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BS到LOFTER:中文同人圈的奇幻二十年

這是同人文化最好的時代嗎?


影視劇的配角上桌潮,似乎從2023年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長月燼明》裏的陳都靈,《我的人間煙火》裏的魏大勳,《花間令》中的鄭合惠子……內娛大舞臺擺好桌子,主角配角們來來去去,觀衆們的注意力也隨之聚散,粉絲將之視爲心頭大患,番位鬥爭開始隱祕進行。

所謂“上桌”與“掀桌”,客觀原因上也許源自影視作品本身劇作邏輯的不足,或是影視化過程中各方的錯位期待。但不得不承認,在很大概率上,配角魅力的綻放,更多是因爲觀衆的主體化解讀,和基於角色的多元創作。

LOFTER熱榜,閒澤top1

近的有《慶餘年》的“閒澤”(範閒X李承澤)風光勝過主角組“飯碗”(範閒X林婉兒),早的有《狂飆》的“邪門CP”虎瑤(唐小虎X黃瑤),他們的走紅都離不開優質同人創作內容的推動,這些UGC內容也成爲影視作品熱度的有力證明。

同人創作者們往往偏愛具備複雜性、解讀空間和人性灰度的角色,他們也許出場寥寥,也許不太正派,但同人愛好者更關注其背後的精神世界與可能性。

從BBS時代羣雄逐鹿的野生同人,到現如今已成規模、商業化模式多樣的同人圈層,中文互聯網的同人故事已講了二十餘年,某種程度上,“同人”也是原始互聯網精神的縮影。

隨着互聯網流行文化的大衆化,同人文化自然而然地走向主流,已不再是過去小圈子裏的自娛自樂。我們該如何理解這種主流化?這會是同人文化最好的時代嗎?

或許是時候問一句:簡中同人圈,到了“上桌”的時候嗎?

同人文化編年簡史

要放眼未來,首先得回望走過的路。同人,似乎一開始就深深紮根於中文互聯網的發展之中——同人文化進化與傳播的歷史,就是中文互聯網走向大衆化的歷史。

上世紀90年代,尚處於中文互聯網的蠻荒紀元。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後,源自歐美、風行於日韓的同人文化,隨着網絡文學、流行文化的發展進入我國,影響了最早一批能夠使用互聯網的年輕人。

早期的網絡同人以日漫、韓團偶像爲主,虛擬角色與真人形象並行,奠定了同人圈層的多元組成。

桑桑學院頁面

目前普遍認爲,創立於1998年5月的桑桑學院網站,標誌着中國大陸“同人圈”的誕生,該網站開闢了發佈耽美同人等女性向文學的專門版塊,早期用戶們多圍繞《灌籃高手》《聖鬥士星矢》等國民級日漫開展同人創作。

由於互聯網的普及與大衆文化的傳播,同人文學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得到了飛速發展,其中最標誌性的,便是百度貼吧的風行。

此階段不得不提到一部歷史性作品——《盜墓筆記》。也許有人會覺得“歷史性”這一說法過分抬高《盜筆》,但事實是,這部小說與其主推的CP“瓶邪”,幾乎型塑中文互聯網的嗑CP模式,將同人圈層的影響力與可能性推高不止一個量級,開啓了一段“同人盛世”。

一個熱知識,《盜墓筆記》最開始就是作爲《鬼吹燈》同人,在鬼吹燈吧中連載。

早年間張起靈的重要標誌就是小黃雞

也正是由於這種“源自同人”的基因,塑造了《盜筆》與粉絲之間的強互動性。南派三叔在創作過程中因粉絲反饋做出諸多調整,比如靈魂人物張起靈,一開始的設計其實是女性,在讀者強烈要求下改成了男生,又在後續創作中與吳邪有了多重羈絆。

我曾親身經歷過那個CP狂歡的時代。大量同人創作者每天源源不斷地將作品上傳到貼吧、微博、QQ空間,那些經典同人作品如今看來雖不夠精緻,但在粉絲的真誠創作下,原著的每一個人物都有了更豐滿的設定和精神世界,作者也會積極與粉絲們互動,這種自由表達和解讀的氛圍就是同人文化最重要的註腳。

《盜墓筆記》,就是一部脫胎於同人、深度綁定同人,又極大促進同人文化發展的作品。

南派三叔從來都很“聽勸”,原著後來幾部的劇情發展和部分細節,都能看出回應粉絲同人創作的痕跡。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確實有效,如今《盜筆》的成功無需多言。

來自2009年播出的《仙劍奇俠傳三》,由胡歌和霍建華飾演的景天和徐長卿,組成的“景卿”CP,以及由此衍生出的RPS(Real Person Slash,真人同人創作)“胡霍”CP,也讓青少年時期的我印象深刻。

蜀山豆腐坊 圖源網絡

當年懵懂嗑上這對從影視劇發展到真人的CP時,互聯網上尚還未出現許多禁忌條款與圈層守則,同人故事的舞臺從天涯到微博,從蜀山到上海,後期甚至創立了專門的網站“蜀山豆腐坊”,供同人愛好者交流、發佈作品。我對RPS文學的早期審美便都是來自景卿、胡霍同人文。

