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化的匈奴人


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又要殺人瞭。


攻下長安後,赫連勃勃徵召京兆隱士韋祖思。此前,後秦姚興、東晉劉裕都曾請韋祖思齣山,但被他婉拒瞭。


赫連勃勃召見,韋祖思卻不敢繼續窩在傢裏。韋祖思前來覲見時,對赫連勃勃畢恭畢敬,史書用瞭四個字——“恭懼過禮”


韋祖思能來,赫連勃勃很高興,但是他防範畏懼的態度,勃勃不喜歡。


赫連勃勃怒道:“我以國士之禮待你,你卻不把我看作同類。你當初不拜姚興,為何現在來拜見我?可見你並沒有把我當作一個真正的帝王。我死後,你們這些人執筆寫史,將置我於何地!”於是,他下令將韋祖思處死。


這個混血的匈奴族皇帝,像一個矛盾統一體。他追慕中原的夏後氏,定國號為“夏”,卻拋棄漢姓,自稱大單於;他既嚮往韆鞦偉業,又沉迷野蠻徵服;他建造瞭韆年不朽的統萬城,卻改變不瞭大夏國祚短促的命運。




赫連勃勃原名劉勃勃,《晉書》載其字屈孑。但有學者認為,“屈孑”為卑下之意,應該是後來北朝對他的衊稱。


劉勃勃11歲那年,曾經飽嘗逃亡的屈辱。


公元391年,割據朔方的劉勃勃之父劉衛辰遭到北魏攻打。劉衛辰兵敗後單騎齣走,被其部下所殺,部眾狼狽潰散。年少的劉勃勃成功逃生,在潰兵的保護下,前往投靠鮮卑叱乾部(即薛乾部)


劉勃勃齣身的匈奴鐵弗部,與北魏的建立者鮮卑拓跋部早有恩怨。鐵弗部的祖上,為東漢時遷入代北之地的南匈奴右賢王去卑,當年去卑歸附朝廷後,和其他匈奴貴族一樣,冒姓漢朝皇室的劉姓,他的子孫多與鮮卑等族通婚,形成瞭號稱“鐵弗”的混血部落。


十六國時期,鐵弗匈奴與其他北方少數民族一樣,一度臣服於前秦苻堅,劉衛辰還娶瞭前秦宗室為妻。這個苻氏女子便是劉勃勃的母親,也就是說,劉勃勃還有氐族的血統。


淝水之戰,風聲鶴唳,讓苻堅的霸業付諸東流,北方各民族也紛紛擺脫前秦控製,再度掀起戰亂。


當時,鐵弗匈奴占據黃河以西朔方一帶,而拓跋鮮卑立足於雲中、雁門,重建政權,改國號為魏,雙方關係劍拔弩張。北魏太祖拓跋珪將劉衛辰視為其西進的頭號阻礙,於是率領大軍攻打劉衛辰。


劉衛辰敗亡後,拓跋珪“收其珍寶、畜産、名馬三十餘萬,牛羊四百餘萬”,北魏國力大增,但北魏仍有遊牧民族的文化殘馀,沒有留下來經營朔方地區,而是引兵而歸。拓跋珪還將劉衛辰的子弟宗黨五韆人投入黃河,並四處打聽劉衛辰其餘兒子的下落。


不久後,拓跋珪得知11歲的劉勃勃逃到叱乾部,派人前去索取。叱乾部雖是鮮卑人,但曾依附於鐵弗匈奴,不願落井下石,其首領太悉伏對拓跋珪的使者說:“劉勃勃國破傢亡,纔來投靠我,我寜願與他共存亡,怎麼忍心將其綁縛送去魏國?”


叱乾部為他們的情義付齣瞭代價,憤怒的拓跋珪派兵將他們所居的三城(在今陝西延安東南)給屠瞭。那時,劉勃勃已經被叱乾部暗中送去投靠另一個鮮卑人沒奕於


沒弈於曾被前秦任命為安定都尉,統轄隴東,鎮守高平(今寜夏固原)。他跟鐵弗匈奴也有交情,便好心收留瞭劉勃勃,看這小夥子一錶人纔,還把女兒嫁給他。劉勃勃在沒弈於的保護下日漸成長,成年後的他身長八尺五寸,相貌俊美,是個能言善辯的“高富帥”。


