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斌:房價下跌不能超過30%,官方回應,房價這次跌定了?

絕對不可輕視房價不會繼續上升的現實!在堅持“房住不炒”的現階段,房價“永遠上漲”的傳說已經不復存在。

在過去的兩年中,房價的下跌已是衆多人不得不接受的事實。例如從去年六月開始,就有“五家大型房企共同推出降價銷售活動”,其中保利的降價幅度達到了5202元每平方米。再如“金九銀十”期間的房市異常冷清,沒有了往日購房者排隊的景象,買家們紛紛緊閉錢包。從2021年9月開始,房市出現了“交易量和價格齊跌”的局面。據數據統計,70個主要城市中,有63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出現下降,去年下半年至今的房市情況,最真實的反映就是房價“普遍下跌”。

有觀點提出,爲何以往房價持續上漲被視爲正常現象?過去20年間,房價的增長是有其“基礎”的,一方面是國家的貨幣政策的支撐,例如過去沒有“三道紅線”、“二道紅線”和“雙集中供地”的限制,房地產企業融資便捷,購房者貸款也較爲容易,部分拆遷戶將高額補償金投入到房市,認爲只要投資就能賺錢,這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住房需求量巨大,如城鎮化進程中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購房,供需關係巨大。例如,2000年我國房價的平均價格爲1948元每平米,到2020年已上漲至9980元每平米,增長了5倍,一二線城市和部分熱點城市的房價增長甚至超過10至20倍。

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房地產開發商還是投資者,幾乎都賺得盆滿鉢滿,大多數早期購房者都享受了房價上漲帶來的紅利。2020年胡潤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百強企業家財富排行榜顯示,前十名中就有四位來自房地產行業。過去二十多年的房價快速增長,給人留下了“房價只升不降”的印象,購房者一心想着如何籌集資金,然後坐等房產升值。隨着“棚戶區改造”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夢想着一夜之間暴富。一位實業公司的老闆曾言,自己辛苦經營的公司所獲得的利潤,甚至不如投資幾套房子來得多。顯然,房地產業的這種發展模式極爲不健康。

反觀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已大不相同。首先是房產已經供大於求。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65%,基本上有購房需求的人都已經購買了房屋。據統計,我國城鎮居民的住房擁有率高達96%,無房者僅佔4%,西南財經大學的數據還顯示,房屋空置率高達22%。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主要問題是,一邊是房屋過剩和空置,一邊是仍有一部分剛需人羣急需住房,這部分主要包括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從農村來城市尋求發展的年輕人,這些人基本上沒有積蓄。從這些跡象看來,目前已經沒有必要繼續大量建設新房了。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儘管房價依然處於高位,高房價已經佔據了大量的財富資源,大量的空置房產只是一堆無法居住也難以變現的“鋼筋水泥”。這直接限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對於這一問題,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指出:“樹不能長到天上去”,實體經濟是國家競爭力的根基,也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文章明確指出,房價不可能永無止境地上漲,就像一棵樹,無法生長到天空。如果房子過多且供應過剩,這棵樹就無法得到充分的“營養”,自然無法穩固生長。這是對那些將房產作爲商品來投機炒作的投資者的警示。文章還指出了房價上漲導致的三大問題:高槓杆運營、家庭對房地產的過度投資、以及房價上漲的剛性預期,這說明房價上漲的速度過快,即使想要停止也需要時間。

對於房價快速上漲的問題,央媒《經濟日報》已經明確表態:“不要讓高房價嚇跑大城市的年輕人”,指出年輕人是城市未來的依託和創業的核心力量,目前許多城市的高房價已經讓年輕人望而卻步,市場迫切需要降溫,以幫助年輕人解決住房問題。

然而,房產不同於日常商品,其價格今天一個水平,明天可能又有變動,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其影響都非常巨大。從日本和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經驗中我們已經學到,房價的暴跌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爲了防止類似日本和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那樣的樓市泡沫破裂,房價需要一個“軟着陸”。

那麼,房價應該下跌多少才合適?融創的前董事長孫宏斌曾有過自己的見解。在2020年融創集團的年會上,孫宏斌表示,如果房價下跌幅度超過30%,那麼對房企來說將是災難性的。按他的觀點,房價下跌30%是一個底線,按當前的平均房價計算,這大約意味着房價將降至大約7000元每平米左右。

實際上,自去年起,無論是大型還是小型房企,都已開始降價促銷,其中降價最多的保利,直接下調了5000元每平米,這意味着一套100平米的住房價值瞬間減少了超過50萬元。已有城市出現了原房主因爲房價下跌而採取維權行動。爲了保護原房主的利益,一些城市已經實施了“限跌令”和“救市”政策,但仍難以阻止房價下跌的趨勢。一方面,開發商面臨監管部門的嚴格要求和標準,另一方面,房企需要解決庫存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在樓市面臨銷售壓力的當下,有國企平臺出資購買商品房,以支持租賃市場。總的來說,在執行“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房地產市場調控策略下,房地產業的發展預計將會更加平穩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