演員大方營業、同人女用心創作,長尾效應讓胡霍CP在內娛始終有一席之地。

胡霍二人拍攝的時尚芭莎

2016年,《時尚芭莎》找來胡歌、霍建華拍攝了一組雪地大片,成爲“芭莎婚慶公司”的開山之作。只記得那天,“是胡不是霍,是霍躲不過”在熱搜上掛了很久,同人女們紛紛流下時代的眼淚。

那是同人文化狂野生長的時代。2011年《盜筆》完結,該系列的互聯網影響力到達頂峯,也正是在這時,2011年8月,中文互聯網迄今爲止最具圈層影響力的同人平臺——LOFTER,出現了。同人創作者們有了集中的平臺,創作生態也變得有序。

從2012年往後,同人文化的發展呈創作集中,但影響泛化的態勢。

平臺化與去中心化的雙重趨勢下,關注同人創作的垂直平臺被關注,各個圈層也得到充分建設。同人寫手、畫手們開始集中到LOFTER平臺創作內容,同時也湧現了一些新平臺,如TagTree、inner等。優質同人作品在這些平臺上走紅,進而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其中,在天涯已然消亡、貼吧氛圍不再的情況下,LOFTER在實質上成爲了同人愛好者們最後一片樂土,在影響力和內容質量方面都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平臺。

而當下,在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後,一個明顯趨勢是,同人文化已經不再止步於亞文化,在平臺、市場和用戶的多重推動下拓展着主流化、商業化的可能。

同人二創開始頻繁登上各網站熱搜榜,出圈二創成爲一些影視劇作品收官戰報中傲然顯示的部分,有的選角甚至都開始參考二創剪輯。

新時代的同人文化,似乎有了更多的方向。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同人

文藝作品是時代的反映,從誕生就自帶反抗、解構屬性的同人文化則是一種更爲激進,但也更唯美的表達形式。

觀衆們寫《長月燼明》裏的葉冰裳重生穿越,掌握自己的人生;寫孟宴臣長久以來的壓抑,以及隱祕的自毀傾向;寫李承澤與範閒的一體兩面卻終爲殊途,讓二皇子“下輩子別生在帝王家”……

這些既是對角色的期待,也是自我意識的投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同人。不同時代同人作品所展現的,其實是該時代背景下年輕人們普遍的思潮與表達習慣。

同人文化的主流化趨勢,也表現在諸多這樣具體的細節中。

首先是表達形式的大衆化。近些年在LOFTER等同人平臺中有幾次文體風潮,影響延續至今。

觀影體熱度表現

比如早些時候的論壇體,常發生於架空的校園世界,論壇蓋樓的模式充斥着直播喫瓜的真實感;後來是影響深遠的撿手機文學,撿到某人手機後展示其聊天記錄,模仿角色語氣展開的日常對話趣味性與親切感並存;最近比較火的當屬觀影文學,通過構建一個類似“觀影”的場合,角色們看起了原著內容,或吐槽或感動,做起自己人生的reaction。

這些流行的同人文學,往往表現出較爲強烈的新媒體特徵,具體可以將之理解爲碎片性、易讀性、格式的模板化和主題的現代化,完全爲互聯網平臺傳播而創作。

其次是創作羣體的大衆化。毫無疑問,同人文化影響範圍在持續擴大,也無法避免地出現了作品質量參差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是因爲當下同人創作的門檻逐步正在降低,同人早已不是起初的小衆精英圈層文化。

如前文所說,大衆化的同人創作存在模板化的表達格式,語言也更貼近當代年輕人的日常習慣,相比之前,如今的創作者進入同人圈層有了更多適應空間與模仿路徑,“人人皆可同人”。

同時還有商業模式日趨多樣化,即同人創作的商品化趨勢。

在商品社會,主流化意味着必然需要開拓更多商業空間,即便是面對DNA裏寫着“非商業”的同人創作也是如此。

過去的同人圈,再熱門的作品也收益有限,大部分情況下只有聊勝於無的流量獎勵,很難與同人創作的投入與熱度表現相匹配,難免會讓創作者積極性受挫,被桎梏在現實情況和理念上,這是對良性創作生態的一種打擊。

平臺作爲同人圈層的創作中心、社交中心,建立完善可行的創作激勵制度便成了必然的重要一步。

LOFTER創作收益頁面

以LOFTER爲例,平臺在2018年、2020年先後上線了打賞、內容付費功能。據瞭解,至今已有超過3000位作者收益達到了1萬+,超過200位創作者收益超過10萬元,單個創作者最高收入甚至超過百萬。對於一直以來用愛發電的同人創作者來說,這無疑是極大的鼓舞。

