2007 年 1 月,初代 iPhone 發佈會上,喬布斯背後的大屏幕上打出過四款競爭對手產品,分別來自摩托羅拉、RIM(黑莓)、Palm 和諾基亞。

6 年之後,蘋果以及 Google 掀起的那場移動變革已經掃清了曾經的手機業。諾基亞賣出手機業務,摩托羅拉和 Palm 連公司都賣了。僅存的黑莓也在為生存而掙扎。

克里斯滕森在《創新者的窘境》裡提出的顛覆理論常被媒體用來解釋黑莓的衰敗:新競爭對手靠顛覆式的創新技術或商業模式殺入一個市場,這個市場裡的成功企業為了避免衝擊正為自己帶來大筆收入的成熟業務,往往不願意跟進新技術或者商業模式。

表面上黑莓也是這麼做的。它的兩位創始人在 iPhone 推出多年後,負責營銷的黑莓聯合 CEO 吉姆·巴爾西利(Jim Balsillie)依然公開嘲諷稱觸屏手機不適合自己的用戶,黑莓才適合真正的工作。自大和無知葬送了一家不思進取的公司。

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黑莓的創始人、負責工程的聯合 CEO 邁克·拉扎裡迪斯(Mike Lazaridis)在 iPhone 發售後不久便自己動手拆了一部。他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把 Mac 放了進去”。從那時起,黑莓的管理層便意識到蘋果不是另一個像諾基亞一樣的競爭對手,開始在內部推動對蘋果的反擊。

作為克里斯滕森的讀者,拉扎裡迪斯照搬了書裡的建議,在渥太華設立了一個新的、更小的團隊,不受位於滑鐵盧的老團隊干預,獨立研發未來的黑莓產品。

顯然,黑莓的自我顛覆最後沒有成功。

2000 年推出第一款手機的黑莓曾是智能手機的領導者,在不到 7 年時間將電子郵件、即時通信等互聯網服務放進數千萬用戶的口袋。標誌性的鍵盤、軟件和互聯網服務讓黑莓一度佔據半數智能手機市場。而今天,黑莓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經不到 0.5%。

《華爾街日報》加拿大分部的資深記者傑奎·麥克尼什(Jacquie McNish)和加拿大《環球郵報》記者肖恩·西爾科夫(Sean Silcoff)所著的 Losing the Signal 還原了黑莓的起落。

這本黑莓的歷史書構築於超過 120 位相關人士的採訪,當中也包括兩位黑莓聯席 CEO 拉扎裡迪斯和巴爾西利。全書以這兩人為中心,從這二人的童年時代開始,到黑莓的成立,以及最後盛極而衰的全過程。

其中一半的內容聚焦於 2007 年 iPhone 發佈之後,拉扎裡迪斯和巴爾西利各自為穩住黑莓,追上 iPhone 以及後來的 Google Android 而做的一系列努力。在這為期五年的嘗試裡,兩個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被一步一步拖垮,最終放棄了自己聯手執掌 20 年的公司以及兩人的私交。

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當蘋果和 Google 進入手機業以後,傳統手機廠商所需要面對的挑戰——從消費者看得到的軟硬件到運營商生意和內部矛盾。

“我們沒什麼選擇。”拉扎裡迪斯說道,“(轉型)啟動之後,我對吉姆說,‘你得知道只有很少幾家公司在平臺轉換中存活下來。’”

在科技業,沒公司有什麼選擇,不管它的生意曾經有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