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戰”變消耗戰,俄烏衝突帶來了八大教訓

俄烏衝突打了2年多,但從當前的情形看,這是一場漫長的衝突,目前俄烏兩國的軍隊一直都在戰場上拼消耗,遲遲看不到最終的結局。

俄烏衝突看不到終點,這是一場漫長的衝突,現在俄軍與烏軍正拼消耗

從某種意義上,這場衝突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料,甚至包括普京,恐怕普京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場衝突會打這麼長時間。    

作爲二戰後歐洲大陸上所爆發的最大規模武裝衝突,烏克蘭戰場自始至終始終爲國際輿論所關注。其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從一個預測的視角總結出自己從這場衝突中所得到的八大教訓。這八大教訓爲:新舊武器相輔相成、核威懾有效、經濟上的相互依存並不能阻止戰爭的爆發、制裁無法在短期內決定結果、信息戰帶來改變、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樣重要、網絡能力並非靈丹妙藥、戰爭走向不可預測等。

從當下現實狀況看的話,奈伊的這八大教訓絕對是一個精緻的總結。下面就來看一下俄烏衝突所帶來的八大教訓。

(一)俄烏兩國提出高要價,開啓談判陷困境

日前有關俄烏衝突最大的一個新聞莫過於在瑞士所舉行的和平峯會。根據央視網的報道稱,普京雖然並未邀請參會,但他隔空向烏克蘭提出了自己開啓和談的條件:烏克蘭軍隊完全撤出烏東四州,並且承諾不會加入北約。

從開出的價碼看的話,普京的要價顯然提高了,之前普京對於開啓談判開出的價碼是“現狀停火”,即承認“公投”的烏東四州的俄控區領土“入俄”。

當看到這次普京開出的價碼看,估計一些理性的人會認爲:普京是不是“喝”多了?俄軍在頓巴斯地區打了2年多都未能完全拿下頓涅茨克州,現在僅憑一張嘴就想讓烏軍放棄烏東四州,這怎麼可能呢?    

普京開出和談的條件,與之前相比,這是一個高價碼

普京的條件不要說烏克蘭,恐怕即使有望捲土重來的特朗普也無法答應。過去特朗普經常吹噓自己能夠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毋庸置疑,他所採用的方式無非是“現狀停火”,衝突就此打住。

如果將來再讓特朗普逼迫烏克蘭繼續退出更多的領土,甚至完全退出烏東四州,這完全不可能,因爲這是完全地對俄“投降”。所以普京的條件完全是不具現實的高開價。

再來看烏克蘭方面所開出的和談條件:俄羅斯完全撤出烏克蘭領土,然後就可開出和談。

看到這一點,外界同樣也有一個相同的疑問:澤連斯基是不是也“喝”多了?去年夏季,烏軍在戰場上搞了一個聲勢浩大的反攻,聲量很高,但最後的結果是無疾而終。現在俄軍在戰場上佔據優勢,並不斷向烏軍所控領土繼續發起進攻,而當下的烏軍處於守勢,炮彈、兵員數量嚴重不足,能守住自己當下的地盤已經很不易,更不要說收復領土了。    

此前一直支持烏克蘭的捷克總統哈維爾在接受英國《天空新聞》採訪時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烏克蘭應該認清現實,不要再想收復失地,現在應該走上談判桌。

所以從這一點看的話,戰場上得不到的,烏克蘭想憑一張嘴得到,這怎麼可能呢?況且收復所有國土並不是烏克蘭的談判條件,它是烏克蘭的最終目標,把最終目標當作談判條件,談判能否開啓的結果可想而知。

澤連斯基開出的價碼同樣也很高,收復全部領土,現在看起來很不現實

從俄烏兩國各自提出的條件看,這根本就是有着天壤之別的立場,當然如果單純從談判角度做分析的話,顯然雙方都是在“漫天要價”,給自己以“討價還價”的空間。但如果從現實角度出發的話,雙方開出如此不切實際的條件,顯然他們都沒打算在此時開啓談判,兩國都有繼續打下去的意願。    

俄烏衝突打了2年多,按照這一趨勢走的話,顯然這是一場漫長而又看不到結局的衝突,至少從當前視角看的話就是如此。

這場漫長的衝突要超出很多人的預料,恐怕就連普京自己都沒有想到會打這麼長時間。作爲二戰後爆發在歐洲大陸上最激烈的衝突,俄烏衝突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對於非參戰國家而言,這裏面最深刻地莫過於經驗和教訓,例如很多國家通過這場衝突認識到了無人機、無人艇在當代戰爭中的重要性。

(二)普京心中的“閃電戰”打成了今天的消耗戰

不過國際關係著名學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做了一個更精緻的總結:俄烏衝突給世界帶來了八大經驗和教訓。

奈伊曾擔任五角大樓的助理部長,在國際關係領域曾特別強調冷戰結束後後軟實力在國際政治領域重要性的提升。那麼這次他從這次的俄烏衝突中得到了哪八大經驗教訓呢?

