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節禮的情深與意切







1.對於實行“一國兩制”爲何是香港最大優勢,港人有最直觀的認識。自迴歸以來,中央不斷有惠港政策出臺;香港每逢風險挑戰,國家都是傾力支持。“一國兩制”對香港的意義,絕不是空泛的政治概念、虛幻的制度框架,它的具象化表達是生動而真切的。


2.近期又一些典型的例子證明了這一點。疫情以來的香港,旅遊業遭遇莫大沖擊。在遊客減少與“港人北上”雙重影響下,長期作爲全球最佳旅遊目的地的香港不得不爲鞏固這一傳統優勢而憂心。一方面,特區政府通過搞盛事吸引人氣,通過發起“禮貌運動”提升服務,通過一系列“Hello HongKong”及“你好香港”的活動重新聚攏世人對香港的關注;另一方面,又是國家再一次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詮釋了她把香港視爲“掌上明珠”的深情關切。


3.3月初,將“港澳個人遊”擴展至青島、西安;5月底,再將自由行政策覆蓋到太原、呼和浩特、哈爾濱、拉薩、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6月28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佈關於提高自香港澳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的公告,將免稅額從3000元大幅提升至最高15000元。要人給人,要政策給政策,需求供給雙側、同向、綜合發力,爲支持香港旅遊經濟,國家對香港的關愛一如既往毫無保留地彰顯出來。


4.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更是多元和立體的。放寬商務簽註安排,開通京港京滬高鐵動臥,可以說能想到的舉措馬上拿出來。夏寶龍主任提出“香港無處不旅遊”理念,亦是從思想和路徑層面啓示香港優化旅遊業發展定位。與香港社會同頻共振,爲香港發展竭盡所能,以香港市民之心爲心,這每一項惠港政策都是在踐行“一國兩制”的實踐要義,都是在告訴香港社會他們永遠有依靠、應當有信心、可以更從容。


5.對於提高內地客免稅額度的舉措,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預測,“在新安排下,估算每年能為香港帶來額外約88億港元至176億港元購物消費額,經濟增加值約27億港元至54億港元”。這樣實實在在的利好與注入的利益,厚實可見,必然受到香港社會熱忱而普遍的歡迎。然而,還有一些人說政策力度不及預期,他們覺得將免稅額度提高至3萬、5萬甚至20萬才滿足。只是從香港看問題,只是從當下看問題,只是從單向看問題,這樣的想法需作商榷。


6.一則,此種免稅額安排,本質上是內地對香港的利益讓渡,將總額度從3000元調至最高15000元,也即意味着內地數十億的利益給了香港。這樣的實惠還不夠麼?二則,任何政策從制定到實施,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考慮其效益也要考慮其公平性,給足兩地社會消化的空間,現有安排已經最大程度地回應了香港社會的關切,宜再給它一段時間,用政策實施的成果推動它的完善升級。


7.香港旅遊業乃至整個香港的發展,根本上還是要看香港自己是否奮發有爲。四年多來,一系列重大管治舉措實現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一系列重大管治成果正在鞏固沉澱,逐漸由制度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政治清明瞭,社會穩定了,發展的環境條件更新了,香港理應走得更快更好。這一屆特區政府,行動更堅決;現在的香港社會,運行更有序;香港各方應當把握機會轉型迭代,將一切危機感、緊迫感轉化爲團結力、行動力。國家不懈支持香港的更宏大意義,就是在持續鼓勵香港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全面發揮、充分利用獨特地位和優勢,回饋這裏的居民,也能助力自己的國家。


8.七一將近,中央又送給香港一份節禮,情深、意切。這段時間,特區政府和各大媒體都在回望過去一年的香港,很明顯,人們看到了香港的繼續嬗變:特首李家超改變了政府施政的節奏,主導性、主動性更強;經濟發展以及外部對香港發展的認識更積極,香港競爭力國際排名取得新的提升;多元社會繼續發展她應有的理性,走出應急化,走向正常化。守牢國家安全,追求由治及興,當大家都渴望並相信發展成爲當下香港主題的時候,一切疑慮都會消失。在世人眼裏,當她真正聚精會神謀發展的時候,這個城市的獨特性和國際化道路將會更加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