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們”需要感謝王傳福

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比亞迪的異軍突起,那麼中國汽車產業很有可能將落後現在很多年,也根本無法撼動歐美日韓等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礪石 | 作者
平凡 | 編輯

礪石商業評論 | 出品

在近日舉行的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中國多位汽車產業的知名企業家參會,且相互之間頻頻出現擦槍走火,其中最具分量的要數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與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

當下,比亞迪已經發展成爲中國自主汽車企業中的絕對領先者,而在比亞迪之前,則是吉利汽車長期位居中國汽車企業銷量冠軍位置。近幾年,吉利汽車一直處於苦苦追趕的位置。‍‍‍‍‍‍‍‍‍‍‍‍

尤其最近比亞迪汽車又新發布了搭載DM-i5.0技術的秦L與海豹06,起售價只有9.98萬人民幣起,進一步拉大了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差距,這引起不少國內汽車廠商的震動。其中,反應較爲激烈的便是李書福創建的吉利汽車,其旗下高管多次在網絡上發起對比亞迪的質疑,比亞迪也都給予了堅決回擊。

而此次李書福又親自將槍火味帶到了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其在公開演講中表示:

中國汽車工業的內卷程度全球第一,價格戰一浪高於一浪,也是舉世無雙的。這種現象,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市場化水平比較高,法律健全,執法嚴格,透明公平的競爭,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壞事。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表現在投入產出比方面,要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對於汽車工業而言,依法健康競爭十分重要,只有依法健康競爭,才能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中國已經取得的電動汽車成果才能得到鞏固,才能受人尊重‍‍

吉利汽車其實一直是中國汽車企業中採用價格戰的高手,也是中低端市場的主力玩家,只是當前遇到了比其更具成本優勢的比亞迪。所以,李書福口中的“內卷”,顯然指向比亞迪。而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則對當下汽車產業的“內卷”有着與李書福截然不同的態度,其表示:‍‍‍‍‍‍‍‍

卷是一種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我們改革開放40年,市場經濟,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市場經濟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競爭,競爭才能產生繁榮,祖國40年的繁榮昌盛,不就是伴隨競爭,伴隨市場的發展,我們才產生了這麼多商品,生活的改變,經濟的騰飛,本質上就是競爭,卷就是一種競爭。我相信所有的企業家都要擁抱參與這種卷,要擁抱這種競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爲國家做貢獻,撐起中國品牌,打造世界級品牌

同爲中國汽車產業最具影響力的兩位企業家大佬,爲什麼李書福與王傳福對當前“內卷”的競爭局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態度呢?背後根源是當下比亞迪與吉利汽車截然不同的競爭局面。

作爲中國汽車產業的絕對領先者,比亞迪當前的競爭優勢堪稱“遙遙領先”,一大批競爭對手都是直接對標其旗下的秦、漢、唐、宋、元等爆款車型而制定產品策略,以期從其手中搶得一部分市場份額。但比亞迪憑藉其強大的技術與產品研發能力,在原有產品還處於行業絕對領先地位的情況下,持續自我顛覆,進一步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這讓其他競爭對手不僅沒能縮小與其的差距,相反進一步擴大差距。‍‍‍‍‍‍‍‍‍‍‍‍‍

例如,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最熱銷的車型便是比亞迪的秦PLUS冠軍版,其售價9.98萬人民幣起。但進入2024年初,比亞迪卻拋出一枚重磅炸彈,推出了配置更高的秦PLUS榮耀版,且起售價大幅下調至7.98萬人民幣起,這促使秦PLUS榮耀版的銷量再創紀錄。而讓市場沒想到的是,在推出秦PLUS榮耀版不久,比亞迪又推出了相較秦PLUS完全高出一個級別的中型轎車秦L,但起售價只有9.98萬起,與去年的緊湊型轎車秦PLUS冠軍版保持一致,這徹底震撼了市場。據悉,秦L銷量驚人,以致於比亞迪官方都不敢公佈其訂單數量,以擔心引起行業的進一步恐慌。‍‍‍‍‍

而吉利汽車作爲中國汽車產業的昔日領先者,除了已經大幅落後於比亞迪,相較奇瑞與長城汽車兩個老對手也已經失去任何優勢,這讓一直“志向遠大”的李書福並不滿足吉利汽車的現狀。但吉利汽車在竭盡全力苦苦追趕時,卻突然發現不僅沒有縮小與比亞迪的差距,大概率還會因爲對方更具競爭力的新品而進一步被拉大差距,這使得吉利汽車上下都開始將比亞迪視爲最大的敵人。以致於其高管頻頻直指比亞迪,甚至李書福在重慶論壇上發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反“內卷”言論。