奈伊首先做了這麼一段概述:兩年前,他曾概述烏克蘭戰爭的八點教訓,儘管他警告相信任何預測均爲時過早,但事實證明,這些教訓相當站得住腳。當普京在2022年2月下令進攻烏克蘭時,他的設想是迅速佔領首都基輔並更換政府——就像1956年蘇聯在匈牙利、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所做的那樣。但這場戰爭迄今仍在進行,而且沒人知道會在何時或以何種方式結束。    

2022年,俄軍試圖突襲基輔,進行快速“斬首”,但後來普京失算了,俄軍從基輔撤軍

歷史沒有假設,如果知道俄烏衝突會打到這一地步的話,很難想象普京是否還會在開啓“特別軍事行動”。但如果站在2022年2月普京個人立場看的話,顯然他不會相信俄烏衝突會打成一場持久戰。

在戰事爆發前,外界普遍認定俄烏兩國軍事實力差距過大,普京一定會獲勝;當普京開啓軍事行動後,衝突結局看好度更是一邊倒,美國勸澤連斯基離開基輔,西方對烏克蘭援助的武器都是一些“小武器”,顯然他們對烏克蘭打下去並不抱希望。    

外界都這麼看,作爲當事人的普京更不用說了,而且從戰事爆發前的兩次全國電視公開講話看,普京本人確實是自信滿滿,甚至還公開談及了烏克蘭的國家歷史。

俄軍最初的作戰計劃非常簡單,那就是重複蘇軍在布拉格、喀布爾兩次非常成功的歷史案例,出動空降兵,直接控制基輔周邊的機場,然後再通過大型運輸機把裝備部隊投放到基輔周邊,然後迅速拿下基輔,控制烏克蘭的指揮樞紐,從而打造一場成功的“斬首”行動,俄軍其他部隊將執行接收烏克蘭大小城市的任務。

但從後來的視角看,顯然俄軍的“斬首”計劃進行得非常不順,空降安東諾夫機場,迅速投送重裝部隊的計劃失敗;在基輔城外,俄軍遭遇烏軍游擊戰術和“不對稱”作戰,最終被迫從基輔周邊撤離,“斬首”計劃徹底落空。此後俄烏戰線集中在了烏克蘭東部和南部。

(三)俄烏衝突帶來了八大經驗教訓

隨後奈伊提到了自己的八大經驗教訓:其一,新舊武器相輔相成。儘管反坦克武器在基輔防衛戰中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奈伊稱自己曾警告,隨着戰事從北部郊區轉移到烏東的大平原,宣稱坦克時代就此結束可能爲時過早。但他沒有料到,無人化武器作爲反坦克、戰車和反艦船武器是多麼有效,也從未料到,烏克蘭有能力將俄羅斯海軍從黑海西部趕走。此外,隨着衝突逐漸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式的壕溝戰,火炮和地雷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烏克蘭是一個試驗場,無人機等新型武器在這場衝突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從當前烏克蘭戰場情形看,確實正如奈伊所說,這場衝突是新舊武器的結合體。在這場衝突中,無人機、無人艇、反坦克導彈、便攜式防空導彈等新武器在戰場上確實發揮了強大的“不對稱”作用。坦克、直升機在這些“不對稱”武器面前紛紛墜落。

無人艇的出現及其所發揮的戰場功效最令人喫驚,烏克蘭海軍沒有軍艦,但他們憑藉無人艇在黑海成功做到了“不對稱”攻擊,黑海艦隊直接被無人艇消耗了三分之一的實力,不要說靠近烏克蘭海岸,現在他們甚至都要在自己的家門口防禦烏克蘭無人艇的攻擊。烏克蘭雖然沒有大型軍艦,沒有制海權,但它卻成功削弱了俄羅斯的制海權,以至於讓俄軍接近失去制海權。    

儘管有新武器,但傳統武器依舊在戰場上發揮着關鍵作用,烏克蘭取得了“不對稱”作戰的勝利,但他還是再竭力向西方尋求主戰坦克、戰機,甚至還向土耳其造船廠下單造軍艦;顯然傳統主戰武器依舊在戰場上發揮着關鍵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儘管俄羅斯有着先進一流的武器,烏克蘭也有西方先進一流武器的支持,他們把這場衝突打成了傳統的消耗戰和陣地戰。現在影響烏克蘭戰場結局的最大因素是炮彈數量,誰的炮彈數量多,誰的優勢就越大。

其二,核威懾有效,但其效果取決於相對利害關係,而非核能力本身。西方遭到威懾,但只限於一定的程度,普京的核威脅阻止了北約成員國向烏克蘭直接派兵,但與此同時,普京的核威脅並未阻止西方擴大對烏克蘭的軍援,西方到目前爲止,已成功嚇阻普京襲擊任何北約國家。

