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能贏得奧斯卡青睞嗎?時報記者和主創團隊聊了聊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發佈,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去年十月的一個星期四晚上,正當《黑豹》(Black Panther)進軍奧斯卡的宣傳活動開始之際,盧卡斯影業(Lucasfilm)總裁凱瑟琳·肯尼迪(Kathleen Kennedy)在擠滿該獎項投票人的房間裡接過了話筒。她義務為該影片在位於西好萊塢的倫敦酒店(London hotel)裡操辦了本次推介會,而在此刻,她把目光落在了 32 歲的導演瑞恩·庫格勒(Ryan Coogler)身上。

“正是因為瑞恩·庫格勒懷有夢想和勇氣,才讓《黑豹》成為了過去十年裡最傑出的電影,”肯尼迪說。她還表示,這部備受影評人好評的超級英雄電影已獲得超過 10 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同時,它也打破了以往認為黑人為主角的大片難以被全球市場所接受的成見。

“瑞恩,你是好人,有顆善心,”肯尼迪援引該電影的臺詞說道。“但是,好人難當王。”

庫格勒的妻子津齊(Zinzi)和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Kevin Feige)站在幾英尺外,兩人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神情。但反觀庫格勒,他看上去好像恨不得想找個地縫鑽出去。

幾天後,我約庫格勒一起喝咖啡。他回憶起自己當時畢恭畢敬的樣子,忍不住大笑起來。“聽到讚美其他人的話會更輕鬆一些,”他說。對他而言,此話不假。邁克爾·B·喬丹(Michael B. Jordan)就曾告訴我,他和《黑豹》的女主角露皮塔·尼永奧(Lupita Nyong’o)經常以當面稱讚庫格勒為樂,“只是想看他出糗”。

其他導演可能容易沉浸在讚譽聲中,但曾是高中橄欖球之星、進大學才轉換志向投身電影的庫格勒,從未動搖過體育灌輸給他的謙遜態度。“因為很少會得到教練的稱讚,”他說,“你彷彿被訓練成那種聽不得表揚的人了,即使是在觸地得分的時候,也仍然想聽教練說,‘你應該更早把腳踩到地上。’”

當我們談到頒獎季的話題時,庫格勒顯得有些舉棋不定。他說:“一方面,你永遠都不想舒舒服服地坐在房間裡,聽到別人讚揚你的工作有多棒。”但同時他也意識到,如果《黑豹》能入圍奧斯卡,將為更多不同膚色的導演開啟一扇新的大門。那麼,他應該如何把握這場遊戲呢?

庫格勒的朋友、導演阿娃·迪韋奈(Ava DuVernay)認為,“關於如何看待頒獎季及其意義,我們當中許多人的看法都存在分歧。因為我們是某種類型的導演,拍的也是這一類型的故事,所以情況就更明顯了。”獲得奧斯卡獎項提名的黑人導演一直都寥寥無幾,每年都不會超過一個人。

在本次頒獎季裡,執導《黑色黨徒》(BlacKkKlansman)的斯派克·李(Spike Lee)是另一位強有力的對手。即便如此,這位被庫格勒視為有能力創造奧斯卡歷史的偶像級人物從未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事實,足以解釋庫格勒為什麼會對頒獎季持如此謹慎的態度,以及為什麼會有傳言稱斯派克·李拒絕成為學院成員(被問及原因時,他是不會回答的)。

就在幾年前,庫格勒和喬丹因《洛奇》(Rocky)的續作《奎迪》(Creed)而轟動一時,並被外界認為有望衝擊奧斯卡。但在 2016 年,唯一憑藉這部電影獲得提名的是男配角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當年被提名的 20 位演員全是白人,他是其中之一。但在那一年,人們發起 #OscarsSoWhite 運動(#奧斯卡太白)已經有兩年了。從那之後,奧斯卡的評委們就開始煞費苦心地想讓其成員的身份更加多元化,但他們會看上庫格勒嗎?

儘管庫格勒製作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但金球獎(Golden Globes)和美國導演協會獎(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現在已將他排除在最終五強之外。但老實講,庫格勒其實也不太關心自己是否有機會獲獎,他寧願利用頒獎季來宣傳自己團隊所作的貢獻,如果他們能得到奧斯卡的青睞,當中的許多人就能創造歷史。

“我不是畫家或小說家——我所從事的藝術需要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才能達成,”庫格勒說。“我需要幾百號人來幫助我實現這部電影,而外界大都不太明白這一點。”

庫格勒是“一個溫柔的人,”露絲·卡特(Ruth Carter)說。“這種溫柔的心性是刻板印象中的黑人所沒有的。”圖片版權:Rozette Rag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1.