▲戰國時期匈奴文物-鹿形鷹喙金怪獸。圖源:圖蟲創意


淝水之戰後,前秦衰落,羌族姚氏起兵叛亂,攻占關中,建立瞭後秦政權。沒弈於失去瞭前秦庇護,得認個新大哥,便帶著劉勃勃去長安朝見後秦皇帝姚興。


姚興一見劉勃勃就覺得他是個人纔,封他為將軍,統領原先朔方的3萬部屬,甚至說“欲與之平天下”。於是,原本如喪傢之犬的劉勃勃,帶著鐵弗匈奴餘部迴到其父輩經營多年的地方。


姚興之弟姚邕是個音樂傢,不僅麯子彈得好,還有一雙識人的慧眼。眼見姚興對劉勃勃這個小帥哥毫無戒備,姚邕對哥哥姚興說:“我看劉勃勃這個人對上無禮,對下殘忍,不念舊情,隻知利害,如果過分信任,恐怕會成為後患。”


姚邕一再強調:“勃勃不可近也!”


但姚興沒有聽從弟弟的建議,他有意扶持劉勃勃作為製衡北魏的力量。當時,鐵弗匈奴所在的朔方,南有後秦,北有柔然,東有北魏,西有河西諸涼。


姚興打著如意算盤,想把劉勃勃當成一枚阻擋北魏西進的棋子,但他萬萬沒想到,他提拔的是一個更沒底綫的野心傢。


劉勃勃返迴故地後,幾年間就聚攏瞭數萬軍隊。之後,他恩將仇報,以到高平打獵為名,帶著一支軍隊襲殺其嶽父沒奕於,收服其部眾,勢力迅速壯大,成為北方一支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無論是北魏,還是後秦,都不得不對其有所防備。




劉勃勃恢復鐵弗匈奴的勢力後,開始瞭他的逆襲之路。


有勇有謀的劉勃勃同時與後秦、北魏為敵,甚至放齣豪言:“不齣十年,嶺北、河東(後秦、北魏之地)都將歸我所有。”


作戰中,劉勃勃發揮匈奴騎兵的優勢,尤其擅長打遊擊戰,不爭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發動突襲,在戰場上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他說:“吾以雲騎風馳,齣其不意,救前則擊其後,救後則擊其前,使彼疲於奔命,我則遊食自若。”


麵對劉勃勃的反叛,當初不聽弟弟之言的姚興吃瞭不少苦頭。


後秦北境不斷受到鐵弗匈奴的騷擾,後秦的平涼(今甘肅平涼)、定陽(今陝西延安市東南)等重鎮先後被勃勃所奪。每次交戰,劉勃勃的軍隊都會搶掠大量人口、牲畜,不到十年間,後秦損失的人口多達兩萬多戶。


公元407年,劉勃勃在陝北黃土高原建立大夏政權,自稱天王、大單於,並將自己的姓改為“赫連”


當初,漢高祖劉邦曾將宗室女嫁給匈奴單於為妻。後來,匈奴內附,一些匈奴貴族改用“劉”姓,聲稱漢匈為舅甥關係,比如匈奴劉淵入主中原時,他就打著劉姓的旗號,以使自己的政權看起來更加“閤法化”。


劉勃勃反其道而行之,他說,我不要姓劉瞭,因為“子從母之姓,非禮也”,於是給自己取瞭一個更牛掰的姓,改姓“赫連”,說“王者繼天為子,是為徽赫,實與天連,今改姓曰赫連氏”。


民族史專傢姚薇元認為,赫連一詞是勃勃從匈奴語的“祁連”改譯而來的,其原意是“天“。


赫連勃勃豪不避諱自己的匈奴血統,但他以夏為國號,仿造漢製設立百官,又錶現齣瞭對漢化的追求。


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史稱“鬍夏”“赫連夏”


這裏的夏,指夏後氏,即史書中夏朝君主的姓氏。漢代史學傢司馬遷認為,匈奴是“夏後氏之苗裔”,這一說無從考證,一般認為是“僞托之辭”。


▲大夏建立時的天下形勢。圖源:最愛曆史


赫連勃勃堅持改迴匈奴姓,卻用漢人國號,錶現齣一種矛盾的心理,而這種矛盾在其徵戰四方的生涯中貫徹始終。他憑藉匈奴的遊擊戰術,掠奪廣袤的土地,又想學漢人皇帝,建立一個堅固的都城。


後秦大臣王買德投降赫連勃勃後,成為大夏的重要謀臣,他對赫連勃勃說:“後秦的勢力雖然已經衰敗,但地方統治仍然很穩固,希望您能繼續等待,積蓄力量。”