核威懾是一個具有相對性的現實命題,俄烏衝突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從阻止西方直接介入烏克蘭戰場的角度看,俄羅斯的核威懾確實非常有效。但如果從其他角度看的話,核威懾的效果又是非常有限。西方雖然沒有直接派兵,但西方卻在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而且正逐步升級,現在已經到了提供戰機的地步,但俄羅斯面對這一點卻無能爲力。對於戰場上頑強作戰的烏軍,俄羅斯同樣也無法發揮“核威懾”的能力,他只能憑藉常規軍事力量,試圖在常規戰爭中戰勝烏軍。因此核威懾有效,但卻有很大的侷限性。    

俄羅斯的核威懾有效,但效果有限,至少它未能擋住西方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

其三,經濟上的相互依存並不能阻止戰爭的爆發。德國一些決策者認爲,切斷與俄羅斯的貿易關係代價太高,以致於雙方都不允許公然敵對。經濟依存會增加戰爭成本,卻並不一定能阻止開戰。更重要的是,不平等經濟依存度可能會被依存度較低的一方武器化。

更早之前,國際關係學界曾流傳着這麼一個觀點:全球化時代讓戰爭頻率降低。這裏面最大的一個根據就是全球化讓各國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從而增加國家利益的契合點,減少衝突發生的概率。但從多個案例看,顯然這種觀點是帶有侷限性的,在克里米亞事件之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經濟聯繫非常深,天然氣過境、烏克蘭東部工業區都是典型的案例。經濟依存或許能夠降低衝突爆發的可能性,但它無法完全消除衝突。    

其四,制裁可以增加成本,但無法在短期內決定結果。2021年11月中情局局長伯恩斯曾到訪莫斯科,並告訴普京如果進攻烏克蘭將招致經濟制裁,但這沒有產生任何效果。普京也許懷疑西方能否在制裁問題上團結一致,而普京沒猜錯,石油是一種可替代商品,許多國家,尤其是印度非常樂意進口由非正規油輪所運送、便宜的俄羅斯石油。

西方的制裁讓被制裁對象痛苦,卻無法令其屈服。其實伊朗的案例比俄羅斯更能說明問題,前者被美國製裁了近半個世紀,但伊朗屈服了嗎?並沒有,反而在中東越做越大。

其五,信息戰帶來改變。現代戰爭不僅是誰的軍隊獲勝,誰講的故事更得人心也同樣重要。戰爭爆發後,澤連斯基在向西方宣傳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頻繁在他國議會的演講讓烏克蘭收穫了幾乎整個西方世界的支持,這也是烏克蘭能夠支撐到今天的重要根源所在。    

澤連斯基很擅長演講,他的演講成功拉攏了整個西方世界對烏克蘭的支持

其六,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樣重要。儘管在短期內,強制性硬實力能勝過軟實力的吸引力,但軟實力依然非常重要。普京從一開始就未能通過軟實力測試。俄軍進攻烏克蘭導致德國最終取消“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而且德國在衝突爆發後還宣佈採購美國的“閃電”戰機(F-35),把國防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這是美國施壓多年都未能實現的成果。

相較之下,澤連斯基從一開始就依賴軟實力,他利用自己的演員技巧展現出一幅誘人的烏克蘭景像,不僅贏得西方的同情,也獲得支撐硬實力的軍事裝備。

其七,網絡能力並非靈丹妙藥。至少從2015年來,俄羅斯就利用網絡武器干預烏克蘭電網,而且很多分析人士預測,針對烏克蘭基礎設施和政府機構的網絡閃電戰,將使俄軍的進攻成爲既成事實。    

儘管戰爭期間發生了許多網絡攻擊,事實證明,沒有一次是具有決定性的。當烏克蘭的網絡遭到黑客攻擊,他們開始通過組成星鏈的小型衛星來溝通。隨着訓練和戰場經驗的不斷積累,烏克蘭的網絡防禦和進攻能力一定是不斷增強。

因此,另一個教訓是一旦戰爭爆發,比起網絡武器,動能武器能爲指揮官提供更及時、準確的損失評估。即便如此,電子戰仍然可以干擾對無人機使用至關重要的通信聯絡。

其八,戰爭走向不可預測。最古老的教訓仍然是俄烏衝突中最重要的教訓。兩年前,許多人預測俄羅斯會迅速獲勝;而就在一年前,人們對烏克蘭夏季攻勢寄予厚望。但正如4個多世紀前莎士比亞所寫的那一句話:領導人下令開戰,並故意挑起戰爭是危險的。

戰爭不可測,開啓容易,但結束卻很難,俄烏衝突打到現在超出很多人的預料    

短期戰爭的前景令人關注。普京當然從未料到戰況會陷入膠着,他成功地向俄羅斯人民推銷自己的消耗戰,稱之爲針對西方國家的“偉大愛國主義”鬥爭,但這場衝突隨時也會反噬普京。

奈伊的警告並非虛言,2023年的“瓦格納”兵變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