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海軍集團贏得荷蘭未來潛艇項目






法國海軍集團贏得荷蘭未來潛艇項目




遠望智庫開源情報中心 吳陽 

在經歷了一場激烈的國際競標後,荷蘭副國防大臣克里斯托夫·範德馬特代表荷蘭內閣正式宣佈,價值56.5億歐元的荷蘭皇家海軍下一代潛艇項目正式決定交由法國海軍集團完成。新潛艇被命名爲“虎鯨”級,將由法國海軍集團在荷蘭登海爾德皇家造船廠建造,並在2037年前陸續交付,其設計基於法國海軍集團外銷的“梭魚”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

這一重大決策不僅標誌着荷蘭皇家海軍的海上力量將迎來全面升級,更預示着歐洲防務合作邁向了新的里程碑。


長達10年的潛艇更新計劃

早在2014年11月,荷蘭國防部長就宣佈要更換海象級潛艇,計劃到2025年荷蘭皇家海軍將補充4艘新型潛艇。老舊的“海象”級潛艇在20世紀90年代陸續服役後歷經多次升級改造,其改進方案包括換裝新的電池組、改進作戰指揮系統和聲納系統、整合美製“魚叉”反艦導彈、換裝非穿透性光電潛望鏡等,並對艇體外部隔音瓦技術進行研究。

而且,荷蘭海軍還有意爲“海象”級潛艇換裝AIP系統。不過,由於荷蘭海軍現階段的裝備採購重點是“七省”級防空驅逐艦,加之國會對“海象”級潛艇的改進方案也不支持,所以改進計劃一直無法實施。加拿大海軍原擬引進“海象”級改進型的計劃也由於低價購得英國的“支持者”級潛艇而放棄了。

除了技術狀態落後之外,“海象”級潛艇的建造、試航以及服役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1986年8月14日,“海象”號潛艇在舾裝過程中遭遇火災,電纜和電子設備受到嚴重破壞,造成2.25億荷蘭盾的損失。2000年8月,在潛艇例行保養中發現“海象”和“海獅”號潛艇上的密封閥有缺陷。2000年9月,荷蘭召回其全部4艘現役潛艇。由於密封閥是從意大利引進的,所以荷蘭海軍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修復4艘潛艇。

2001年10月,“鼠海豚”號潛艇又在挪威海域撞上了海底岩石,但聲吶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發出警報。潛艇後來進入幹船塢進一步檢查,並用2周的時間進行了修復。也有報道說此次事件是人爲導航失誤,其在水下15米航行時由於聲吶故障沒能及時發現岩石,未能迅速改變航路躲避岩石造成的。

因此,直到2017年荷蘭政府依舊沒有確定潛艇更新計劃的競標對象,主要原因是荷蘭議會內部出現兩個團體,一個團體贊成更換成大型遠征柴電潛艇,而另一個團體則傾向於選擇更便宜的小型柴電解決方案,類似於瑞典和德國潛艇,所以計劃又推遲到2027年。


法國海軍集團“梭魚”級潛艇何以勝出?

2015年,荷蘭海軍啓動下一代潛艇招標工作。參與競標的包括瑞典薩博集團與荷蘭達門集團合作研發的C718型潛艇、西班牙納凡蒂亞集團研製的S-80Plus型潛艇、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研製的212CD型潛艇和法國海軍集團研製的梭魚級潛艇,經過長達9年的審覈評估,荷蘭政府最終選擇由法國海軍集團梭魚級潛艇替代荷蘭海軍現役4艘海象級潛艇。

荷蘭“虎鯨”級潛艇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交付首批兩艘,之後六年再交付兩艘, 根據憲法規定,荷蘭國防軍有義務保護王國領土,包括其遙遠的加勒比海地區,這意味着該國要求其潛艇擁有超遠航程,並需要有良好自持能力,所以其在總體設計上與法國出口澳大利亞的“短鰭梭魚”級潛艇相同,水下排水量約4500噸。並且計劃爲新潛艇裝備戰斧巡航導彈,以提高海上打擊能力。