於是,公元413年,赫連勃勃改變“不專一城”的遊擊戰術,開始營建都城。他任命大臣叱乾阿利主持建造工程,動用十萬民工,耗時五六年,在今陝西靖邊的無定河北岸修築都城。


赫連勃勃為其取名為統萬城,即“統一天下,君臨萬邦”之意。


這座大夏國都的遺址,後來被荒沙圍睏,深陷於沙海之中。但赫連勃勃建城時,這裏布滿綠色植被,可謂山清水秀。赫連勃勃登高眺望,嘆道:“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


更重要的是,此地靠近北魏,可以探查北魏西進的動嚮。


史載,統萬城為“蒸土築城”,城基厚達30丈。根據考古研究,所謂“蒸土築城”,是用砂、粘土、石灰加水混閤成三閤土,作為建築材料。在建築過程中,需要燒製大量石灰,石灰遇水膨脹,擠壓砂土,從而使之更緊密,這樣建造的城牆土色為白,質地堅硬,故有“白城子”之稱。


統萬城的設計者還為城池修建瞭高聳的“馬麵”。宋人瀋括在《夢溪筆談》中考釋,“馬麵”就是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嚮外凸齣的部分。一般的城牆大多與地麵呈垂直狀態,敵軍一旦靠近城牆,就會形成難以防禦的死角,而有瞭“馬麵”的凸齣部分,這個死角處就消失瞭,弓箭手在城牆上防守時,可以對來犯之敵一覽無餘,並以弓箭射殺。


這座雄偉的“白城子”,曾是大夏崛起的象徵,卻也見證瞭赫連勃勃殺人如麻的殘暴統治。


史載,赫連勃勃“性驕虐,視民如草芥”


築城時,他命人用鐵錐刺土,若紮不進去有奬勵,但隻要鐵錐刺進一寸,便意味著不閤格,要將負責夯築的工匠殺死,屍體填入城牆之中。軍中的弓箭和鎧甲造好後,赫連勃勃也用殘酷的方式檢驗,命人以箭射鎧,射甲不入,便殺造弓箭的工匠,若射入,則殺造鎧甲的工匠。


城池竣工後,赫連勃勃常坐於城樓之上,握弓箭在手,心情不高興時,看到城下有哪個人不順眼,便張弓搭箭,將其射殺。他不僅殘忍對待軍民百姓,就連手下大臣也不放過,大臣中有人敢用不敬的眼神看他,就會被剜去雙眼;有人敢嘲笑他,就會被割去嘴唇;有人敢跟他諫諍,赫連勃勃就判其誹謗罪,將這名大臣割掉舌頭後處死。


史書中的赫連勃勃,是十六國時期的典型暴君,完全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狂人形象。但是,後世史籍可能把他的殘暴誇大瞭,畢竟他曾與日後統一北方的北魏為敵。據考古調查,統萬城遺址中並沒有發現大量的人骨畜骸,但為瞭在強敵林立的北方立足,大夏的功業顯然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淚之上。


▲陝西榆林統萬城遺址。圖源:圖蟲創意




正當赫連勃勃在朔方營築都城時,南邊的關中局勢發生瞭變化。東晉權臣劉裕發兵北伐,攻下長安,滅瞭後秦。


赫連勃勃聽聞晉軍北上,不由得幸災樂禍,對群臣說:“劉裕必定可以攻取關中。但按照之前南人北伐的套路,劉裕一定不能久留,他南歸後若留子弟及諸將守之,吾取之如拾芥耳。”


劉裕北伐時,聽說北方還有赫連勃勃這個人物,為瞭避免雙綫作戰,先遣使緻書,與勃勃約為兄弟,防止其偷襲。赫連勃勃收到劉裕的書信,特意找瞭幾個有文化的官員給他草擬一封復書,隨後把它背熟。等劉裕使者到來,就當著他的麵嚮近臣背誦,寫下來迴復劉裕。


劉裕一看這篇雄文,還以為是赫連勃勃自己寫的,自嘆不如。


劉裕滅後秦時,赫連勃勃暗中厲兵秣馬,隨時準備襲取關中。不久後,劉裕果然留下年少的次子劉義真鎮守長安,自己引兵東還。


赫連勃勃一看情勢有利於己,問謀士王買德,我要攻取關中,你給個方案。


王買德說:“關中形勝之地,而劉裕派兒子鎮守,自己南歸,肯定是急著去篡位瞭,沒時間經營中原。但這個事,北魏也知道,我們一定要快點兒行動。青泥(今陝西藍田)、上洛(今陝西商洛)是南北險要之地,我們先派遊擊兵斷絕其道路,然後封鎖東邊的潼關,斷絕其水路之路;如此一來,大單於可傳檄三輔、施以威德,則劉義真就是網中之物。”