不過,吉利汽車其實並不應該面對比亞迪的領先優勢而表現得如此小氣。在比亞迪崛起之前,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雖然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始終被大衆、豐田、本田、日產、通用、福特、現代與起亞等合資品牌牢牢壓制,只能在中低端市場苦苦競爭。最近3年,在中國汽車市場,幾乎是憑藉比亞迪的一己之力沖垮了合資品牌的堅強壁壘,從它們手中搶奪了近20%的市場份額,從此引領了中國汽車品牌面對合資品牌的逆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實現這次反轉最關鍵的要素之一便是比亞迪在插電混動技術上的突破,這實現了中國汽車產業在技術維度的彎道超車。正是因爲比亞迪在插電混動技術上的突破,爲吉利、奇瑞、長城、長安與廣汽等其他中國汽車企業指明瞭新的方向,並最終從中獲益。其中,獲益最大的當屬吉利汽車,在當前中國插電混動汽車品類中,吉利汽車是比亞迪之外銷量最高的汽車廠商。例如,吉利汽車的領克品牌與吉利銀河都憑藉該技術在品牌高端化令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所以,一定程度上,以李書福爲代表的中國各家車企掌門人,還應該感謝王傳福帶領比亞迪在插電混動技術領域的突破。如果沒有比亞迪,那麼中國汽車產業將落後現在很多年,也根本無法撼動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另外,從全球汽車行業來看,任何一個汽車強國的崛起都是多家優秀車企的合力所致。例如,德國有大衆、寶馬與奔馳,日本有豐田、本田與日產,美國有通用與福特,即使韓國也有現代與起亞。上述每一組企業除了是國內市場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在海外市場開疆擴土的幫手。所以,筆者建議中國幾家核心車企的掌門人不要因爲比亞迪的強大而對其充滿敵意,內鬥少一些,格局大一些,眼光長一些,“在一起,纔是中國汽車”,也才能帶來中國汽車最終的強大。‍‍‍‍‍‍‍‍‍‍‍‍‍‍‍‍‍‍‍‍‍‍‍‍

以下是王傳福的演講實錄:‍‍‍

我記得三四年前來過一次,當時我們還談到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的問題,時隔幾年現在真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應該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獲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從它的規模、質量、產業鏈、成本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大家也看到國外很多都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很焦慮,甚至有的很害怕。其實我們說我們好大家可能不一定信,其實從國外的對手、競品擔憂害怕,反而證明了我們自身還真的做得還不錯,你不強別人不會怕的,特別像歐洲,汽車的發源地,美國也是,當年的福特等等,這都是非常強大的汽車產業。

我們應該爲我們中國自主品牌感到驕傲。我們中國自主品牌這幾年,做了一些工作,在技術的提升,產業鏈的建設,產品的開發,包括市場的營銷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2014年講,中國汽車大而不強,要從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的話,新能源車是運用之路。回顧這句話10年了,應該說中國企業拿出了真正的成果,實現了這一句戰略的指引。

大家也知道行業的發展都是有喜有憂,有挑戰有機遇,新能源汽車工業也是一樣,前幾天我在網上也看到關於卷的問題,卷價格、卷技術、卷規模,現在還卷流量,特別是卷老闆的流量等等,其實再過10年再過5年回想起來看是非常有趣的。

其實卷是一種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我們改革開放40年,市場經濟,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市場經濟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競爭,競爭才能產生繁榮,祖國40年的繁榮昌盛,不就是伴隨競爭,伴隨市場的發展,我們才產生了這麼多商品,生活的改變,經濟的騰飛,本質上就是競爭,卷就是一種競爭。我相信所有的企業家都要擁抱參與這種卷,要擁抱這種競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爲國家做貢獻,撐起中國品牌,打造世界級品牌。

我想這是自然規律,其實回想起來,你看我們的家電、手機,我們手機原來有多少個品牌?幾百個品牌。當時我在深圳,很多夫妻店就可以做一個手機,做一個品牌了,通過這十幾年的優勝劣汰,中國的手機就剩下幾家了,而且都是世界級的。家電也是,家電原來多少家做?也通過不斷的優勝劣汰,現在形成全球爲數不多的幾家家電企業。工程基建,還有太陽能,太陽能更是這樣,原來有很多家,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不必焦慮,只有積極擁抱積極參與,才能真正在競爭當中走出來。

今天大會要談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我想它的核心也是創新。在這個新質生產力當中,如何發揮創新的優勢,尤其在我們從事的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裏面,新能源汽車代替傳統燃油車,現在看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我們最近看到單週的上險量已經超過50%了,就等於說新能源車已經大於燃油車了。

