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將依克唐阿

王金山 劉炳橋 田崇法/文

依克唐阿征戰圖,左揮刀者爲依克唐阿。(由文保達人王晶晶提供)

甲午中日戰爭中,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是位頗有戰績的統帥,但在史學著作中,卻大都將其視爲逃跑將軍。“二十四日,日兵二三十人渡河,放一排槍,依克唐阿潰逃”.“日軍僅放一排槍,依軍就紛紛潰逃。"這種論述顯然有駁於真正的歷史,是不公正的。在甲午中日戰爭百年祭之時,我們應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地還該克唐阿歷史的本來面目。

依克唐阿,扎拉里氏,滿州鑲黃旗人,1885年,烏里雅蘇臺將軍因依克唐阿熟諳軍事命他在吉林募集獵戶守琿春,杜絕俄人陰謀,他不負使命,勝利完成任務。1889年授黑龍江將軍。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平壤大戰在即,依克唐阿向光緒帝請纓。光緒帝下旨:“依克唐阿電奏已悉,該將軍以倭人欺壓朝鮮,請率馬步八營由吉林煙集入咸鏡道進剿,實屬勇往可嘉,著即配齊軍裝器械,馳赴平壤一帶。"依克唐阿率軍赴朝途中,清軍已在平壤敗,依又得軍機處電令:“依克唐阿馬步四千餘人,著進扎九連城。"鴨綠江防禦戰開始前,曾有人向政府推薦依克唐阿爲江防之戰的主帥:“黑龍江將軍久歷成行,尚有勇略,凝請簡派一人,沒爲欽差大臣督辦軍務。"這清政府並沒有選他,而授四川提督宋慶爲幫辦北洋軍務大臣,統一指揮鴨綠江防禦戰,依並沒有因爲自己地空高,又是旗人而不滿而是聽從軍機處諭旨到寬甸縣長甸駐守,防守鴨綠江防線東路,東路指從虎山東到長甸河口,中間有安平河、蒲石河,都是鴨綠江的支流。兩河河口處江面寬闊,水可涉渡,當時防守該兩河口爲練兵大臣定安部下倭恆額副都統。“惟奴才到防後,兩次照會該總統,並未隻字回報,究竟敵情軍勢如何,不得確耗。"很明顯,倭恆額根本不聽依克唐阿指揮,10月24日,倭恆額之軍與日軍戰於安平河口,全軍潰逃到紅石砬子,也未向依克唐阿稟報。當日軍過江後進攻安平河口時,“奴才以炮聲似在蒲石河一帶,隨即派隊履險馳下應援”但爲時已晚。爲了收回安平河口並消滅日軍,依克唐阿的授軍死命收回安平河口東的鼓樓子及蒲石河。賊至安平河口南岸,預在山上安炮守禦,我軍未能經過。"這已是10月26日,山已失,“宋慶各軍又探不知處,奴才腹背受敵,勢難兼顧",才率部撒回寬甸。上述史實說明,依雖守鴨綠江東段,但前線指揮員倭恆額不聽指揮,不通信息,私自逃跑,致使日軍渡過鴨綠江,依雖經反覆衝殺但終因兵力單薄而無力挽回敗局。當時清軍機處諭旨就說:“倭寇由東洋河口等處渡,副都統倭恆額堵遏不及,實屬框怯無能。”"所以東線潰敗的責任在倭而不在依,將依視爲逃跑將軍是不尊重歷史的。

九連城敗後,清政府軍機處屢電依克唐阿往大高嶺一帶與聶士成共同佈防。爲築起一條防日軍進攻遼瀋的防線,依克唐阿到賽馬集後接受了當地巡檢孫偉的建議,“大高嶺在西南一百四五十里,宋慶各軍現扎嶺前,若近大高嶺,山路崎,則賽馬集最爲緊要。"這樣,依克唐阿成爲大高嶺防線的東路。11月9日,日軍一路進攻大高嶺,一路進攻賽馬集。依克唐阿在賽馬集以南居高臨下待敵,佈置了四門野炮,據高轟敵,戰鬥三個小時,日軍支持不住而撤退,賽馬集之勝後依又聯絡聶士成共同進攻草河口的日軍。11月25日,依軍向日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日軍只能招架。日軍的隨軍記者報道:“敵人似不使用其慣用的防禦手段,奮勇直前,攀巖石、冒彈雨,向我軍衝鋒。"黃昏時分,大雪紛飛,咫尺難辨人影,一品大員、全軍主帥依克唐阿與士兵一樣在雪中征戰,有力地鼓舞了士氣,戰鬥持續達六小時,斃敵四十餘人。遼陽知州徐慶璋評論:“有此一勝.稍振軍威。"可以說這是甲午中日戰爭中清軍的第一次反擊,而且取得了勝利,日軍將依軍視爲心腹大患,傾駐九連城的兵力進攻賽馬集。日軍經三天雪中行軍始達賽馬集,但清軍已不見蹤影;又探報說清軍在白水寺,日軍急行軍趕到白水寺又撲了空。日軍在天寒地凍雪深路滑的山地中行軍,凍傷的病員已達“十居八九”,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只好撤回鳳城縣。依克唐阿就是這樣利用地理和氣候條件,巧妙地運用運動戰術將日軍拖疲拖垮,當日軍龜縮於鳳城時,依軍於12月13日全軍反攻鳳城,雖未收復鳳城,但重挫了日軍,日軍從此再也不敢從此路北攻遼瀋,只能從西路進攻了,時人評論說:“依雖始至不免挫折,而自寬甸退出後,血戰十餘次,賊不能西出一步,省城東道藉以無恐。"這是很公允的。當西路日軍佔蓋平、陷海城,遼瀋危急時,清政府又調依克唐阿守遼陽。爲確保遼瀋,依克唐阿聯合吉林將軍長順五次反攻海城,五次反攻中依是主帥,而其部隊是主力軍,作戰也最勇敢,雖未收復海城,但日軍從西路進攻遼瀋的陰謀也徹底破產了,保衛遼瀋,這是甲午中日戰爭中中方獲得的唯一勝利。當時有人向光緒帝上奏:“能戰者南惟宋慶,北惟依克唐阿二人而已。"歷史已證明依克唐阿是遼東東路的主帥,是足智多謀的驍勇戰將,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偉績是值得肯定和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