大部分超級英雄電影都只有一個突出的女性角色,而這也是《黑豹》樂於去打破的另一個慣例。雖然特查拉(T’Challa,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飾)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但這位年輕的瓦坎達國王會尋求周圍多位聰明女性的建議——這些主要的角色由尼永奧、達奈·古里拉(Danai Gurira)、萊蒂希婭·賴特(Letitia Wright)和安吉拉·貝塞特(Angela Bassett)飾演。

庫格勒也一樣。他喜歡和才華橫溢的女性一起工作,《黑豹》劇組也因為有大量女性部門主管而顯得與眾不同。其中主要的女性演職人員有:曾為庫格勒的處女作《弗魯特韋爾車站》(Fruitvale Station)擔任攝影指導的蕾切爾·莫里森(Rachel Morrison),擔任藝術指導的漢娜·比切勒(Hannah Beachler),還有負責打造瓦坎達(Wakanda)人炫目裝扮的資深服裝設計師露絲·E·卡特(Ruth E. Carter)。

“我們喜歡開玩笑說,我們是他的多拉米拉吉護衛隊(Dora Milaje),”莫里森拿特查拉的女子護衛隊來比喻自己。“我和漢娜都很有可能會幫他擋子彈噢。”

去年,40 歲的莫里森憑藉《泥土之界》(Mudbound)成為首位被提名角逐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女性攝影師,而她也是漫威電影的第一位女性攝影指導。48 歲的比切勒則是超級英雄電影的首位女性藝術指導。

“我喜歡每天四處觀察,打量那些需要非常努力才能獲得工作機會的女性,”比切勒說。“正因如此,我們為庫格勒和這份工作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和男性同行一樣,都是專業人士。”

現年 58 歲的卡特從 1988 年參與斯派克·李執導的電影《黑色學府》(School Daze)以來,就一直擔任電影的服裝設計師。但是對她來說,在《黑豹》裡遇到這麼多女性主管,還是頭一次。

“我們擺脫了過去通常以男性為主的官僚體系。在那種體系下,男性想主導發言權,或成為想法的主導者,”卡特說。她對庫格勒樂於聆聽女性建議的做法表示讚賞:“你不必強硬地向他說明自己的看法——他在這方面的態度很開放。他會平靜又謙卑地為你打開門,而這時候你只需要說:‘你好,我想給你提個建議。’”

當談到聘請如此多女性擔任主要職務時,庫格勒迅速地做出了避嫌的迴應。“我每次合作的優秀電影人碰巧都是女性,而她們是這項工作的不二人選,”他說。那麼,為什麼其他導演很難這麼做呢?“我不太清楚,”庫格勒說。“如果你不敞開心扉去尋找真正的優秀人才,就會反過來限制你自己。”

很多好萊塢團隊正在試圖通過制定包容性附加條款(inclusion riders)來確保電影團隊的人員分配能如實反映真實世界的狀況,但庫格勒只是想單純地組建多元化的團隊。通過和莫里森、比切勒、喬丹等工作人員或演員合作,庫格勒不僅自己看到了他們所做的貢獻,也讓整個產業看到了他們的才華。“但如果你認為那樣做是很容易的事情,那麼你一點也不瞭解好萊塢,”迪韋奈說。

她指出,其實在《黑豹》之前,庫格勒在拍攝《弗魯特韋爾車站》和《奎迪》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把黑人當作主角,把他們塑造成為電影行業裡為數不多的黑人英雄、愛人、父親和兒子,讓他們不再被邊緣化。“他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好像絲毫不帶任何負擔,”迪韋奈說,“即便是在一個難以拍攝這類題材的體系中挑戰極限,他身上具備的這種樂天品質也讓人們感到欣慰。”

卡特則用另一種方式描繪出這位導演的形象。“他來自奧克蘭(Oakland),留著高漸變髮型(high fade,下面頭髮鏟青,上面留中長髮,譯註),頭頂梳著髒辮(locs);他愛打橄欖球,有運動員的壯碩身材,卻是一個溫柔的人,”她說。“這種溫柔的心性是刻板印象中的黑人所沒有的。”

2.

