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套現比亞迪,巴菲特總能賺波大的!

巴菲特又出手了。根據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文件,今年6月11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每股平均價格230.46港元,賣出了134.75萬股比亞迪股份,合計套現3.11億港元,其持股也降至6.90%。


巴菲特入股比亞迪始末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巴菲特曾表示“投資比亞迪不是我的決定,也不是我的投資團隊的決定。有一天,查理芒格打電話給我,說:我們必須投資比亞迪,王傳福比愛迪生更厲害!我說:光這一點還不足以讓我投資比亞迪。過了一會,查理又打給我,強調說:王傳福是愛迪生和比爾蓋茨的結合體!我說:好吧,你對比亞迪的喜愛越來越熱烈了。但這些還是不足以讓我投資。不管怎樣,查理堅持要買入比亞迪。”

所以,概括起來說,巴菲特入股比亞迪其實出自芒格的堅持。

芒格的堅持也並非無緣無故。芒格和比亞迪的紐帶來源於“關門弟子”李錄。2002年,比亞迪在香港上市後,李錄瞭解到王傳福和比亞迪的情況後,買入了比亞迪的股票。當時的比亞迪,還是一家純粹的電池企業。結果到了2003年,李錄驚聞“噩耗”,王傳福打算造車。大批比亞迪的投資人恐慌性拋售。李錄就找到了芒格尋求對策,經過一番交流之後,李錄決定堅定持有比亞迪。這纔有了之後芒格力主巴菲特入股比亞迪的故事。接着纔會出現2008年9月,巴菲特“抄底”比亞迪的一幕。當時巴菲特拿出18億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購買了比亞迪股份2.25億股股票。

即使如此,比亞迪長期以來都並不被資本市場看好,股價直到2020年爆發之前,都沒有明顯的起色,其業績也一直不溫不火的,甚至在2014年還曾出現營業利潤爲負的情況。所以,比亞迪之前也一度被認爲是巴菲特最失敗的投資之一。


比亞迪到了高位?

據統計,自2022年8月以來,巴菲特已14次減持比亞迪,考慮到港交所的信披規定,大股東增減持股票只有橫跨某個整數百分比時,才需要披露。所以,巴菲特實際減持次數大概率比14次更多。

經過一系列減持,目前巴菲特持有的比亞迪股份從19.92%下降到6.90%。在今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示,伯克希爾對比亞迪的投資與5年前在日本的投資相似,是美國之外很少有的大筆投資。未來希望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美國。

針對本次巴菲特減持,比亞迪方面表示,“公司在和對方溝通。”“公司經營狀況良好,銷量、利潤等保持增長。”

巴菲特減持比亞迪的真實原因如何?對此,有各種各樣的分析。

有的從地緣政治切入,有的從芒格去世後,巴菲特獨掌大權後的風格切換進行分析,還有從業績前景分析的。

這裏,筆者主要分析兩點,第一點比較好理解,那就是比亞迪的業績風險。對於比亞迪,市場上的普遍預期是,如果比亞迪能殺出重圍,繼續保持如今迅猛的增長態勢,那麼它至少是一個小豐田,即年銷量突破500萬。

2023年,比亞迪銷量破300萬輛,將一衆新能源車企甩在身後,甚至也遠遠超過許多老牌車企,躋身世界前十。然而,當比亞迪成長到如今的地位後,它的成長就不再那麼迅猛了,一方面是已有基數大,另一方面是競爭壓力大大增加。比亞迪想要繼續發展,已經沒有增量市場,低垂的果實被摘完了。下面是拼刺刀的過程,是從國際國內競爭對手手中搶市場的過程。

爲了達成“比肩豐田”這一史詩級目標,比亞迪化身卷王,引來國內友商的集體抵制。吉利李書福就說,“中國汽車工業‘內卷’程度全球第一”“無窮無盡的‘內卷’和簡單粗暴的價格戰,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劍指挑起本輪價格戰的比亞迪。

目前,全世界的車企都無法忽視比亞迪價格鐮刀的威力。爲了應對比亞迪的價格攻勢,新能源車企降價、傳統車企也降價,內資車企降價,合資、外資車企也降價,低端車降價,中高端車也降價。對於市場經濟,降價促銷並不稀奇,但一家企業掀起全球同行降價跟隨,這樣的情況,多少令人瞠目。

一方面,這充分體現了比亞迪價格的競爭力,尤其在汽車這一存量市場,在全球經濟震盪分化的當下,性價比確實是大多數消費者考量的首要因素。

然而比亞迪爲了沖銷量,打破了最基本的價格模型。通過不斷推進縱向一體化,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力圖將成本壓降到極致。從比亞迪的現金儲備情況看,業務產生的現金流基本上是收支打平的狀態,現金儲備的增加,大部分來源於借款。2023年,比亞迪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高達453億,相比2022年的276.4億,暴增63.89%。

所以,儘管扣非淨利潤達到284.6億,但這些利潤並沒有帶來比亞迪現金流的增加。當然,之所以利潤沒能轉化成現金,也有很大原因是被比亞迪投資消耗掉了。某種意義上,比亞迪成了一家零利潤加工廠,以極低的毛利爲消費者提供產品,賺取的利潤又幾乎全部用於擴大再生產。

按照比亞迪超50%的自給率,它做到50%的毛利問題不大,但它把30%的利潤砍掉,轉化成了切實的競爭優勢,構成了比亞迪性價比的護城河。

不過,比亞迪的做法,學習成本不算很高。例如,比亞迪壓降成本的法寶之一,就是自研自產動力電池。所以,許多車企在和寧德時代等頭部電池廠商談判時,就表示,寧德時代如果不降價就是在支持比亞迪。隨着越來越多車企捲入價格戰,汽車零部件廠商一定會越來越多的被整車廠這樣“要挾”降價,以此拉平和比亞迪的成本差距。

所以第一點歸結起來,就是比亞迪的增長勢頭可持續性存在很大風險。

第二點就涉及到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即交易價值而非交易價格。

習慣了“炒股”的中國投資者,進行股市投資時都是在交易價格。考慮到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中國上市公司更傾向於將利潤投入再生產,分紅回購比例都很低,因而大量的股市資金來自市場外的各方投資者。投資者依靠交易價格實現盈利,根本上是零和博弈,因爲增量資金都來自其他投資者。

回到比亞迪,根據數據,比亞迪上市至今,累計9次,共計43.30億,累計融資14次,共計389.9億。可以看出,比亞迪從投資者那裏拿走的,遠比它給到投資者的多得多。這當然是因爲比亞迪還在發展的快車道上。但結合其盈利模式以及“比肩豐田”的野心,可預期的時間裏,這一情況並不會得到改善。因而比亞迪的股價仍將更多取決於交易情緒,因爲企業不大可能拿出資金護盤。

圖片來源:比亞迪歷年股價(東方財富)

順着這個邏輯,巴菲特已經在比亞迪上獲得了差不多30倍的收益,交易情緒足以支撐其獲得40倍、50倍或者更多收益嗎?對於此時的巴菲特來說,何時減持都是正確的。比亞迪或許未被高估,但說風險和收益比正在擴大應該沒問題,所以在巴菲特那裏,顯然可以稱爲“相對高估”。


結語

不關注巴菲特的財友估計很少,不過很遺憾,巴菲特不碰大A,港股也只買過中石油和比亞迪。所以巴菲特的一舉一動,儘管牽動着許多國內投資者的心,但和國內投資者的利益相關度卻比較低。

你覺得比亞迪的股價高嗎?感興趣的財友可以留言。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