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40°高溫,讓電車“淪為笑柄”,取代燃油車就是一句“空話”?

相比之下,電動車則顯得有些狼狽。續航里程大幅下降,空調一開電量直降,車主們紛紛吐槽這日子簡直“慘不忍睹”。 


其實,電動車的“怕冷又怕熱”早已不是新鮮事。冬天,電池怕冷,裹得像個糉子,動力輸出變得像蝸牛。夏天,電池又怕熱,散熱問題頻出。電池壽命和續航里程成了夏日限定版的“小鮮肉”,看着光鮮亮麗,一用就露怯。 


電動車廠家們當然知道這些問題,因此紛紛推出“智能溫控”、“液冷降溫”等黑科技,希望給電池降溫。


然而,到了大熱天,車主們才發現,這些技術在高溫面前有時也難免力不從心。空調一開,電量狂掉,這種情況讓車主們無奈。充電問題在高溫天氣下更是難上加難。


電池一着急就自我保護,充電模式自動切換到“慢生活”,這讓急着上路的車主們欲哭無淚。而那些因高溫罷工的充電樁,更是讓車主們感到無奈。好不容易準備好出門,卻發現充電樁無法使用,這種情況讓人抓狂。 


面對大量的吐槽,車企的公關團隊也是忙得不可開交。一方面解釋這是“階段性問題”,另一方面承諾要加大科研投入。但在消費者眼裏,這些解釋和承諾都是“空頭支票”。他們希望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提升,而不是那些紙上談兵的“PPT造車”。


一輛靠譜的電動車,應該是個四季全能選手,而不是隻存在於參數表和廣告裏的“花瓶”。不過,電動車也並非一無是處。目前,固態電池技術正在快速發展,有望解決電動車的高溫問題。國內一票大廠也在加緊研發,雖然離真正裝車還有一段距離,但總算看到了希望。


然而,新技術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價格和工藝等問題都是攔路虎。即便固態電池真的來了,消費者們恐怕也得先花上一大筆錢才能享受到這項新技術。 


燃油車和電動車在高溫下都面臨挑戰。燃油車在大熱天也得防着輪胎爆裂、汽油自燃,所謂“半斤八兩”。電動車想要完全取代燃油車,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總的來說,在這次高溫“烤”驗中,燃油車和電動車各有優劣。電動車在高溫下表現不佳,但也有其優勢和發展潛力。


面對未來的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車企們需要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在這次高溫“烤”驗中,燃油車和電動車到底誰更抗造?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於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