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軍功章的保護、收藏和研究

國內對人民軍隊榮譽制度的研究已經成型,但對軍功章的研究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研究軍功章離不開實物,研究成果需要推廣,所以這項研究又關係到軍功章的保護、收藏、利用、傳承。

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衆多舊物品中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的部分,“變廢爲寶”,受到後人的關注和喜愛,並賦予其經濟價值,慢慢成爲博物館或私人的藏品。因獲得者去世,不屬於現行功勳榮譽制度內的軍功章,尤其是建國前後時期頒發的軍功章,轉成私人物品,順勢而爲,陸續流入收藏市場。因此,歷史中的人民軍隊軍功章也成爲收藏門類之一。憑藉人民軍隊的豐功偉績和強大精神內涵,軍功章成爲收藏品是歷史必然。

中國新一波的收藏活動興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華大地掀起了全民收藏熱潮。根據不同的審美取向,愛好者對各種收藏品趨之若鶩,有人喜歡皇家氣派,如御用製品,有人喜歡文人風雅,如名人字畫,有人喜歡大衆品種,如郵票錢幣。

在整個收藏圈,大多數的軍品因涉及安全問題,收藏曆來受到限制。軍功章是爲數不多與軍事有關,又被社會接受的品種之一。人民軍隊的軍功章收藏已風行多年,始終只是一個小衆品種。但是軍功章有種獨特的氣質,給本來文靜雅緻的收藏活動平添了一股壯志凌雲的英雄氣概,這是其他收藏品難以比擬的。

民間收藏是國運的體現,社會劇烈動盪、國破家亡之日,何談全民收藏。如果將現在中國的收藏圈看作一個生態圈,那麼軍功章收藏既是其中的一個門類,又是維護生態圈永久繁榮的守護者。說得直白一些,如果軍功章都不值得收藏了,都一文不值了,被全社會遺忘了,則表明已經國將不國,其他收藏品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據粗略統計,建國前後的開國系列軍功章,累計頒發量近2000萬枚,如再加上五好運動及改革開放以後的頒發量,人民軍隊軍功章總計頒發已經超過3000萬枚。如何對待這幾千萬沉澱在民間的軍功章,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現實情況,也是一個全社會,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管理條例制定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軍功章代表榮譽,是榮譽的標誌物和載體,只有軍功章的獲得者才能夠享受榮譽和相關的物質獎勵。但是,隨着獲得者去世,所有軍功章都將成爲社會的藏品。目前,收藏主體主要有三類:家族傳承收藏、博物館和相關機構收藏、民間收藏。這三類收藏羣體世界各國都是如此。

家族傳承。獲得者去世後,軍功章作爲家庭或家族榮譽,依然被後代珍惜並珍藏。不過,按照社會發展規律,這種收藏形式只會越來越少。

博物館或相關機構。部分獲得者的親屬和後代,出於社會責任感,將軍功章捐贈給博物館,通過公開展出,傳播紅色文化,造福社會。這種形式非常值得提倡,但博物館和相關機構的容納量畢竟有限,難以承接海量的存世軍功章。

民間收藏。各國的軍功章在世界範圍內都會成爲收藏品,民間收藏是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有些軍功章獲得者的後代不願或無力繼續保存,將其流向社會;而收藏者出於喜愛和珍視,將其收入,並進行學習和研究。民間收藏的軍功章具有經濟價值,是保護、研究、利用、傳承軍功章的基礎,也可以更好地展現其他價值。如果沒有民間收藏,海量的軍功章就談不上更好的保護、研究、利用、傳承。民間收藏軍功章的真正內生動力,是出於收藏者對人民軍隊的認同和熱愛,並擴展至國家和人民,因此纔有了收藏行爲。

按照藏品分類,人民軍隊的軍功章具有雙重屬性,既屬於紅色收藏,也屬於徽章收藏。以紅色收藏爲出發點,可以擴展至軍服、胸標、肩章、領章等各種非現役的軍品,及相關的紙雜文獻;以徽章收藏爲出發點,可以擴展至新中國徽章、中國徽章、世界徽章。具體到每件藏品,可按類別或時段進行歸類,二者並不矛盾,可以做到統一結合。

無論將人民軍隊的軍功章歸爲哪類收藏,最終的落腳點都是以人民軍隊的歷史爲主線。人民軍隊的歷史波瀾壯闊,但是在不同時期,軍功章的種類和數量差別極大,造成僅憑軍功章難以概括全貌;幸而其他史料豐富,並不會因此影響對軍史的瞭解。

收藏活動中,保存軍功章的工具也在逐漸升級。從最初的紙袋、普通盒子進步到標準塑料袋,現在已經開發出更高級的塑料盒。盒中的海綿可以按照軍功章的形狀製作出凹槽,做到貼身保護。軍功章放置其中,避免磕碰,防潮防蟲,並且便於欣賞。

近些年,收藏徽章流行使用的保護盒。

收藏是最好的保護,收藏是最好的傳承。但對於軍功章的收藏,決不能止步於收藏,止步於去僞存真。在收藏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學習和研究,力爭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爲軍史研究添磚加瓦。沒有民間收藏,相關研究難成氣候;沒有研究提高,收藏之路只會越走越窄。在收藏過程中,如何將軍功章細分歸類,交叉融合,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此爲基礎,也可以體現研究者的思路。

這本書算是民間收藏的研究成果之一。書中的軍功章分類只是一種思路和框架。以歷史題材論,解放戰爭系列、抗美援朝系列、五五勳獎系列、五好證章系列、對越自衛反擊戰系列是存世量較大的幾類軍功章。其他有些題材雖然重要,如紅軍時期和抗日時期,但軍功章品種太少,收藏難度極高,要想全面瞭解,還需閱讀書籍或者去博物館參觀。

