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大家試過了:旅遊沒用!


我願孤身前行,換歲月驚豔與你



4月份我花費近半個月的時間從東到西走了五六座城市,體會到了泉城的綠意盎然,也親眼看到了夜晚大唐盛世的繁華。

如果回過頭再來探討“旅遊”這一行爲,我想說,它既沒用又有用!

01
不可否認
旅遊對於這兩方面真沒用

● 耗費時間

從準備旅行計劃開始到完成旅遊行爲,我們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成本。比如4月份我們的出行路線需要考慮並查閱天氣是否晴朗等,原本想選南線,但由於清明節附近南方雨水連綿,才選了北線向西。

除此之外還要提前做好喫、住、行、遊、購、娛的攻略並進行預訂或者購買,例如此次旅行過程中我提前購買了一次性等旅行用品。如果出現突發性原因或者惡劣天氣還要提前做好Plan B。

4月份我的實際旅程雖然只有15天左右,但是加上前期的計劃等可能時間要拉長至20天左右。對於我們現在的快生活節奏而言,旅遊會耗費一定的時間,確實沒用。

● 金錢變少

旅遊花錢,這一點毋庸置疑。除非是專業的旅行博主出門旅遊是賺錢,作爲普通人的我們出門旅遊一定會讓自己的餘額變少。

在旅行過程中,車費和住宿費以及門票費佔據大頭,偶爾再買一些紀念品,隨便花花可能都需要在出行前攢好久。我本次的旅行花費4000+,如果不出去旅遊,或許可能這就是兩個月的生活費。

所以旅行對於經濟比較拮据的人來說,是沒用的,無法使得餘額增長不說,還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削減。


02
事有兩面
旅遊於我而言有四點用處

 滿足對不同地方文化的獵奇感

因爲好奇,所以前往。

我本身是學旅遊管理專業,之前在書本和老師的口中就已經聽到很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如何與衆不同,所以很想親自到達那些地方,嚐嚐那裏的美食,看看那裏的歷史,體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人們常說:旅行不過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過幾天。

我很贊同這樣的白話解釋,“互換生活”也是一種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在此過程中層出不窮的新鮮感可以更迭和替換我們內心的平淡感,然後再次激發生活的趣味。


 短暫逃離工作,減輕身心負擔

作爲一個打工人,這幾年每次產生旅遊的念頭時,大多是因爲工作壓力太大,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被羣聊、方案、加班等擠滿。

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終究是爲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爲了生活而工作。

在這時我便會給自己安排一次旅行。自己或者和朋友一起到一個未去過的地方,慢行街道、品嚐美食,拒收外界的一切嘈雜。

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進行一個自我的調整,把壓力全部釋放,然後以一個全新的心態再次迴歸工作與常規生活。毫不誇張地說,每次旅行後都會帶給我2-3個月的快樂延續。

● 開闊眼界,重塑自我認知

開闊眼界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讀書、看電影、看紀錄片等。

但對於我來說旅行的意義大於這些方法帶來的效果。當我去過鄭州,我可能不止說的是河南省會;當我去過濟南,我想到的也不僅僅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旅遊可以打破我們對於一座城市,甚至一個景點的刻板印象,包括歷史、人文、資源、美食等方面,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們不再是道聽途說,而是真切的體驗。

旅遊可以概括爲一種知識的體驗式積累,讓書本、紀錄片裏的一些場景真實的展現在面前,你有你最真實的評價和感知,此後當別人高談闊論之時,我們也不再是附和或者啞口無言。

● 分享記錄,激發創作靈感

5月下旬開始我連續更新了幾篇出去遊玩的遊記,並受到系統推薦,單篇文章的閱讀量均以超過4位數,在分享記錄這次旅行中,又怎能不算是一次靈感的激發呢。


我們長時間處在某一空間,進行循環式工作,很容易思維固化,特別對於需要思考和創意的職業,有時候很需要時間和空間去換一換腦子。

離開熟悉的環境,到其他地方看不同的景色,和不同的人交流,也許新思路就在此刻信手拈來。

寫在最後:

旅遊有用與無用對於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覺得弊大於利,便可以不把旅遊這個選項放進生活裏;如果覺得利大於弊,那就規劃好時間和路線,隨時準備出發。

-END-
文:十八李
圖:十八李
往期文章推薦:
西安兩日遊:這座城,此生當然要來一趟
讀完《第七天》後,我開始重新審視人性
神都花開時,我一個人來到了洛陽
鄭州,一座被我低估的省會城市(二)
鄭州,一座被我低估的省會城市(一)
成年人爲什麼越來越喜歡過“兒童節”?

點擊關注,評論區或者後臺留言講講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