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經典6句話,藏著最高級的處世哲學

作者 | 幸運星

來源 | 皓然讀書(growing-reading)



✎ 解讀預告


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帆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

今天給大家解讀的是中國古代的千古奇書《素書》

希望其中的智慧,能夠給現在的你帶來一些啓發。



民間傳言,西晉時候,天下紛亂,有夥盜賊在挖掘墳墓時,發現了一本奇書。

書上題有警句說:“不可將此書傳給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否則必受禍害;但如果遇到合適人選卻不傳給他,也要遭受禍害。”

從此這本書便在民間流傳,很多能人志士因爲此書而變得足智多謀,從而實現建功立業的夢想。

這部千古奇書就是秦漢隱士,黃石公所著的《素書》。此書全篇包含六個章節,主要講述天道、人道的大智慧。

書中最精闢的這6句話,言簡意賅,內涵深刻,讀懂它將終身受用無窮。



關於慾望:“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孔子曾言:“大風有隧,貪人敗類。”

貪婪於物質,摒退於善良,這樣的人,是不會擁有幸福的。

人生在世,想要過得平安順遂,靠的不是對慾望的貪求,而是一顆懂得知足的心。

公元202年,在張良等諸多將士的輔佐下,劉邦正式稱帝,定國號爲漢。

登基後,劉邦在慶功大典上盛讚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想要封其三萬戶。

但張良卻拒絕了劉邦的封賞,只要了一個封號。等到天下太平後,他便託病請辭,跟隨赤松子逍遙遠遊去了。

當時滿朝文武都不理解,爲張良放棄榮華富貴感到惋惜。但不久之後,很多開國功臣便陷入到功名利祿的爾虞我詐之中,最終幾乎都被屠殺殆盡。

衆人之中,只有張良功成身退,爲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古語曰:“有吾之有,則心逸而身安”。

大道至簡,真正的大道絕不復雜,也不深奧,就是心安便是歸處。

有時候,人活着不必追求太多,安享己有,不貪他物,便就是最安穩的人生。



關於交友:“同志相得,同仁相憂,同難相濟,同道相成。”

《毛詩·伐木序》中曰:“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

從古至今,很多有所成就的人,都離不開朋友的提攜和幫助。

鮑叔牙和管仲從小一起長大,彼此情投意合,在成長路上相互排憂解難。

兩人一起做生意時,因爲管仲家境貧寒,在分利時想要多分取一些,鮑叔牙理解他的難處,便大方給予。

儘管管仲曾三次任職被罷免,但鮑叔牙始終認爲他有才能,後來他將管仲引薦給齊桓公,自己則甘願成爲管仲的助手。

管仲曾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以此來表達對好友的感激之情。

朋友如細雨,洗去你滿身的風雨;

朋友似微光,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正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他們都會對你不離不棄。

艱難時,伸出援手,同舟共濟;發達時,真情相待,共同分享。

志同道合的友情,使人受益一生。



關於寬容:“念舊惡而棄新功者兇。”

一個人對過去的仇怨念念不忘,並因此否定對方的功勞,這是不吉利的。

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

真正能有所作爲的人,一定是擁有氣量和風度的人。

魏徵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謀士,曾經勸說太子殺害李世民來奪得王位,但玄武門事變後,李建成被殺,李世民成爲大唐皇帝。

李世民登基後,不僅不計前嫌,反而將敢於直諫的魏徵招致麾下,並虛心納諫。

正是因爲李世民的寬容大度,才使得唐朝欣欣向榮,成就了貞觀之治,他們二人也被後世稱讚爲君臣相濟的典範。

寬容是福,寬恕是德,寬納是慧。

一個人積德行善,自然也會得到福報。

正如《尚書》中所言:“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其德乃大。”

能夠忍讓別人,才能周全自己;能夠寬容他人,才能德高望重。

人生不易,道阻且長。

懂得與人寬容,胸懷大度,不僅能取長補短,更能抬高自己的人生高度。



關於天道:“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

在古代,有這樣一則趣事:

大力士烏獲力大無比,他拉着牛尾讓牛倒着走,結果卻半天都拉不開一丈遠。

可有個小孩用圓環穿在牛的鼻子上,只需用三尺長的繩子就可牽着牛鼻子走。

古語中曰:“天地之道,簡易而已,順日月而晝夜,順山川而高下”。

牽着牛鼻子比拉着牛尾巴,更能順着牛前行的方向,結果自然就能勢如破竹。

正所謂,天地有天地的規矩,萬物有萬物的法則。

天道的規律,就是遵循順勢而爲,因勢利導。

很多人做事之所以徒勞無功,就是因爲沒有遵循天道的規則,逆水行舟。

只有學會順應規則,我們才能輕鬆上陣,順風而行。

遵循天道,順形勢而爲,應規則而行,便可一路坦途,一路繁花。



關於危機:“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畏懼危險的人,纔會得到平安;畏懼滅亡的人,才能生存下來。

《左傳》中講:“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沒有憂患意識的人,目光短淺,不懂得未雨綢繆。

一味沉溺於安逸,看似得到一時的享受,但最終會在麻痹大意中,對危險放鬆了警惕。

唐朝時,王毛仲仗着自己掌握禁軍兵權,經常出言不遜,手下的萬騎軍官更是賭錢喝酒,爲所欲爲。

唐玄宗對王毛仲越來越膨脹的權利,已經深存戒心,但王毛仲缺乏危機意識,依然我行我素,不懂收斂。

開元十九年,唐玄宗下詔,將王毛仲貶爲瀼州別駕,隨後他便被刺殺身亡。

《鬼谷子》曾說:“凡事都會有巇,小巇有可能變化發展成爲大巇”。

孔小不補,孔大受苦。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危機意識。

保持謹慎,慎才能生明;

做好提防,防患於未然。

規避好風險,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明智的選擇,人生才能平安長存。



關於機遇:“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韜光逐菽,含章未嚁。

人生的機遇從來不可強求,如果有幸遇到,就要借勢扶搖直上。

倘若時機尚未到來,就要學會韜光養晦,爲自己積攢能量。

文王姬昌被紂王囚禁期間,爲了完成滅商大業,他面無表情地喫掉了,用親生骨肉做成的肉丸,從而打消了紂王對自己的疑心。

數十年的忍辱負重,姬昌終於熬到了可以平安返鄉的時刻。

回到周國後,他抓住機會,通過外交謀略,征服了犬戎、密須等諸侯國,打通了穿越太行山的重要通道,將周國的領土擴展到長江、汝河流域,形成了周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韜光養晦,是智者之選,更是勝者之道。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機會難得需等待,潛心修煉不可輕。

時機不對時,只有弱者會急着證明自己,而強者都是在不露聲色中努力沉澱。

待到時機成熟,他們便會大展宏圖,一鳴驚人。



寫在最後

宋朝宰相張商英曾說:“黃石公的《素書》文辭雖然簡短,但書中的道理卻很深刻,即使是周公、孔子這些人,也無法超越他。”

生活是一場硬仗,爲人處世更需要謀略,只有擁有足夠多的智慧,我們才能在人世間活得遊刃有餘。

千百年來,人們通過《素書》,悟透了人生哲理,也通過它,找到了普通人成長的祕籍。

當你學會剋制慾望,守得住人品,提高自我的認知。

人生之路縱然再難,你也能在困境中覓得良友和機遇。

點個「在看」,跟各位共勉。

作者 | 幸運星
來源 | 皓然讀書(growing-reading)
排版 | 餘景
圖片 | 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