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難點,挽救“嗑藥”少年

聚焦三大難點

審視青少年藥物濫用問題

挽救“嗑藥”少年




你可能很難想象,有些人會對藥物“上癮”——三唑侖、依託咪酯、杜冷丁、曲馬多等。實踐中,不少用於鎮咳、鎮痛、安眠等醫療目的的麻精藥品披着時尚的外衣,以“上頭電子煙”“聰明藥”“減肥藥”等形式出現在市面上,被青少年追捧,甚至濫用成癮。


藥物濫用對人身體造成的傷害絕不亞於傳統毒品。近些年,青少年“藥物成癮”現象被廣泛關注,但藥物濫用問題依然突出,其中新型毒品及替代物質疊加濫用問題越發突出。


採訪中,記者發現,青少年藥物濫用問題的治理面臨“發現難”“戒斷難”“藥物管控難”三大難題。對此,多名受訪專家表示,要從根源上解決藥物濫用問題,除對藥品進行精細化管控之外,也許找到這些青少年“嗑藥”的動機,並改善他們對藥物產生需求的“土壤”,纔是題中之義。


發現難

高僞裝性讓藥物濫用無孔不入


所謂藥物濫用是指非醫療目的反覆、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賴特性的藥物(或物質),使用者對藥物產生依賴(癮癖),強迫和無止境地追求藥物的特殊精神效應。


17歲的小旭(化名)就曾感受過過量服用藥物的威力。2023年6月的一天,圈子裏的一個朋友往醉酒的小旭嘴裏塞了24片右美沙芬(具有鎮咳效果的右旋性嗎啡衍生物,大量服用有成癮性)。出於對朋友們“嗑藥”後“天旋地轉”體驗的好奇,小旭默許了。但對“嗑藥”之後參與聚衆鬥毆的情況,小旭就像斷片了一樣,完全記不清了。在那之後沒多久,他因涉案被公安機關取保候審,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幸運的是,在有過那次經歷之後,小旭就對右美沙芬這類藥物產生了厭惡,再也沒服用過。然而,和小旭不同的是,更多的青少年並沒有在服用之初就對這類藥物產生警惕性,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對其產生了依賴。


小羣(化名)首次接觸右美沙芬也是因爲朋友的推薦:“喫幾片就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起初,他只是偶爾服用,但隨着對藥物效果的依賴和追求,他逐漸增加了用藥劑量和頻率。不久後,他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控制對右美沙芬的渴望,每天都需要大量服用才能體驗到快感。當父母發現他的異常表現時,他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從法律意義上講,所有被管制的麻精藥品均屬於法定的毒品範疇。但從社會認識層面看,多數人對麻精藥品的性質、藥效及危害認識不足,因而導致誤用、濫用麻精藥品行爲的發生,甚至形成癮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張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檢察院檢察官和太原市公安局迎澤分局辦案民警開展新型毒品案情分析會。


對此,辦理過多起涉麻精藥品犯罪案件的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檢察院檢察官李新全也深有感觸:“我國目前對海洛因、冰毒等傳統毒品的禁毒宣傳較爲充分,未成年人一般都會拒絕吸食。但對於一些新型毒品,未成年人的防範性沒那麼強,往往會爲了追求時髦或短暫刺激而吸食。”


新型毒品的高僞裝性也是青少年藥物濫用發現難的一個原因。“實踐中,新型毒品及替代物質層出不窮,且大多以一個新奇的名字出現,比如‘上頭電子煙’‘聰明藥’‘笑氣’等。不僅如此,有些不法分子堂而皇之地將一些具有成癮性的藥品僞裝成飲料、茶包、咖啡包、零食等在市面上銷售。青少年辨識能力較弱,又喜歡追新求異,在同輩引誘、互聯網不良信息誘導等因素的影響下,一不小心就會誤入‘火坑’。”張黎說。


戒斷難

“藥癮”易除,“心癮”難消


藥與毒,往往只有劑量的差別,使用得當就是“藥”,非醫療目的濫用就是“毒”。衆所周知,吸毒成癮很難戒斷,其實藥物成癮也一樣。對此,有濫用右美沙芬經歷的小亮(化名)深有體會。