一切果然如大夏君臣預料,劉裕之子劉義真太過稚嫩,乾不過狡猾的赫連勃勃,很快兵敗於青泥。劉裕起初不知道兒子下落,準備再次北伐,但聽說劉義真已經擺脫夏軍的追趕,退守洛陽,劉裕便放棄北伐,專心篡奪東晉的皇位去瞭。


公元418年,進軍長安的赫連勃勃築壇於灞上,正式稱帝。攻下長安後,大夏的國力達到頂點,“南阻秦嶺,東戍蒲津,西收秦隴,北蒲於河”,以陝北為中心,勢力範圍包括關中、河套、隴東一帶。


赫連勃勃在長安滯留瞭數月,此地的帝王舊宅讓這個野心傢心動不已,但他還是沒有定都關中,而是迴到統萬城,並命人在統萬城南刻石銘記。


當群臣勸其遷都長安時,赫連勃勃說:“朕豈會不知長安為曆代帝王的舊都,有山河四塞之險?南邊的荊吳之地尚且僻遠,還不會成為我的心腹大患,東邊的魏國卻與我大夏緊挨著,距離統萬城不過數百裏。若定都長安,則統萬有失守的憂慮,若朕在統萬城,則魏軍不敢渡河。你們沒有看到這一點啊。”


直到赫連勃勃去世,北魏果然都沒有貿然西進攻打統萬城。


但赫連勃勃放棄關中,也有他難以擺脫遊牧舊俗的因素,當時,陝北黃土高原遍布牧草,是遊牧的絕佳場所,而赫連勃勃東徵西討,一直延續匈奴的剽悍風格。


赫連勃勃曾嚮西北的南涼政權求婚,被拒絕後,帶兵殺入南涼,殺數萬人,將人頭積聚成堆,號為“骷髏颱”;攻打後秦的杏城(在今陝西省黃陵縣西南)時,坑殺後秦將士二萬。


徵戰時,赫連勃勃的的殘忍凶狠助其打下瞭江山,但治理國傢時,遊牧民族的舊俗隻會讓大夏陷入速朽的危機。


赫連勃勃迴到統萬城後,他的兒子們日漸長大,他們擁有各自的部眾,為瞭皇位大打齣手。424年,赫連勃勃打算廢掉原來的太子赫連璝,結果導緻赫連璝與另一個皇子赫連昌反目成仇,雙方帶兵大戰,最後是赫連昌殺死瞭哥哥赫連璝,收服其部眾八萬多人。


當赫連昌帶著部眾迴到統萬城時,赫連勃勃知道木已成舟,便將赫連昌立為太子。次年,赫連勃勃病逝,他留下一處疑塚,以及一座矗立韆年的都城,但他建立的大夏難以擺脫鬍風的束縛,終究難以適應新的時代。


▲赫連勃勃用匈奴人擅長的機動作戰擴張勢力。圖源:影視劇照




馬上可以打天下,卻不可馬上治天下,大夏的老對手北魏深諳此道。赫連勃勃在世時,北魏韜光養晦,不跟他硬碰硬。


等到赫連勃勃去世,其諸子陷入不和,相互爭鬥,北魏決定采納大臣崔浩的意見,再次嚮宿敵發起瞭進攻。與此同時,一些部落不滿赫連氏的殘暴統治,紛紛“背夏降魏”。


當時,北魏在位的皇帝為太武帝拓跋燾,他分派諸將,分兩路進攻大夏,其中一路攻取長安,另一路直趨統萬城。當時正值寒鼕,河水冰凍,北魏軍踏冰而過,快速行軍。但是,北魏第一次齣兵時,赫連勃勃生前建造的統萬城,還是給拓跋燾造成不少麻煩。


北魏大軍逼近統萬城時,赫連昌正在宮中宴飲,本來都要擺爛瞭,但冒死齣城一戰。赫連昌倉促齣戰,戰敗後又退入城中。麵對堅固的統萬城,北魏軍一時難以攻破,隻能四處擄掠城外居民,得牛馬十萬餘,而大夏軍依靠城池進行防禦,發起反擊,還殺死瞭拓跋燾左右扈從多人。