在極爲重要的靜音方面,爲了使其噪音不超過水下的自然聲音(在0級海況下),需要解決諸如流體力學上如何使船體線型達到最佳,如何消除外部設備特別是活動設備所產生的噪音,如何控制和消除循環泵、減壓器、電動機等機械設備工作時產生的噪音等。

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法國工程師在潛艇上大量使用滑動軸承取代滾動軸承,發動機和循環泵、所有管路和電纜都用由彈性元件製成的減震襯套包住。更重要的是,新潛艇將採用泵動噴水推進模式,將比螺旋槳推進大幅降低航行噪音。按照DCNS公司代表的說法,採用上述方法後,新潛艇的噪音甚至能與海浪聲音融合在一起。武器層面,梭魚級潛艇裝備有4門533毫米魚雷管,可在混合載荷下容納18枚魚雷和導彈(不同數據爲20或24枚)。該潛艇可以發射由MBDA開發的海軍巡航導彈,F-21重型線導魚雷和現代化的飛魚反艦導彈。

而在動力上,預計將採用法國的第二代AIP動力系統(FC2G型AIP系統),與德國潛艇一樣爲燃料電池技術,但並非是德國潛艇的固態金屬氫技術,而是後勤更爲便利的“柴油重整制氫”燃料電池技術,通過高溫高壓裂解柴油產生包含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氫氣(H2)與水(H2O)的複合蒸汽,再通過薄膜篩選出其中的氫氣,最後氫氣注入燃料電池,產生電流與水。

2019 年 7 月,DCNS 宣佈其研製的第2代潛艇燃料電池AIP系統取得重要突破,在模擬作戰環境中不僅實現了水下巡航18天,還實現了利用柴油重整連續18天發電,驗證了系統的耐高壓能力及安全性,實現了超過99%的氫氣回收。並且整個系統都集成在一個長約8米的專用艙段,配有彈性減震浮筏和懸掛式支架。同時使用靜音泵降低聲信號,且能夠根據潛艇任務需求實現多次啓停。


重振潛艇製造業

荷蘭國防部在聲明中特別強調了荷蘭工業在這一項目中的“重要角色”。這不僅體現了荷蘭政府對本土工業的支持與信任,也確保了潛艇建造過程中的技術傳承與產業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冷戰結束後國防壓力驟減,加之國際軍工市場競爭加劇,荷蘭潛艇工業遭遇了“零訂單”的寒冬,由此導致專業人才急劇流失,產能大幅滑坡,並陷入惡性循環難以自拔。荷蘭潛艇製造企業陸續關門破產,就連曾建造“海象”的鹿特丹干船塢公司也未能倖免,整個潛艇工業隨後長期處於“瀕死”狀態。

因此,這次潛艇採購並非一次普通的軍火交易,同時也是荷蘭藉機重振本國潛艇工業乃至整個軍工造船業的一次努力。按照合同約定,目前至少十家不同的荷蘭公司和兩家知識機構將直接參與荷蘭潛艇的生產。加上後續的維護訂單,這可能會爲荷蘭海事製造業帶來數十億歐元的收入。荷蘭公司將提供模塊建造、系統集成、鋼結構、自動化系統、能源供應、壓載系統、液壓系統、聲納、聲學覆層、複合材料部件和氣候技術等。

看守內閣經濟部長阿德里安森斯在談到荷蘭工業的作用時說:“荷蘭公司正在充分參與。合同很嚴格,如果一家荷蘭公司無論什麼原因而消失了,法國公司必須用另一家荷蘭公司取代。”海牙戰略研究中心戰略分析師梅爾滕斯(Frederik Mertens)也表示:“我希望這是正確的,我們能夠在十年內實現這些目標。我很高興軍方選擇了一家認爲不錯的公司。但也請讓我們確保這些潛艇儘快建成,因爲我們真的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