小亮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家庭關係緊張。記不清從何時起,他開始過量服用右美沙芬,以此來逃離現實煩惱、釋放壓力。2020年,未滿18週歲的小亮因參與違法犯罪活動被檢察機關附條件不起訴。他本想在接受幫教期間好好表現,戒除藥癮,然而考察期沒過多久,他沒忍住又“嗑了藥”。


“‘嗑藥’之後,他躺在牀上一動不動,嘴裏滿是髒話,過了24小時才清醒。”小亮的幫教社工——浙江省安吉縣微善公益聯合會黨支部書記、會長盛聰回憶說。


浙江省安吉縣檢察院檢察官在該院“一站式”辦案中心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瞭解當地青少年藥物濫用情況。


清醒之後的小亮非常後悔,多次找到幫教社工道歉。但好景不長,在一次外出之後,小亮由於精神壓力大再次“嗑藥”,還一度要跳河自殺。“我們四五個人費了好大勁才把他拉住。”盛聰說,“這次之後,出於安全考慮,我們建議家長將其送去專門機構開展戒癮治療。治療結束後,他只好了一兩個月,又在別人的誘惑下開始‘嗑藥’,還因此猥褻了一個女孩,被判了刑。”


“一旦濫用藥物成癮,單靠個人的意志力去戒斷很難。不僅如此,因‘嗑藥’誘發犯罪或遭受侵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對於藥物成癮者,必須進行有效的外力干預。”參與該案辦理的浙江省安吉縣檢察院檢察官竺煒告訴記者。


“吸毒成癮是一種反覆發作的腦疾病。”在張黎看來,通常戒毒所會用出所後三年保持操守的情況來評價戒毒效果。我國官方禁毒報告提到的“現有吸毒人員”也將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員排除在外。但實際上,即使通過戒毒擺脫了毒癮的控制,仍有可能因爲遭受刺激、壓力、困境而誘發復吸現象。


這一點也得到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院長謝志斌的印證。謝志斌曾是孝感市某康復中心藥物依賴科的一名接診醫生。他告訴記者,醫院對藥物濫用者通常會開展藥物治療和專業的心理治療,相比之下,後者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更多。“‘藥癮’易除,‘心癮’難消。要真正消除‘病根’,必須消除患者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依賴。”


藥物管控難

網絡成藥品非法流通的隱匿渠道


青少年濫用的藥物,都是從哪來的?採訪中,記者對這個問題尤爲關注。


實際上,我國對於青少年藥物濫用問題一直處於嚴管態勢,比如麻精藥品目錄、處方藥範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這從我國對右美沙芬的監管中可見一斑:從2021年由非處方藥轉爲處方藥管理,到2022年禁止通過網絡零售,再到今年7月1日起被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目錄。隨着青少年濫用右美沙芬現象逐漸增多,我國對於右美沙芬的監管政策將不斷升級。


“從管控手段上來看,所有被列入管控的麻精藥品,必須憑執業醫師開具的處方纔可調配、購買和使用。其中,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處方只能由具有特定資質的醫療機構中的專門執業醫師開具,禁止超劑量或者無處方銷售,更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而且生產、銷售、運輸、存儲、使用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有相應的資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食品藥品與環境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文遠向記者介紹說。


即便嚴管,青少年依然能從各種渠道獲取可濫用的藥物,這是爲何?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濫用藥物的青少年一般都有自己的圈子,這個圈子可能是線下的不良朋友圈,也可能是線上的“病友圈”或者“嗑藥文化圈”。在線下,圈子裏的“大哥”通常有涉毒經歷或者留洋經歷,控制着藥物來源;在線上,青少年通過QQ羣、貼吧、遊戲、短視頻平臺等進行暗語交流、買賣,並通過郵寄的方式拿到藥物。


