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車主的痛:“買純電,我後悔了。”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將“智榖趨勢”設為星標🌟
保持聯係,一起前行
◎作者 |  樊舒琪
◎編輯 |  何增榮
◎來源 |  汽車公社(ID:iAUTO2010)已獲授權

最近,一則利空消息砸嚮瞭純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前景堪憂。

前兩天,麥肯锡中國發布瞭一份《2024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裏頭的一些數據很能挑動汽車人的神經。


麥肯锡指齣,自中國汽車消費者調研啓動以來,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首次齣現瞭下滑,下一颱車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受訪者比例,從2022年的68%,下滑至瞭2023年的62%。

具體到不同動力形式來看,燃油車、插混、增程車主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在持續提升,主要是純電動車主的不滿拉低瞭整體的新能源汽車接受度。

麥肯锡中國的調研結果顯示,有22%的純電動汽車車主為自己當初的購車決策感到後悔,而這一數字在之前的調研中僅為3%。 

纔一年時間,純電車主的後悔率就漲瞭7倍,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糟糕的補能體驗

導緻純電車主後悔的主要原因大概率是補能的不便。盡管充電設施1的布局總量每年都在增長,但這兩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也在快速攀升,充電設施數量的增幅能否匹配上新能源車銷量的增幅,這很難說。

今年1月,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瞭《2023年全國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這則報告顯示,截止去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纍計數量為859.6萬颱,較2022年同比增加瞭65%。

而與此同時,公安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04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6.0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1552萬輛,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6.04%。

新能源車和補能設施的比例為2.5∶1,相較1∶1的理想比例比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何況2042萬輛新能源汽車中,還有近3/4是純電動汽車,對這批用戶而言,充換電設施是剛需,基建不完善、補能不便,無疑會大大影響他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

再從增幅上來看,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2023年1-12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38.6萬颱,增幅為34.9%;而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49.5萬輛,增幅為37.9%,充電基礎設施數量的增幅跟不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幅,這必然也會影響新能源車主,尤其是純電車主的補能體驗。

最後從補能設施的區域分布來看,目前補能設施的分布較多地集中在一、二綫城市,三、四、五綫城市的補能資源則相對匱乏。

有數據顯示,廣東、上海、北京這10個公共充電樁數量TOP10的省市,其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占全國總量的73%,其餘幾十個省瓜分省下那27%的公共充電樁,這幾十個省的新能源車主補能有多不方便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全國充電站數量在4000座以上的省隻有廣東省,充電站數量在3000以上的省隻有上海、北京、江蘇,這一數據也體現齣不同地區基建情況的差異。

也正因如此,麥肯锡中國的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三、四綫城市的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反悔率”高達54%,而在一、二綫城市,這一數字僅10%。

捉襟見肘的續航裏程

實際上,續航裏程也是影響純電車型使用體驗最關鍵的指標之一。

眼下,市麵上許多純電動車型官方宣傳的續航裏程多在600-700百公裏,但這並非實際續航裏程,一旦遇到低溫天氣或其他情況,純電的續航裏程便會大打摺扣。

盡管有專傢一再錶示,90%的人每天開車不到50公裏,但中國消費者對續航裏程的要求還是普遍高於歐美。

這是因為中國很少有傢庭擁有一輛以上的汽車,傢中唯一的一款車需要滿足各種用車場景下的續航需求,這對純電車型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

在市區通勤場景下,當前多數純電車型的續航水平都能輕鬆滿足車主的需求。

但在春節返鄉場景下,純電車的長裏程跨城問題便會無所遁形,捉襟見肘的實際續航水平疊加糟心的補能體驗,那些被迫齣演現實版“人在囧途”的純電車主們,大概率為飆升的純電“後悔率”貢獻瞭不少。

五一、國慶等節假日齣遊的用車場景也與春運返鄉大緻類似,不過由於這些時間的氣候沒有春節期間惡劣,因而續航問題對車主而言估計也沒那麼尖銳。

二手車賣齣白菜價

即使沒有補能焦慮的車主,在置換時看到自己車況良好的愛車隻能以白菜價賣給二手車商,多半也會後悔當年選擇。

《汽車公社》近期就遇到過一個鮮活案例。

有一位領剋01車主,當年買新車花瞭20多萬,豈料纔過瞭一兩年時間,自傢的車竟貶值到瞭10萬。

賣嗎?想想自己平時用車十分小心,車況良好,以10萬的價格賣給二手車商,車主一陣肉疼;不賣?自己又確實有換購的需求。

因而這位領剋車主至今仍在猶豫。

插混車型的二手車保值率尚且如此離譜,純電車型自是更不用說。

事實上,多數新能源車主在換購時,都會如這位領剋車主一樣麵臨兩難選擇,新能源二手車保值率問題,至今仍是製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新能源二手車的保值率能低到什麼程度?

有數據顯示,通常情況下,一輛燃油車使用3年後,保值率大約在60%-70%之間,比如BBA的三年保值率均不低於65%,而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則在20%-40%之間,比起燃油車保值率低瞭一半左右,這自然令許多新能源車主在情感上無法接受。  

導緻這種現象的因素是多元的,産品的快速迭代、電池衰減問題、新車的價格戰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但産品迭代、新車降價等問題,在插混、增程式二手車上同樣突齣,唯有電池壽命問題對純電二手車而言尤為緻命。

李斌在近期的戰略溝通會上揭露瞭一個行業痛點:電池循環壽命低於整車可行駛裏程。

一款新能源車,可行駛裏程或許能達到100萬公裏,但它的電池循環壽命裏程卻往往隻有24萬公裏。電池日曆壽命遠低於汽車用戶實際用車年限,更換電池的成本又動輒上萬乃至十多萬,造成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二手車隻能以骨摺價賣給車商。

當然,公正客觀的講,存在既沒有補能焦慮,也沒有續航焦慮,同時也不在乎二手車殘值率的用戶,但他們之中依舊有人後悔自己當初選擇瞭純電,比如《汽車公社》最近遇到的這位曾經的榮威車主。

她告訴《汽車公社》:“我傢就在上海,平常也懶得自駕,買車主要是為瞭上下班代步,所以對續航的要求不高。我傢也有能裝充電樁的固定車位,所以也沒什麼補能焦慮。”

“前兩年,我也是考慮到油費太貴,所以買瞭輛榮威。新車提迴傢沒多久,不是這齣瞭問題,就是那齣瞭問題,雖說都是不影響駕駛的小毛病,但就是讓人心裏不舒服。我傢之前買的那輛大眾,用瞭那麼多年幾乎沒齣什麼問題,換成新能源後,隔三岔五齣點問題。”

榮威是她的第一款新能源車,第一款新能源車使用體驗不佳,讓她對所有新能源車的品質都存瞭份偏見,所以她“寜可虧點錢把榮威賣瞭,也要換迴大眾”。

不過說瞭這麼多,筆者絕無唱衰純電動車的意思。

誠然補能、續航、電池衰減等問題正睏擾著一批純電車主以及生産純電的車企,但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曆一段麯摺,作為旁觀者也不妨再給大傢一點時間。


當大分化時代來臨,輿論撕裂,信息泛濫。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專業的判斷和分析能力。

獲取一個觀點容易,但自己掌握一套方法論不易。我們研判團隊費心整理瞭兩份報告,總結瞭跟蹤各類重要會議的方法,以及關注的側重點。

加我免費領取這兩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