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一個人會不會用Leica』


今天有個朋友來挑戰我,她說,該怎樣判斷一個攝影師是否精通Leica?


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既然你是這樣的攝影師,那必然知道答案。


以下是我的回答:


首先不能僅看照片,因爲任何相機都能拍出好照片,所以拍好照片和會用Leica之間有個先後順序,會用Leica一定能拍出好照片,但能拍出好照片的不一定會用Leica。


可我們只能依賴照片去評價一個攝影師,無法跟隨他拍攝,那這事不就成了玄學了嗎?


所以我說個不算嚴謹,但通常不會出錯的判斷方法,我們先看幾張圖片:



這一組照片左邊都是我拍攝的,右邊是佈列松和寇德卡的作品。不仔細看的話會覺得畫面構成比較接近,僅僅是形似而已。但仔細看看會發現,這幾組照片中都有很短暫會消失的某個瞬間,這個瞬間只能維持非常短時間,甚至就是一霎那。


這就是典型Leica風格,非常適合拍攝動態畫面,尤其是主體比較多,相互關係複雜的畫面,追求在最恰當的時刻按下快門。


我最近用手機拍攝的照片更方便解釋這類拍攝方法:



這是奧斯陸城市印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遠處是地標建築蒙克美術館和坐滿人的奧斯陸歌劇院屋頂,近處是海邊戲水場所,拍攝時要把握構圖有機將這一切統一在一個畫面中,並且還要在最合適的時機按下快門(孩子們起跳身影正好處於海面部分不會和遠景重合,成年人走出更衣室並望向前方)


所以你看,所謂Leica拍攝方法並不限於Leica相機,手機都可以,其他相機也可以。但你要習慣這樣的拍攝方式,Leica肯定是最最好用的相機。


既然Leica可以捕捉變化速度很快的瞬間,那相對靜態的畫面就更不在話下了。只不過靜態畫面用任何相機都能拍,Leica還要對焦遠不如自動對焦方便,幹嘛折磨自己。再說了,靜態畫面非常難拍,我的意思不是技術難,而是選擇內容難。以人像爲例,有個人站在那安靜給你拍,這毫無難度,但拍誰就變得重要了,在靜態畫面中,內容的重要性大於技巧。你拍院裏的假山和人家去冰島拍火山技術差不多,但效果差遠了。


Leica這種拍攝方式是日常表達的神器,無中生有的好幫手,當你能夠把握瞬間後,你幾乎可以在任何場景裏獲得好照片。


如果一個攝影師的照片裏很少出現快速變化的瞬間,那他大概率不是個擅長使用Leica的攝影師。Leica成像出色,光圈大時尤其好看,安靜的場景淺淺的景深美麗的焦外虛化,常常被當作Leica風格,可實際上,那樣的拍攝環境對於技術要求很低,對審美要求很高。Leica的硬件優勢能夠彌補攝影師能力的不足,這也是Leica廣受歡迎的賣點之一。


我們再看兩張照片:



上面那張是寇德卡名作,下面那張是我拍的,看起來類似。如果你學會了,下次拍地標建築時放個人在前景不就完了,所謂Leica風格就這樣簡單呀,完全不需要學習嗎。


我不知道寇德卡這張照片那個人站在原地多久,我這張的拍攝過程很有意思,伊朗德黑蘭這個革命紀念塔在一個大環島裏,在環繞它的馬路上不能停車,我發現這個學者模樣的伊朗人時車正在環繞環島行駛,我讓司機慢開打開車門跳下去追着這個人背後拍下這張照片,再跑回路邊跳回車上,幾秒鐘的事。車和我、這個人、革命塔在一個偶然瞬間同步到了一個合適位置,我搶拍這張照片是因爲當時的光線很好,烏雲在後,陽光照亮了塔身,停好車再回來這個瞬間就沒有了。


所謂Leica風格,就是能預見到還沒有出現的畫面,並且準確拍下它。你看見了當然也能輕易拍下來,但問題是,當一切都處於動態變化中時,你看不見。


擅長使用Leica的攝影師,總是試圖去拍攝常人看不見的畫面。


好不容易開班授課,沒想到激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我一直不覺得Leica有什麼好,就是一臺逼着你學會攝影才能掌握的機器而已。我也不覺得自己拍得多好,但我有這個自信,你買了Leica能拍成我這樣,就不算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