那麼你想這一場變革,它的核心是技術來驅動,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代替傳統燃油車的技術,是這種技術的革命,技術在這場革命中一定是一個總推動,總的驅動力,那麼技術的革命,技術的主推動,當然就是創新了。因此我想新質生產力在我們汽車部分裏面,我的理解就是如何在這一場變革當中,以創新的技術,創新的產品,在這場競爭中用技術創新來推動企業的發展,最終推動國家整個工業的轉型升級。

除了創新,那就是人才,每個企業必須有大量的從事創新開發的工程師團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涉及很多電池、電機、電控、功率、半導體這一些的人才,這些人才你是挖不到的,也沒有,它是創新的東西,你必須自己培養。我們中國汽車工業在電動車上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秀,應該說積累了大量的人才,每個企業,都有很多研發人才,我想我們比亞迪也是一樣。

我們在過去十幾年裏面,我們圍繞新能源汽車這麼一個大的產業佈局,我們現在有差不多十萬名工程師,我們叫工程師天團,來圍繞電動車所需要的各個領域,包括像電池、電機、電控來儲備我們需要的人才。當然中國也有個天然的好的一個環境,就是中國每年有一千多萬大學生畢業,特別像清華、北大,還有985、211的這些頂級的大學生,這就是給我們建立研發人才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土壤。因此我覺得中國企業家非常幸福,有很大的不只是普通的勞工資源,還有許多這種高階一點研發人員的資源,就因爲這些資源才讓中國企業在很多領域裏面創造出更高的水平。那麼這些人只要給他足夠的平臺,足夠的研發經費,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必將給這個企業帶來一些顛覆性的技術,所以這些人才他願意去開發中心創新新的技術,是他的人生夢想。

我就是一名工程師,1997年我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也是一個研發人員,我們當然對工資也有要求,但我們更多的是要有一個很好的研發平臺,很好的一個經費,很好的一個項目,讓我們研發人員想到哪兒幹到哪兒,研發人員就是要創新,就要把我們的一些idea想法,怎麼通過研發,通過項目的經費和平臺把它開發出來,最後能夠實現量產,那是我們研發人員最好的、最大的夢想。當然收入也很重要,好的平臺有時候往往比你的收入還要重要,我覺得人才要保障,研發團隊要保障,這是一個企業在搞新質生產力,搞創新驅動發展的根本。

另外就是我們的機制,因爲新能源汽車完全是一個嶄新的,傳統的燃油車有一百年的發展時間,但新能源車也就過去十幾年,因此在創新的過程中,各種技術的疊加,各種技術的集成創新尤爲重要。比亞迪的話,我們率先建立了一個高度的垂直整合的這麼一個平臺,打破了很多行業之間的壁壘,讓我們這些工程師們,十萬名工程師們,在這種高度垂直整合的環境下,高度的、靈活的去創新,暢所欲言。比亞迪我想我們電池、電機、電控、底盤、雲輦方方面面,我們這個效率很高,非常高。

其實百年的汽車史,你看早期的時候,當汽車剛剛誕生的時候,像奔馳、寶馬,包括像福特,一開始也是垂直整合的,有的什麼都做,買不到,因爲這種太新的事物是買不到的,這樣才能夠快速的迭代,快速的形成創新,形成整個產業鏈。歷史驚人的相似,一百年前,現在在發展新能源車的時候,又回到以前,那麼高度垂直整合的話,是有利於創新,提高效率,要做電池,整車的配合,電機、電控高度垂直的話,在定很多標準的時候變得很快,效率會變得很高。

別人開發的產品可能需要五年,我們可能就需要兩年甚至一年,那你說你是三年,你說三年值多少錢?在一個變革期的時候,這三年可能就讓一個企業騰飛,也可以讓一個企業倒下,如果你能領先三年,這是用錢買不到的。這樣的話就可以在這一場高度競爭的,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的這種革命中,你就能夠取得領先的地位。

比亞迪的話,我們很顯然在高度垂直整合的這種產業體系裏面,進行配合,構建我的產業鏈,就像當年奔馳一樣,但也許這個行業革命完以後,迴歸到管理推動的時候,可能我們也會拆分,再把它回到專業化分工。但現階段我覺得還得要垂直整合,給你帶來的創新,帶來的效益,包括帶來的成本的優勢很明顯,這就是比亞迪這幾年走過的路,也獲得了一些很好的經驗。

