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路”摘牌之後,北京市給剩下 1000 多條無名路命了名

2013 年,剛本科畢業的葛宇路在北京朝陽區,找到了一條“無名路”。接下來 3 年多的時間裡,這條位於雙井街道的路被冠以他自己的名字。

當這件事於 2017 年的夏天,在網絡上引發大量傳播時,“葛宇路”也結束了自己的“指路”使命。當年 7 月,葛宇路安置的路牌和交通指示牌被城管隊拆除,並被替換上了官方的名稱——“百子灣南一路”。

事情沒有就這樣結束。除了這條 800 米的小區代徵路,北京市街頭巷尾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道路,正規路牌都無跡可尋。

“葛宇路”事件曝光後,城市管理部門的監管漏洞和市政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引發人們的討論。

2017 年 8 月,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協調相關各部門開始了全面的掃街排查,對無名路和名稱不規範道路進行全面摸底。據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北京市登記有 2.3 萬條道路。 在這次摸底中, 6021 條道路被認定為無名路、一路多名或有名無牌道路。其中,需要進行整治的道路共 4259 條, 1006 條需要命名。

整治無名路專項工作將這些無名路分三批命名。其中,前兩批分別於去年 11 月和今年 2 月完成,第三批的命名今年 6 月底基本結束,涉及朝陽、海淀、豐臺、通州等 8 區。在第二批命名中,還同時恢復了果匣衚衕等 25 條老胡同的舊名。

街道名稱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規律,但也同時會採集民間意見,比如老百姓習慣怎麼稱呼,或是歷史上有什麼典故等。隨後,工作人員就會進行地名資源分析,並制定命名方案,啟動專家論證。如果論證順利通過,就要開始徵求相關部門和公眾的意見。再次通過後,規劃部門就會發布標準地名。

此次整治無名路專項工作的目的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第一批公示的名單中,最窄最短的道路大多集中在西城老城區。最短的一條路是前海北沿二條,道路長度只有 48 米,寬度 3 米。最長則有將近 5 公里,位於房山區,後被命名為長陽南大街。

按照道路的命名流程,市政道路建設單位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後,就應提交道路命名的申請。如果道路為開發商代徵,則由開發商提交申請。這樣“被動”的模式導致了一部分無名路的出現。

還有一些有路無名的情況源於各管理部門之間信息更新的滯後。2017 年中旬,北京海淀區還曾短暫出現過一塊寫著“西學東漸路”的山寨路牌。經調查發現,這條路一年前就已經命名並公告,但路牌卻遲遲沒有安裝,導致居民也都不知道這條路叫什麼名字。

因此,市規劃國土委決定將管理向前端延伸, 從以前的依申請命名轉為依申請命名和主動命名相結合,從僅命名規劃道路轉為命名規劃道路和現狀道路相結合。

市規劃國土委地名管理處副處長郭健也表示,目前規劃部門已將無名路納入日常管理。未來還將出臺新的地名管理辦法。


題圖來源於GI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