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群翁往事之:一代才子杜志遠


愉羣翁這個地方,民風淳樸,本地人較多,好多仁人志士來此地後,再也不願離開,從此,就在愉羣翁安家落戶,特別是五六十年代,一些內地的知識分子,因多種原因來新疆後,都到愉羣翁落腳。

愉羣翁離伊寧市較近,生活條件也相對於別的鄉村好些,五六十年代的下放(就是城市人口疏散)運動中,但凡在愉羣翁有點關係的人家,通過關係,下放的時候就到了愉羣翁。

後來的上山下鄉潮中,有門路的年輕人都會來愉羣翁,所以在愉羣翁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識青年比較多,我知道的就有吳玲、王瑞蘭、張麗萍張麗新姐妹倆,董梅、蔡曉芹、吳新紅、吳憲等。

還有六十年代初期,因各種原因來愉羣翁的人有楊志品、唐溢清、吳偉、王軍、沈蓮娥,還有七十年代來愉羣翁的王金福、王惠蘭兩口子,孫敬書、紀大勇等。這些人,在愉羣翁的教育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其中就包括杜志遠一家,一九五八年,不到二十歲的杜志遠兄妹幾個,跟隨父母,在城市人口大疏散運動中,被下放到了愉羣翁,當時被安排到愉羣翁老四隊,後重新劃分成了六小隊。

杜志遠的父親是一位廚藝不錯的廚師,在愉羣翁一直被人們稱呼爲大師傅,他母親則被稱呼爲大師傅娘娘,從我記事就聽人們這樣稱呼杜志遠的父母,一直到二位老人離世,至於老人姓名是什麼,我想愉羣翁的後人大都不太清楚。

杜志遠當時正值青春好年華,風度翩翩一少年,出生於四十年代初的他,非常幸運,在伊寧市接受了系統的教育,本身又多才多藝,不久,就到愉羣翁學校擔任教師,並於六零年擔任學校少先隊輔導員。

剛解放那幾年,愉羣翁人的思想還處於半封閉狀態,孩子們上學讀書都是由社教幹部上門動員的,尤其是一些女孩子,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能入學讀書,到了六十年代,經過反覆上門動員,纔有部分女孩子進入學校接受教育。

那個時期,愉羣翁的女孩子入學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女孩子們都喜歡杜志遠老師,她們只是單純地崇拜,暗自地喜歡,那些情竇初開的少女們,都喜歡圍着雪白毛巾的杜老師上體育課。

年輕人聚在一起歡樂就是多,特別是那些離開家、離開父母的年輕人,下班後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杜志遠老師拉起小提琴,有一位王姓女老師就唱歌,歌聲一直引出了圓圓的月亮在天上。

一時間,風言風語就瀰漫開來,愉羣翁的爺們兒娘兒們,開始說閒話了,說學校的年輕人半夜半夜在一起,能有什麼好事;沒有女孩子上學讀書的人們,又說,學校裏的老師太年輕,女孩子們在學校不安全。

善良的杜志遠老師非常苦惱,一腔熱情返投入鄉村教育,卻被人曲解誹謗,年輕老師們在一起相互傾訴心中的煩悶,正好,當時楊志品老師,想在下阿布拉什村新建一所學校,以解決孩子們就近入學的問題。

建校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師資力量,楊志品老師就動員杜志遠老師同去,年輕人就是有勇氣也有魅力,杜志遠老師當時就跟着楊志品老師去了阿布拉什村,那是一九六三年,在那兒又遇到了唐溢清老師。

那個時候,生活條件差,幾個年輕人就自力更生,杜志遠、楊志品和唐溢清老師三個人就搭夥自己做飯喫,在幾間破舊的民房裏辦起了下阿布拉什村小學,從此,下阿布拉什村的孩子們再也不必到皇宮小學讀書。

杜志遠老師因爲能彈會唱也能寫,口才又好,後來被抽調去搞社教工作,社教工作結束後,在愉羣翁皇宮學校任教,六十年代末,伊寧縣在愉羣翁(當時的五一公社)設立了廣播站,杜志遠被任命爲五一公社廣播站站長。

這是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杜志遠從零做起,多方調動力量,短短几年,就實現了廣播喇叭村村通,把黨和國家的政策及時準確地輸送到每個村落。

那時候,廣播站需要維吾爾語、漢語兩個播音員,當時的愉羣翁本地找不到能說普通話的播音員,由伊寧市選派播音員到愉羣翁工作,到七十年代末,經過努力,杜志遠成功培訓出了愉羣翁自己的維吾爾語、漢語兩名播音員。

從此以後,愉羣翁每個村落的村民,都能在早、中、晚的規定時間裏,聽到親切的、含有愉羣翁口音的普通話播音:五一公社人民廣播站,現在開始播報……

由於杜志遠工作業績突出,愉羣翁設立了供電所後,他又兼任了供電所所長一職,同時管理兩個單位,這是一個挑戰,但杜志遠利用兩個單位的相同點,工作搞的有聲有色,頗有成效。

供電所的電工大多是愉羣翁本地的農民子弟,他們邊農邊工,農忙時回去務農,農閒時上班維護線路、收電費,廣播線路也可以兼職維護,冬天農閒的時候,還組織電工學習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

每隔一兩年,組織電工進行大範圍的供電線路維護,短短几年的時間,杜志遠帶領他的職工們,更新了愉羣翁供電線路,更換了電線杆子,以前的木製電線杆,全部換成了水泥電線杆。

更換了高壓、低壓電線,更換了村民的老舊電錶,完成了電錶箱戶外的安裝任務,愉羣翁以前蜘蛛網似的供電、廣播線路全部變成整齊化一的輸電網絡。

八十年代末,杜志遠因工作需要,調到愉羣翁鄉政府任人大祕書工作,他一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愉羣翁,愉羣翁也成就了他一生的幸福,杜志遠在愉羣翁找到了陪伴他一生的愛人。


杜志遠在收穫成績的同時,也收穫了八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一個可愛的兒子,愉羣翁人都說,杜志遠是人生最大的贏家,在他退休後,八個女兒陪着他和老伴,遊歷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二零二二年十月十九日,愉羣翁一代才子杜志遠因病離世,享年八十歲,現在只有他當年規劃佈置的供電線路,星羅棋佈般架在愉羣翁各村之間,還有他作爲一個慈愛的父親,永遠地留在兒女們心間。

如今的愉羣翁,燈火輝煌,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愉羣翁的後代們在明亮的燈光裏,在浪漫的路燈下,享受着幸福人生,有道是:雁過留痕,風過留聲,如今,幸福的風一直在吹,那翱翔的大雁卻不見了蹤影,能給世人後代留下記憶,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愉羣翁往事之:被周恩來總理,教育學家徐特立接見的馬景西

愉羣翁往事之:永遠的愉羣翁人:吳偉老師

愉羣翁故事之:愉羣翁的女兒吳玲老師

愉羣翁往事之:楊志品、唐益清夫婦在愉羣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