“互聯網平臺使得青少年獲取藥品更爲容易,也讓藥品交易變得更加隱匿。”採訪中,多名受訪者表示,網絡買賣是青少年獲得藥物的重要途徑。


事實上,爲了規範網絡售藥環境,相關部門出臺了《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但無證經營藥品、銷售禁售藥品、不規範開具電子處方等網絡售藥亂象依然屢禁不止,導致一些特殊管理藥品違規流出,形成濫用風險。


“只要有利可圖,總有人冒險去‘鑽空子’。”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三級高級警長魏春表示,不僅線上,線下一些偏遠的醫院或藥店爲了牟取非法利益,也存在違法違規出售處方藥品或者特殊管理藥品的情況。


從源頭上控制需求才是治本之策


除了各類麻精藥品,還有不少新型替代性成癮物質,同樣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採訪中,多名專家提到了“笑氣”。它原本是一種用於醫療麻醉和甜品加工的氣體。近幾年,隨着多人過量吸食後上癮、癱瘓的案例曝光,“笑氣”備受關注,目前它尚未被列入管控範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禁毒理論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君告訴記者:“現實情況是,當一種藥物被列管後,很快又會有新的替代性物質出現,越來越多想象不到的藥品或物質正在成爲青少年吸食的對象。有些藥品甚至只需把化學分子式變一變,就成了新東西。因此,如何對這類新型替代性毒品進行有效管控,是我們當前需要格外重視的問題。”


那麼,當越來越多像“笑氣”這樣的新物質被濫用成“災”時,是否要對其升級管控?如何在防止濫用與用藥方便之間取得平衡?


晴日精準心理創始人何日輝從事青少年藥物成癮臨牀專業治療近20年。在他看來,一味地升級管理,就如同“打地鼠”一樣,只是疲於應付,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國際上來看,我國的藥物管控已經很嚴格,但只要藥物濫用的需求存在,就會有供應出現。”何日輝表示,從深層次來看,濫用藥物的青少年大多缺乏家庭關愛或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疊加性的心理創傷。由此,他建議通過“父母課堂”科學普及相關藥品的成癮性及危害,並通過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從根源上消除孩子濫用藥物的需求。


對此,曾文遠認爲,應建立更加精細化的毒品分級管控體系,根據毒品的依賴或濫用可能性,制定相應的分級管制制度,並以此來劃分涉毒行爲的違法性質和法律責任,更好地平衡社會安全和經濟發展。


“僅依靠打擊管控並不能真正阻止毒品傳播,有效控制毒品的非法需求才能實現‘治本’。”對於青少年羣體如何更好地遠離藥物濫用,張黎表示,要從簡單的警示教育轉向對高危涉毒情境的宣傳教育,持續不斷地加強毒品預防教育,從社交安全、網絡安全、生活安全等多個方面幫助青少年及早識別涉毒風險,及時脫離高危涉毒情境。


我國對麻精藥品的管控措施

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是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是指列入我國麻醉藥品目錄、精神藥品目錄的藥品和其他物質。《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對其實驗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等活動以及監督管理等均作出了明確規定。


我國對麻精藥品的管制,採取合法授權使用與非法行爲懲戒相結合的制度。當患者有使用麻精藥品的適應證時,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纔可調配、購買和使用,在醫生調劑和指導下規範使用方爲合法。但若不遵醫囑隨意濫用,如私自改變用藥劑量、頻率、週期等,則可能形成癮癖。因此,可以說,濫用麻精藥品就是吸毒。


對於麻精藥品的用途,可以從行爲人買賣麻精藥品是否有合法目的予以認定。司法實踐中,除醫療、教學、科研等合法目的以外的用途,原則上均應認定爲非法用途。對於向販毒、吸毒人員販賣麻精藥品的,應當按照販賣毒品罪進行追訴;對於非醫療、教學、科研等合法用途販賣麻精藥品,以及故意或出於放任態度,向不特定人羣非法販賣的,均應當按照販賣毒品罪追究刑事責任。




來源:檢察日報·6·26國際禁毒日特別報道

記者:陸青

見習記者:牛秀敏

編輯: 王昱璇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