拍攝一部電影,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但許多導演都因習慣於大吼大叫而惡名在外,甚至一些備受尊敬的大師級好萊塢導演也好像帶著防禦之心在拍電影。他們似乎認為片場上的其他人會影響他的創作,而不會覺得那些工作人員其實也在為這部電影做出貢獻。

庫格勒的做事方式恰恰相反。“以我的經驗來看,大多數有自我意識的導演私下並不會覺得沒有安全感或緊張,”莫里森說。“庫格勒內心充滿自信,有很強的自我認可,這讓他樂於詢問攝影指導的意見,他會問她如何看待劇本,或問編劇覺得攝影怎麼樣。”

“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庫格勒會和他人討論各種不同的想法,而不僅僅只有自己的,”比切勒說。她回憶起在拍攝《黑豹》時,有一次她對於某一句臺詞感到猶豫,這時候庫格勒就暫停拍攝來和她一起討論。“他努力讓我對那句臺詞感到安心,”比切勒說。“但其他團隊不會這麼做。”

但對於庫格勒來說,這種做法已經算是家常便飯了。“在我看來,拍攝時的角度越多,就越有助於理解這部影片,”他對我說道。“我覺得,這就是我們要為觀眾拍電影的原因,歸根結底:電影是一種集體性的體驗。”

庫格勒在灣區(Bay Area)的成長方式也是如此。他的父母為他、兩個兄弟及表親提供了很好的觀影條件,讓他們一部接一部地觀看了大量電影。“我從小就開始看優秀的電影,”庫格勒說。他感謝母親約瑟琳(Joselyn)讓自己成為一個電影發燒友。“我們以前會開玩笑叫她 IMDb。因為在 IMDb 還沒問世的年代,她就像人肉資料庫一樣老是會說,‘你看到後面角落裡的那個女演員了嗎?她在某某電視劇裡扮演過某某角色。’”

當問到有哪些關鍵人物幫助庫格勒成為電影人時,他提到的大多數都是女性,其中有他的妻子津齊——她會積極提供選角意見,還有大學老師羅斯瑪麗·格雷厄姆(Rosemary Graham)——她鼓勵他寫劇本,會閱讀他的許多草稿。據身為庫格勒多年好友兼創作繆斯的喬丹所說,優先讓女性發表見解的習慣從庫格勒的孩提時代就開始了,然後一直延續到他的工作中。

“瓦坎達王國裡最強大和聰明的勇士都是女性,”喬丹說。他還認為片中的世系和許多非裔美國人社區中的母權制度很像。“這種傳統出現在我們的家庭和文化中,也組成了我們的家族關係。”

即便是現在,庫格勒依然居住在灣區,因為這裡鄰近他的父母家。“我很感恩能擁有一個坦誠相待的大家庭,”他說。另外他還提到,《黑豹》的故事核心是特查拉和自幼喪父的克爾芒戈(Killmonger,喬丹飾)之間發生的衝突,而他自己對於這兩個人物都表示同情。“這兩個角色存在本質的區別,”庫格勒說,“一個在充滿愛和悉心照顧的環境中長大,另一個則相反。”

庫格勒受到過如此多的呵護,那麼他產生回報社會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了。2007 年,正要入讀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電影學院的庫格勒在接受《東灣時報》(East Bay Times)採訪時,談到了他期望在好萊塢達成的成就。他說自己並不想在洛杉磯安居樂業,而是希望能把電影產業帶回里士滿(Richmond)和奧克蘭的貧民區——那也正是他成長的地方。

“這樣一來,孩子們看到以後就可以說,‘我也可以做得到,’”當年的庫格勒這樣說道。

就在我們的交談快結束的時候,我在手機上翻看當時的那篇文章,突然明白主角特查拉在《黑豹》的結尾所做的事情,也正是庫格勒想做的。片中這位年輕的國王和出生於奧克蘭的克爾芒戈激烈大戰之後,開始懂得應該如何幫助這個世界。於是他飛到反派人物長大的地方,要為那裡建立一個高科技援助中心,以此協助社區的發展。通過拍攝《黑豹》,庫格勒同樣藉著特查拉這個角色在實現一個長久以來的目標。

當我向庫格勒提及這個想法時,他眨了眨眼睛。“這太過獎了,”他好像從未考慮過其中的關聯,又重複說了一句:“太過獎了。”

接著他大笑起來,發出了那種每次受到嘉獎卻不知該如何迴應的笑聲。庫格勒之後又琢磨了一會兒這個想法,然後才回應我。

“希望如此吧,但還有很多事要做,”他說。


翻譯:熊貓譯社 Emily

題圖版權:Rozette Rag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