拓跋燾隻好嘆息道:“統萬未可得也。”於是遷徙大夏百姓萬餘戶而返。迴到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時,有三四成夏民死去。


427年,赫連昌派弟弟赫連定率2萬精銳南下,與此前已奪取長安的北魏軍對峙。拓跋燾得知大夏分兵南下後,馬上派人到陰山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準備再次攻打統萬城。


拓跋燾先派齣輕騎3萬,捨棄輜重後迅速到達戰場。拓跋燾的手下不解,認為統萬城堅,十日也不能攻下,若以輕軍深入,進不可剋,退無可退,不如等步兵和攻城武器到後再一起前往。


拓跋燾卻說齣自己的獨到見解:“用兵之術,攻城最下,必不得已,然後用之。如果用步兵、攻城器械進攻,夏軍一定會畏懼而堅守,不如以輕騎直抵城下,讓他們放鬆警惕,再誘使他們齣戰,則可將賊首擒拿。”


北魏大軍壓境,赫連昌趕緊派人去召迴弟弟赫連定。但赫連定拒絕返迴,說統萬城堅不可摧,你等我打敗長安的魏軍,然後帶兵殺迴,內外夾擊。赫連昌覺得弟弟的主意不錯,便下令堅守不齣。


拓跋燾見夏軍沒有齣城迎戰,於是派一個北魏士兵裝作逃兵,去給赫連昌散布謠言,說:“魏軍糧盡,士卒食菜,軸重在後,步兵未至,宜急擊之。”


赫連昌看到魏軍果然退至城北,又聽說魏軍糧盡,早就把弟弟的建議拋到腦後,率軍齣城攻擊魏軍。魏軍佯裝不敵,夏軍在身後猛追。


此時,天降大雨,有人嚮拓跋燾建議說,風雨從對方那邊颳過來,對我們所在的位置不利,這是天不助人,而且將士飢渴,請陛下改日再戰。


北魏大臣崔浩竭力反對,說:“韆裏製勝,一日之中豈能輕易改變!而且夏軍貪進不止,後軍已經斷絕,我們應該齣其不意,進行包抄。風雨之道在於人,豈是固定不變的?”拓跋燾認同瞭崔浩的建議,繼續指揮將士在統萬城外作戰,用當年赫連勃勃最擅長的方式擊潰瞭大夏軍。


這一次,好運不再眷顧赫連昌,北魏大軍消滅夏軍的有生力量後,一鼓作氣攻入統萬城。


赫連昌逃往上邽(今甘肅天水),遭到北魏軍追擊,被生擒後送往平城。


隨著統萬城失守,大夏淪為流亡政權,隻能收攏剩下的部族,繼續苟延殘喘。


赫連昌被俘後,其弟弟赫連定繼承夏主之位,帶兵與北魏軍交戰,多次想奪迴統萬城。


▲陝西榆林統萬城遺址。圖源:攝圖網


史載,赫連定自小“凶暴無賴”,雖然能徵善戰,卻繼承瞭父親赫連勃勃的缺點,反而不被其父所疼愛,沒想到,他陰差陽錯地成為瞭最後一個匈奴族皇帝。


大夏傾覆之際,赫連定仍四處徵戰,收復瞭部分故土,卻再也迴不到大夏國都統萬城。


史書記載,一日,駐軍平涼的赫連定登上高山,遙望統萬城,哭泣著說:“先帝當初若讓我繼承大業,豈會有今日?”


過瞭一會兒,有上百隻野狐狸在赫連定身邊嗷嗷叫。赫連定命人射之,卻一無所獲。


赫連定厭惡地說:“這是不祥的徵兆,上天啊,我還能說什麼呢?”


公元431年,赫連定的軍隊在嚮河西轉移途中,被歸附北魏的吐榖渾擊敗。次年,作為俘虜的赫連定被獻給北魏,身死國滅。


始於遊牧民族的大夏政權,最終還是以遊牧民族的方式覆滅。


大夏滅亡,“自是中原及西北之地一歸於魏矣”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順手點贊點在看讓我知道您在看~



參考文獻:

[北魏]崔鴻 撰,[清]湯球 輯補:《十六國春鞦輯補》,中華書局,2020年

[北齊]魏收:《魏書》,中華書局,1997年

[唐]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1996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1年

戴應新:《大夏國與統萬城》,三秦齣版社,2015年



- END -

作者丨南朝子雲

編輯丨艾公子






最愛曆史艾公子 新書《大明300年》重磅上市

不讀明史無以明智,今日活動特價,歡迎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