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陵文化 | 寶雞眉縣 · 元代蠻王歹驢墓冢(蠻王冢)


眉縣蠻王冢,位於眉縣金渠鄉紅星村霸王河西岸,爲一覆盆狀大土冢,封土高25米,直徑85米。冢上有柏樹、椿樹50餘株。相傳元時分封歹驢爲王(民間稱爲蠻王),駐兵本縣清湫鎮,死後葬於此。


夯土堆築而成,其勢雄偉晴日於數十里之外遠眺赫赫可見。清代《眉縣誌》載爲元代歹王冢,俗稱“蠻王冢”圓丘形封土,底徑約150米,高25米。冢上有樹50餘株。




“元時分封歹驢爲王民間稱爲蠻王)”,擴廓帖木兒部將歹驢,駐兵關中西部,不知其冢是否爲擴廓帖木兒部將歹驢將領墓冢?




《元史》卷四十六,本紀第四十六載:“己亥,擴廓帖木兒部將歹驢等駐兵藍田、七盤,李思齊攻圍興平,遂據盩厔。孛羅帖木兒時奉詔進討襄漢,而歹驢阻道於前,思齊踵襲於後,乃請催督擴廓帖木兒東出潼關,道路既通,即便南討。戊申,孛羅帖木兒遣竹貞等入陝西,據其省治。時陝西行省右丞答失鐵木兒與行臺有隙,且恐陝西爲擴廓帖木兒所據,陰結於孛羅帖木兒,請竹貞入城,劫御史大夫完者帖木兒及監察御史張可遵等印。其後屢使召完者帖木兒,貞拘留不遣。擴廓帖木兒遣部將貊高與李思齊合兵攻之,竹貞出降,遂從擴廓帖木兒。”




元初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朝升郿縣爲郿州,於東部設柿林縣,該地區屬之。順帝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復改郿州爲郿縣,並廢柿林縣,其地復歸郿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郿縣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鳳翔府。清朝取代明朝後,郿縣屬陝西省鳳翔府。

察罕帖木兒,乃蠻氏人,祖籍北庭,字廷瑞祖父是乃蠻臺。父親梁王阿魯溫,母親是元末將領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後爲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爲養子,元朝著名元末將領。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佔大都,擴廓帖木兒自山西退至甘肅,在沈兒峪被明軍擊敗後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輔佐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力圖光復大元江山,在宣光二年(1372年)大破明軍於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爲“天下奇男子”。後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乃蠻臺,元朝木華黎後人,曾任嶺北行省右丞,陝西行省平章政事,官至中書參知政事。乃蠻臺身長七尺,摯靜有威,性明果善斷,射能貫札。大德五年,奉命徵海都、朵哇,以功賜貂裘白金,授宣徽院使,階榮祿大夫。七年,拜嶺北行省右丞。舊制,募民中糧以餉邊,是歲中者三十萬石。用事者挾私爲市,殺其數爲十萬,民進退失措。乃蠻臺請於朝,凡所輸者悉受之,以爲下年之數,民感其德。


至治二年,改甘肅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甘肅歲糴糧於蘭州,多至二萬石,距寧夏各千餘里至甘州,自甘州又千餘里始達亦集乃路,而寧夏距亦集乃僅千里。乃蠻臺下諭令挽者自寧夏徑趨亦集乃,歲省費六十萬緡。


天曆二年,遷陝西行省平章政事。關中大飢,詔募民入粟予爵。四方富民應命輸粟,露積關下。初,河南飢,告糴關中,而關中民遏其糴。至是關吏乃河南人,修宿怨,拒粟使不得入。乃蠻臺杖關吏而入其粟。京兆民掠人而食之,則命分健卒爲隊,捕強食人者,其患乃已。時入關粟雖多,而貧民乏鈔以糴。乃蠻臺取官庫未毀昏鈔,得五百萬緡,識以省印,給民行用,俟官給賑饑鈔,如數易之。先時,民或就食他所,多毀牆屋以往。乃蠻臺諭之曰:“歲稔,爾當復還,其勿毀之。”民由是不敢毀,及還,皆得按堵如初。拜西行臺御史大夫,賜金幣、玩服等物。奉命送太宗皇帝舊鑄皇兄之寶於其後嗣燕只哥鸊,乃蠻臺威望素嚴,至其境,禮貌益尊。

眉縣蠻王冢,察罕帖木兒或與其歹驢部有關?,還是元代軍事遺址?此冢真僞還待進一步考證。





抱史走陵去  風雲待陵歸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中華民族素有記錄歷史、學習歷史、傳承歷史、借鑑歷史的優良傳統,善於從歷史中總結與繼承寶貴的文化遺產,這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斷、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只專注帝陵文化的公衆號
長按二維碼  即可關注我們

志合者不以山海爲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爲近。

故有跋涉而遊集,亦或密邇而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