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首次進京,太火爆!

“探祕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今天(27日)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展陳大樓一層1-2號展廳開幕,265件套珍貴文物展現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古蜀國的文化特質。展覽從6月27日持續到10月10日,免費向公衆開放,無需預約。



開展首日,現場特別火爆,烈日阻擋不了遊客的熱情,隊伍蜿蜒幾百米,有人在開館前一小時就來排隊。有市民表示,爲了看到心儀的展覽,排隊近兩個小時。最近,天氣炎熱,建議大家錯峯看展!


看展的觀衆排起長隊  圖源:新京報




哪些看點不容錯過?

科學的體態矯正方式有哪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以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單位策劃,匯聚了古蜀文明相關的珍貴文物,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共146件套,國家一級文物46件套。


從雄偉壯觀的青銅大立人像,到充滿神祕色彩的戴冠縱目青銅面具,再到璀璨奪目的金面具青銅人頭像,這些文物都凝聚着古蜀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展現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璀璨輝煌。


博物館社教專家李想介紹,首先,從展品來看,本次展覽規模十分宏大,包括200多件套文物,涵蓋了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重要文物,是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一次展示。展覽還聯合了10多家博物館,精心挑選並調撥了與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緊密相關的文物,爲觀衆提供了一個全面瞭解古蜀文化的窗口。


尤爲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展示了一些全新出土的文物。這些文物在前些年三星堆新坑的考古發現中亮相,如今得以在保護、整理後迅速與公衆見面,讓北京的觀衆能夠第一時間感受到三星堆最新文化遺產所帶來的震撼。


其次,針對觀衆羣體,李想認爲,無論是對三星堆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還是博物館小白,都能在本次展覽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獲得豐富的文化體驗。


個性化的興趣點之外,李想介紹,在展覽中,有幾件展品尤爲引人注目。首先是2021年出土的銅扭身跪坐人像,這具有獨特造型的文物在當時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如今,這三件文物均已來到北京,觀衆可以近距離觀賞到它們的精妙之處。此外,金沙遺址出土的金面具、太陽神鳥金飾等代表性文物,以及豐富的青銅器、玉器等文物,都是本次展覽中不容錯過的看點。


青銅扭頭跪坐人像 圖源:新京報

2021年三星堆遺址三號坑出土的金面罩  圖源:新京報


戴金面具人頭像   圖源:四川省考古研究院

銅鳥 商代 圖源: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有領玉璧  圖源: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據統計,本次展覽中的一級文物多達46件,帶有文物等級的文物總數超過100件,每一件文物都堪稱精品,爲觀衆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


“探祕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展覽開幕 圖源:新華網


三星堆與金沙


作爲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三星堆可謂考古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出土了衆多珍貴的文物,更以其獨特的文化面貌和豐富的歷史內涵,成爲研究古代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要窗口。本次展覽名爲“探祕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那麼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在考古史上有怎樣的故事,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聯?


李想介紹,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在多方面呈現出顯著的相似性。考古學家普遍認爲,這兩個遺址連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羣和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揭示了古蜀文明發展的四個階段,並證明了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的發源地。因此,無論是金沙遺址還是三星堆遺址,都代表了古蜀文明的一個重要方面。


此外,在時間上,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作爲古蜀文明的代表,存在着明確的傳承關係,其中三星堆早於金沙。三星堆遺址的時間上限可以劃歸到新石器時期,下限爲商代。而金沙遺址的上限在商代晚期,時間下限在西周時期。


展覽現場  圖源:京報


李想表示,通過深入研究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我們發現這些文物不僅展現了古蜀國的獨特風貌,還呈現出中原地區的文明特徵。這表明,在當時的大區域內,先民們進行了廣泛的文化交流。三星堆和金沙地區的先民學習了中原地區先進的採冶技術,並接受了中原文化的某些喜好,將自身文明與中原文明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蜀國文明。


在中國文明版圖上的座標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覽分爲“發現三星堆”“解讀三星堆”“定位三星堆”3個篇章。那麼,通過這一展覽,如何解讀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在中國文明版圖上的座標?


李想介紹,本次展覽的三個篇章是遞進式結構,正巧展現了考古發掘工作的流程。具體而言,展覽的第一章節爲“發現”,對應考古工作的初步探索階段,即人們最初發現並挖掘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文物;第二章節爲“解讀”,通過對發掘出的文物進行深入研究,揭示出它們背後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第三章節爲“定位”,旨在對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入分析和定位。


中華文明的發展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特點,其中中原文明作爲重要組成部分,與周邊文明,如古蜀文明共同構建了中華文明的畫卷。李想表示,通過對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展示,我們能觀察到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兼容幷蓄的特性。各種文化在此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面貌,促使更多人接受並參與其中,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多元化中華文明。



微信編輯 / 小晨

實習編輯 / 劉楨 張浩然

編輯 /迪迪  記者 /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