也有在平臺支持下,嘗試的多元商業化模式。

優癖作者主頁

漫畫家優癖根據蒙古族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在LOFTER上連載創作了《草原志怪:遺棄谷篇》,獲得2023年金猴獎漫畫金獎。之後,他還將馬伯庸的草原傳奇《克旗羊倌》改編成漫畫,進一步打造漫畫家IP,讓中式志怪、遊牧美學得到貫徹。

這些制度與模式的價值在於,平臺搭建的變現框架完整且模式多樣,是通過改變“同人皆免費”的底層理念,爲同人作者提供更多流量變現的渠道,同人創作必須for free不再是隱藏的道德枷鎖,既然已經爲愛發了電,便自然應當獲取相應回報。

這同樣是一種時代變化的表現。在消費社會,要形成長久穩定的平臺模式,必須基於社區生態打造商業模式,並維持其良好運轉,單純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在當下只會導向一種不健康的結構,同人文化亦是如此。

我們爲什麼需要同人?

不久前的2024年4月,中國作家協會發布《2023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藍皮書中三次肯定同人文學,稱其“展現了媒介變革帶來的新的文學經驗”,“出現商業化趨勢”,也直接提到作爲同人文學主要陣地的LOFTER平臺。

這是十分明確的信號,同人創作作爲“文學”的價值定位正被更多人認可。媒介環境急劇變化的今天,人們對同人創作的熱情和需求始終在增長,市場與平臺雙重推動下,同人文化已一步步走出“祕密花園”,同人創作者,也可以是被廣泛認可的“作家”。

2023年年底播出的《一念關山》裏,任如意(劉詩詩飾)與李同光(常華森飾)組成了“辛光”CP,師徒戀加上姐弟戀,還有李同光偏執病嬌、企圖強制愛的設定,讓網友們高呼“健康的戀愛固然重要,但畸形的戀愛實在精彩”,二創熱情難以抑制,LOFTER上多篇熱文將“畸形戀愛”的性張力放大,讓人十分上頭。

如今的年輕人,十分重視自己面對文藝作品時的主體性,喜歡在評論與同人創作中滿足自己的表達慾望,通過創作對不同關係展開深入探索,釐清情感需求。“辛光”二人之間高濃度、強張力的瘋感戀愛,才能帶來足夠刺激。

這種對強主體性的追求,也是如今觀衆面對文藝作品時批判反抗意識愈加強烈的原因之一,這種反抗意識已成爲內容創作中的一個變量,也成了同人創作的重要動力。

同時,在同人圈層相對開放寬容的環境下,同人作者們也在通過創作建設社羣文化、尋找自我認同,實現年少心事的共鳴。

和《一念關山》前後腳播出的《鳴龍少年》裏,李燃和沈耀兩個角色間的互動雖然有限,卻讓衆多同人女嗑CP的雷達滴滴作響。兩個性格家世相去甚遠的角色,同樣面對青春和未來無比迷茫、想要逃離,共性中帶着矛盾,戲劇張力十足。

燃耀Tag頁面

LOFTER上“燃耀”Tag裏最熱的“美好六部曲”,是這對CP的鎮圈之作,引得站內外衆多網友動容。其中承載的,也是每一個年輕人對於年少心事、成長迷茫的感悟,其中的酸澀和潮溼感,少年人獨有。

還有商業考量上的正當性,同人文學延續和豐富了原文本的世界觀與理念,擴大作品的影響力,也通過不同創作者視角展開創新,IP生命因此得到延長。

瓶邪糧單廣場

我現在仍有一個習慣,會每年翻翻LOFTER裏的瓶邪年度熱度TOP糧單,看當下的瓶邪CP是如何被解讀和呈現的。某種程度上,以LOFTER爲代表的同人平臺也是IP編年史,一面互聯網公共牆,當下的人們如何理解這組人物關係和情感,都在同人作品中一一展現。

每一次同人創作,都是在爲IP生命力添上一筆,最終體現在文化意義和商業價值上。

網生代年輕人們早已習慣數字化所改變的創作方式與傳播途徑,同人社區讓二創變成一場巨大的共同事業,同人文學也進化爲一種多元融合的文學形式,回過頭來推動着自身在大衆視野的傳播。

當越來越多人開始感慨於原著內容的淺嘗輒止、人設崩壞,同人創作便承擔起更多彌補遺憾、維護粉絲情感世界的責任。某種程度上,這或許是同人文學在這個快節奏時代下的歷史使命。

創作完成,“作者已死”。但當下,是一個屬於創作的時代,每一個其他次元的世界,都可以被續寫,只要打開輸入框,你就可以是“作家”。

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日趨複雜多變,媒介刺激下情感閾值持續升高,但內心深處對真摯、深刻情感的需求空洞卻越來越大,至少在同人這片虛擬土地上,歸屬感、存在感讓人能保持些許的內心平和。

我們需要明白,同人文化作爲“烏托邦”的存在意義並非誇張,當年輕人自己與市場都開始正視這種精神需求,同人文化作爲一種當代藝術的主流化之路也由此開始,這是一種市場規律,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



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號|yunlugong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後臺回覆“進羣”加社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