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胖魚雷,可愛但很危險,德國人也說好

二戰前航空魚雷已經得到普及,但當時主要採用低空投放技術,這樣可以保證魚雷的入水姿態穩定,缺點是轟炸機會在軍艦的防空火力面前暴露更久,那些速射高炮尤其危險。在30年代初期,意大利普羅斯佩羅·弗雷提出研製一種可從常規轟炸高度投放的魚雷的想法,這便是Motabomba FFF魚雷,FFF分別代表3位早期設計師:普羅斯佩羅·弗雷、迪斯納託雷·費爾帕和阿梅迪奧·菲奧雷。

FFF是一種“胖墩墩”的魚雷,乍一看還像是普通的航空炸彈,彈體直徑500毫米,長度只有2.6米,魚雷全重350千克,其中彈頭部分重120千克。可以看出該魚雷雖然彈體直徑較大,但威力其實並不大,和輕型魚雷一個級別,用它攻擊戰列艦這種重甲目標其實比較喫力。

爲了滿足高空投放,FFF魚雷採用了降落傘制動,降落傘放在彈體內,魚雷可以在4、5000米的高度投放,降落傘自動打開,原型中將降落傘繩連接在魚雷中段,生產型改爲連接在魚雷尾部,它可以把魚雷下墜速度降低到100米/秒。魚雷採用電機推動,用蓄電池供電,魚雷入水1米深後即可啓動電機開始航行,它的初始航速13.5節,續航時間約30分鐘,航速會不斷地衰減。

高空投放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穩定魚雷航向,如果採用直航魚雷設計,稍有偏差可能就錯開目標很遠距離,當時情況下這是一個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於是設計團隊放棄了直航設計。FFF魚雷有2種航行模式,一種是Z字形航行,顧名思義在它入水後以Z字形航行,還有一種是螺旋航行,魚雷入水後圍繞落水點以螺旋路徑向外航行,走出盤式蚊香般的軌跡。

這兩種方案在面對高速移動目標時精度稍欠,但在應對低速或靜止目標時非常有效,試想一下把它丟進港口或商船船隊中間,幾枚甚至更多魚雷開始“畫圈圈”、“蛇形走位”,以前學的那些躲魚雷操作彷彿都沒用了,剩下的都交給運氣吧。FFF魚雷帶有自毀程序,入水啓動電機時即進入倒計時,戰鬥部70分鐘內沒有工作就會引爆自毀。

FFF魚雷在1936年建造了測試原型,1938年開始服役,意軍訂購了500枚,後來意大利人帶着FFF魚雷到德國試驗場做展示,德軍被它的性能征服,隨即提出了2000枚魚雷的大訂單。其實FFF魚雷的尺寸不算大,很多轟炸機都可以掛載多枚,但意大利麪臨地中海,需要使用大航程飛機才能發揮作用,因此他們使用SM.82三引擎重型轟炸機掛載,它的機腹彈倉內可以最多掛載6枚FFF魚雷。

FFF魚雷第一次實戰發生在1942年8月20日,當時意軍出動轟炸機攻擊直布羅陀的盟軍,後來又先後攻擊了位於阿爾巴尼亞、利比亞、埃及各地的盟軍,造成的損失不算大,但威脅到了盟軍的地中海航線和各港口安全,因爲此前盟軍判斷意大利的轟炸機沒有能力進行遠距離海上襲擊。德軍在1943年3月首次使用FFF魚雷,轟炸機往的黎波里的盟軍港口一次性發射了多達72枚魚雷,擊沉兩艘補給艦和一艘驅逐艦,後來德軍在保衛西西里等作戰行動中使用過FFF魚雷。

當時盟軍也注意到了這種奇特的魚雷,隨着意大利與盟軍接洽商談投降事宜,美國人希望意大利正式倒向盟軍後提供FFF魚雷用來測試。但到1944年就沒什麼關於FFF魚雷的作戰記錄了,可能是戰鬥消耗得差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