有人才,有高度一體化的垂直整合的體系,再加上戰略的牽引,再加上我們中國的消費者,中國消費者的大力支持,對新能源車這種新生事物充滿了愛,充滿了喜歡。多方面的結合在一起,新能源車這樣就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按照今天的大會主題,我們的感受就是創新加上垂直整合的這種模式,是比亞迪這幾年發展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未來的路還很長,新能源汽車的成長雖然說已經跨過了一個臺階,當然想更健康的成長還要克服很多困難,包括對基礎設施,廣大消費者,企業如何做到更佳,這都需要我們企業家更清楚。我相信只要在創新的投入,持續的投入,我相信在這一場變革當中一定會脫穎而出,謝謝大家。

以下是李書福的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圍繞着電動汽車分享一些觀點,如有不當,請批評指正。

第一,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的戰略取向有三點,首先是能源安全,其次是大氣質量以及碳排放的控制,還有一個就是產業鏈升級。關於產業鏈升級,今天中國汽車工業確實取得了巨大進步,贏得了很多市場份額,但是我們一定要冷靜分析,在汽車產業鏈上還存在什麼卡脖子的問題?汽車工業是全球性的產業,其產業鏈之長,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相互合作程度之深,這是客觀事實,我們不能迴避客觀事實。

第二,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定義,顧名思義所謂電動汽車就是用電力驅動的汽車,稱之爲電動汽車,而電力驅動的電源來自於大電網的電,還是汽車上內燃機發出來的電,還是太陽能、風能等循環能源上網而來的電,是綠電還是煤電?當今中國的能源結構大概是69%~70%左右是煤電,各種清潔能源30%左右,如何實現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如何規模化地利用清潔能源,這是決定電動汽車命運的關鍵。電動汽車不等於新能源汽車,如果說把電動汽車都說成是新能源汽車,那麼所有用電的設備都可以稱之爲新能源設備,這樣顯然是不妥當的。

第三,我們的解決方案,全國每年排放二氧化碳將近100億噸,中國風光電設備裝備產能是全球第一,但是風光電併網困難,也就是說風光發出來的電不能完全上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解決方案就是把這樣的無法上網的綠色電能與集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合成變成液體能源,爲內燃機提供燃料,也可以通過內燃機發電,爲電動汽車提供電源,也可以通過內燃機直接驅動爲車輪提供扭矩。我們認爲用這種能源的汽車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車,這種新能源汽車的特點,首先是重量輕,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可靠性都很好,而且使用方便。汽車設計的最大挑戰就是安全,操控性能、重量、能耗以及成本之間如何找到最優的平衡,降低整車重量是解決這個平衡點難題的關鍵。電動汽車電池的重量爲這個難題的解決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如果使用液體綠色能源取代電池,既達到爲車輛減重的目的,又實現智能電動化轉型,這是汽車科技最優化方案的選擇。

第四,我要講的就是健康的競爭纔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中國汽車工業的內卷程度全球第一,價格戰一浪高於一浪,也是舉世無雙的。這種現象,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市場化水平比較高,法律健全,執法嚴格,透明公平的競爭,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壞事。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表現在投入產出比方面,要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對於汽車工業而言,依法健康競爭十分重要,只有依法健康競爭,才能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中國已經取得的電動汽車成果才能得到鞏固,才能受人尊重。

第五,我想講講安全是汽車產品的基本前提。傳統內燃機汽車經過100多年的持續進步,其安全技術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反覆的驗證,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應用還沒有在實踐中反覆驗證,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可能性,無論是續航里程焦慮,自燃風險挑戰,高壓漏電風險,基礎設施的配套,還是保險費率的上漲,殘值較低等等,與傳統內燃機汽車相比存在許多可以改善的空間。當然這些都是電動汽車企業以及能源企業的巨大商業機會。所謂的汽車性能與安全科技,就是汽車企業不斷挑戰物理極限的科技,也是汽車企業追求性能配置成本挑戰最優化,應用組合極限的科學探索這種能力的形成,需要時間的總結和時間的沉澱。根據目前人類所掌握的物理學知識,電動汽車如何與內燃機汽車展開全價值鏈的競爭,並取得全面勝利,至少還存在不確定性,需要在很多領域持續尋求技術的突破。

對吉利控股集團而言,必須面對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用戶,規劃不同的技術路線的產品,通過市場競爭尋找最有競爭力的技術路線,爲不同的用戶提供最滿意的產品。當今中國不缺乏造汽車的企業,缺乏的是有創新能力的汽車零部件生態環境,欠缺的是有原創能力的汽車安全軟硬件科技公司,缺乏的是有競爭力的工業軟件供應商以及具備創新原創能力的汽車公司,通過發展智能電動化汽車產業的歷史機遇,帶動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發展,那是一項艱鉅的歷史性任務,但我堅信中國汽車工業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內容轉載 | 求職洽談 | 商務合作

請添加微信1851446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