除了軍功章實物,其他資料對於研究同等重要,如證書、文獻、當事人回憶等,可以藉助的研究平臺有博物館、圖書館、互聯網等。

由於歷史原因,人民軍隊的軍功章研究長期未受到重視,常常混藏於其他徽章研究之中。借鑑外國的經驗,徽章研究可分爲內史和外史兩種模式。內史以徽章自身的發展歷史爲主,包括勳賞制度、徽章製造等等。外史以徽章在歷史中的作用爲主,包括徽章與軍事及其他社會內容的關係、後世影響等等。徽章的內史和外史在一些方面很難嚴格分割,有時在研究及論述中只是側重點不同。

在其他國家,常設的勳賞制度中包括榮譽制度和功章制度,不必分開論述。但人民軍隊軍功章史研究最大的困難是不僅沒有成型的軍功章制度,並且與榮譽制度長期不匹配,還缺乏權威的官方資料,所以難以從最核心的勳賞制度的角度來進行內史研究,也不能簡單參照他國的勳賞制度,在比較中進行論述。人民軍隊的軍功章史只能依託人民軍隊的特色進行單獨敘事,不僅是內容,還有模式。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着軍史研究的擴展和民間收藏的興起,軍功章史研究開始起步,至今已近三十年。相關書籍和文章有圖錄、徽章介紹、個別軍功章的考證等等,通史類的著作很少。這些研究成果,內史方面多以圖錄爲主,外史方面以軍功章與人民軍隊的關係爲主,結論比較單薄。這種局面,給後來的收藏者和研究者留下了機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筆者認爲,現在國內關於軍功章的研究,最欠缺的是內史研究。內史研究不足,外史研究難免空泛,成爲套話。只有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先將內史研究做紮實,才能取得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內史研究的終極目標包括《人民軍隊軍功章歷史圖鑑大全》《人民軍隊軍功章史料彙編大全》,建立所有革命前輩的電子榮譽檔案等。

儘管沒有成型的軍功章制度,但由於歷史的完整性,人民軍隊的所有軍功章散落在歷史中,所以有不成型的軍功章體系。筆者嘗試藉助人民軍隊的榮譽制度,構建出單獨的軍功章體系,使其成爲內史部分的主線;同時又簡述人民軍隊和國家社會的發展,將其與外史緊密融合。在內史資料和外史資料的共同拼接中,才完成了本書的創作。

除了梳理人民軍隊軍功章體系與軍隊發展建設及社會發展的內在歷史關係,筆者還希望探尋人民軍隊軍功章艱難發展的內在原因,最終在中國軍史中給出其明確的定位;同時與其他國家及清末、北洋、國民政府的勳賞制度進行客觀比較,探究各種內在關係,並在中國徽章史及世界徽章史中確定其地位。

對於人民軍隊的軍功章來說,研究只是其中的一環。研究的目的除了探尋歷史真相,還要發揮研究成果的作用,以便更好的保護、收藏、利用、傳承軍功章。

首先,借用研究成果,糾正錯誤信息。

書籍或網文中關於軍功章的文字記述錯誤不勝枚舉,修圖技術也常被濫用。如陳明仁將軍只獲得過一級解放勳章,但有的網圖讓他佩戴了三枚一級勳章。這是用同一種佩章禮服照的模板更換人像所致,卻鬧了笑話。

部分博物館介紹軍功章展品時,也存在一些錯誤。如將解放東北紀念章和華北解放紀念章當成遼瀋戰役紀念章和平津戰役紀念章。

某博物館的展品介紹。

個別影視作品也是如此。如電影《集結號》的創作者不瞭解頒發條例,在結尾處安排情節,向已經犧牲的解放軍戰士補發解放獎章。雖然氣氛悲壯,場面感人,卻與歷史不符,因爲五五勳獎章不授予去世者。

電影《集結號》截圖。

更有甚者,在精心創作的美術、攝影作品中公然佩戴假章。如某畫報刊登的封面照片,某畫家創作的油畫《老兵新傳》,作品中的老軍人佩戴了一身工藝品假章,也就是坊間常說的“豬肝章”。作品本想歌頌老軍人戰功赫赫,但被打假之後,效果適得其反。一些博物館水平不高,也將這類豬肝章拿來湊數,對參觀者形成誤導。總之,正確的知識如果宣傳不到位,錯誤的認識就會自動來填充。

低劣的老軍功章仿品,俗稱“豬肝章”,常被用於影視道具。

其次,通過收藏和研究,可以逐漸瞭解軍功章的存世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保護。

第三,在保護到位、認識正確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開發軍功章的社會價值。在宣傳中介紹這些軍功章與重要歷史事件的關係,與軍隊、國家、人民的關係,全面瞭解人民軍隊軍功章在歷史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其發展過程中經歷的起伏;進而增強民衆對人民軍隊的感情,瞭解軍事鬥爭,認識國防建設的重要性,並鼓勵有志青年參軍報國。

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軍功章屬於紅色資源,攜帶紅色基因,是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文化的最佳載體之一。

軍功章的保護、收藏、研究、利用、傳承各個環節都很重要,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也希望能做到越來越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相信人民軍隊的軍功章作爲一項軍事文化遺產將代代相傳,也將護佑中華民族永遠立於世界之林。歷史因細節而生動,軍功章因功績而永鑄;只要軍功章被珍視,就有強大的軍隊;只有軍功章被傳承,纔有強大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