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未來經濟是低增長、低利率和高通脹的時代

1.因爲國家早熟於金融資本,所以當帝制解體、中國晚清以後被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以後,中國的產業資本積累和擴張更容易成爲官僚資本和國家資本。


2.社會學的文獻資料研究表明,一段時期內關於某種主題的政策出臺頻率,一定程度上與社會上該問題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3.鄉村治理危機主要歸因於制度變遷中強勢主體爲最大化獲取制度收益而逐層向外進行的代價轉嫁。


4.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已經實現了的現代化目標及其派生的現代化體制本身,具有內生性的不可自我化解的內在矛盾,只有大量向發展中國家和弱勢羣體轉嫁危機代價才能維持資本主導的國家的生存。


5.客觀的解析西方世界主流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荒謬,本源於其內在矛盾:一方面要求中國融入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另一方面卻以資源有限爲由,多次公開拒絕中國按照西方模式推進進行現代化,並指責中國挑戰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對國際體系構成威脅。


6.處於打工者地位的發展中國家話語權逐漸弱化,主要有兩個自身原因:一是勞工羣體的整體失語,二是西方主流話語培養的知識分子不自覺地被西方意識形態所控制。


7.發達國家的危機已經從金融危機演變爲與其高成本的政治體制具有內在相關性的財政危機。


8.從大國興衰的邏輯來看,在長期衰弱趨勢下大國都可能出現戰略冒險。


9.貨幣演變爲以政治強權爲基礎來發行,即只有通過政治強權向貨幣進行國家信用賦權,才能形成貨幣信用。


10.與國家戰略利益相比,經濟利益還是第二位的。


11.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和西方一樣,也是政黨國家化,表現爲政黨跟國家過於同構,跟社會等級也過於同構。中國政治改革餓基本 取向應該是通過政黨來提高國家的整合能力,提高對草根訴求的代表性,以公平爲方向進行結構重組。


12.下一個十年,中國應該會出現金融資產總量和社會實質資產總量1:1的點位。那時,如果社會資產總量沒有進一步擴張,則金融資產端起高速度的增加,勢必帶來泡沫化。


13.中國最大的人口池和勞動力池在農村,因此,農村纔是中國經濟危機的載體。


14.全球資本主義的主要矛盾就由冷戰時期的美蘇矛盾轉變爲後冷戰時期的以美元、歐元爲中心的兩大金融資本之間的矛盾。


15.最不與虎謀皮、最不對現有體制作根本性調整且成效最明顯的做法,就是在基本公共開支上對羣衆更多的還債。現在應該通過民生領域的還賬,將經濟增長調整到以內需爲主。同時,這也是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


16.未來經濟是低增長、低利率和高通脹的時代。


17.研究中國結構變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經濟結構,一個是社會結構,經濟結構變化在前,社會結構變化在後,但是時間不能離太原。中國只搞工業化,不搞城市化,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不在一個平面上,是產生現在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特別是經濟社會問題的原因之一。


18.美國每1萬億的實體經濟都對應着22萬億的虛擬經濟。


19.外資勢必轉化爲國家主權負債和政府赤字危機。


20.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的商業銀行,財政赤字增加勢必繼續從銀行透支,喫空了銀行的資本金後接着喫存款。


21.政府要求高校作爲勞動力蓄水池而擴招,遂致教育產業化後與學校過度負債同步。


22.生態文明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內涵具有多樣化並且必須尊重自然界和人類的多樣性存在。


23.一般而言,資本化農業一定必須靠土地和其他資源的規模化、通過佔有更大規模的絕對地租,來支付提高農業的裝備係數、設施化農業水平的巨大成本。


24.亞洲只有一個國家是以大規模農業爲主的,那就是菲律賓,它被殖民化了400年,才形成了西方人留下的大種植園經濟。


25.現在農村的教育培訓很多是進城打工的技術培訓,這就導致新生代農民很難再融入農村生活,成爲城市邊緣人。其中大部分在城裏不願意當產業工人的,就回鄉在農場中變爲工人。


26.今天的土地問題根本不是私有化不私有化的問題,而是如何打破金融資本和地產資本結合的國際性難題。


27.中國終於成爲工業化大國了,但工業化的資本原始積累本來是從兩代勞動者的剩餘價值佔有才形成餓,尤其是在農村,主要通過剪刀差和集中使用勞動力來形成國家資本。


28.中國經濟發展中形成的政策邏輯是先形成國家資本,然後龐大的國家資本產生利益了,政府再通過二次分配向社會投入,這麼做符合一般國家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