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兩大新簽約!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其中重點提及加強廢舊動力電池、低值可回收物(廢玻璃、廢塑料等)和新型廢棄物(退役風電、光伏設備)三大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同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佈《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同樣提及完善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體系,開展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和加快廢舊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組葉片等新型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研發。


前幾天,6月16日,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召開2024年全國原材料工業座談會,再次強調要推進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之,回收產業,是全球共識的碳中和發展必要環節,又大又重要,且必然到來。


其中,在電池回收方面,以寧德時代格林美爲代表的國內企業坐擁產業主場優勢,而在塑料回收領域,則已經是巴斯夫陶氏科思創、利安德巴塞爾.....等全球化工巨頭的天下,其中,巴斯夫更是橫跨上述兩大賽道。


擴展閱讀:《化學回收商業成熟?陶氏、巴斯夫、科思創、北歐化工、利安德巴塞爾、中石化等新戰略


關於此,【DT新材料】獲悉,近日,巴斯夫,又迎來兩大簽約。


(1)巴斯夫與循環化學品製造商Encina Development Group (Encina)宣佈了一項長期供應協議,將從消費者使用後的廢棄塑料中提取化學回收(集成的單級催化轉化工藝BTX/P)的循環苯,再將其廣泛應用在 Ccycled ®產品組合中。


這個消息的重點在苯,畢竟“三烯三苯”是石油化工的基礎,各種重要的有機化工產品都要以其爲生產的原料。苯除了作爲溶劑之外,可以合成苯酚、己內酰胺、苯胺、苯乙烯、己二酸和順酐等關鍵單體,其產量和生產的技術水平是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誌


根據路孚特及彭博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球純苯產能約7300萬噸,其中中國產能約2300萬噸,十年年均產能增速8.5%,貢獻了世界純苯的主要增量,並且未來5年仍有近800萬噸的量待投產,但目前國內市場供需仍偏緊。相關重點企業包括浙江石化、盛虹煉化、中海油惠州石化、恆力石化、東營威聯、中石化海南煉化、鎮海煉化和上海石化,以及裕龍石化(在建90萬噸)等企業。


圖片來源:網絡


從可持續苯的合成工藝來看,方案之一就是通過生物基石腦油來製取。芬蘭煉油商Neste是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而三井化學已經通過生物基石腦油蒸汽裂解生產出乙烯、丙烯、苯、聚丙烯、聚乙烯、苯酚、雙酚A、TDI(甲苯二異氰酸酯)等生物基石化產品。


另外一種就是上述通過塑料化學回收得到循苯,難點是複雜的反應機制和難以控制選擇性,重點是催化劑科思創最近就投資了這樣一家企業BioBTX,計劃在荷蘭建設全球首個採用BioBTX ICCP技術(有機和混合塑料廢料中回收可再生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的化學回收塑料示範工廠,設計年產能2萬噸/年,計劃於2027年初投運。


擴產閱讀:《科思創,投資一家創新材料公司!


這些正是巴斯夫在做的,通過增加使用可回收和可再生原料、塑造新的材料循環和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圖片來源:巴斯夫、Encina


(2)巴斯夫與德國WHW回收有限公司(WHW recycling)就陰極和陽極廢料處理達成協議,從今年年底開始,來自電池生產的陰極和陽極箔廢料將在WHW位於德國Baudenbach的兩家新分離工廠進行處理和分離,巴斯夫再將得到的不純正極活性物質進行提純後重新利用。


此前,2024年4月16日,巴斯夫公告已在德國Schwarzheide成功啓動了一座電池回收的金屬精煉原型工廠,實現對鋰、鎳、鈷、錳和銅等高效回收。2023年6月29日,巴斯夫聯合多家合作伙伴宣佈位於德國Schwarzheide的首家世界級高性能正極材料工廠投產,此外還進行了用於生產黑色粉末的電池回收裝置的揭幕,這是巴斯夫也是歐洲首家全自動化大型電池回收再生產一體化工廠項目


受到特斯拉MicrovastLG Chem等企業電池生產基地的發展,大量回收企業脫穎而出,其中包括Erlos(WP Holding 的子公司)、巴斯夫 等大型企業,Primobius GmbH(Neometals Ltd. 和 SMS Group GmbH 之間的合資企業)等合資企業,CylibTozero Recycling等初創公司,Stena RecyclingAccurecRedux Recycling(被美國電池回收企業Redwood Material收購)NorthvoltUmicoreG&P電池SNAMAltilium MetalsEcoBat 等電池及回收公司。


此外,梅賽德斯-奔馳大衆等整車廠也在庫彭海姆和薩爾茨吉特建立了初步工廠,雷諾威立雅(Veolia)及索爾維本田 SNAM奧迪Umicore 以及沃爾沃 Stena Recycling 也通過合資和合夥入局回收。


數據顯示,2023年底,歐盟首批鋰離子電池回收能力將增至每年16萬噸,分佈在37個地點,僅考慮已宣佈的新工廠和擴建項目,預計到2025年產能將達到40萬噸/年。


說明:本文部分素材來自於巴斯夫官網及網絡公開信息,由作者重新編寫,轉載請備註來源,本平臺發佈僅爲了傳達一種不同觀點,不代表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問題,請聯繫我們:dtmaterial (微信)1535513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