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黃埔軍校策源地

1921年12月,孫中山在桂林王城設立北伐大本營。其間,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三次會見,馬林提出的建立革命軍官學校等3項建議和蘇俄十月革命經驗,對孫中山新思想、新方略的醞釀形成,爲創辦黃埔軍校提供了極其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決策參考。桂林,成爲創辦黃埔軍校的重要策源地。

孫中山與北伐大本營


1919年,孫中山派陳炯明率粵軍第二次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廷,統一了兩廣。隨着廣西局勢的基本平定,孫中山出於統一國家、打倒北洋軍閥以及迫切需要國際上承認南方政府等方面的考慮,提出了北伐議案,經國會非常會議討論通過。按照北伐“自桂出發,取道長嶽,會師武漢,直抵燕”和志在“統一中國,造成完全獨立之新中國”的戰略部署,決定在桂林建立北伐大本營。

1921年10月15日,孫中山乘“寶璧”號軍艦離開廣州,出巡廣西。11月15日,因河道水淺,孫中山從梧州乘電船、後又改乘帆船北上桂林。11月27日,到達桂林平樂,受到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11月29日,孫中山沿江到達桂林陽朔,陽朔知事率各團體代表熱烈歡迎。12月2日,孫中山在抵達離桂林四十里外的市郊良豐,駐節岑氏大花園。12月4日,孫中山由市郊柘木圩上岸經將軍橋入城。十里長街擠滿了數萬人的歡迎隊伍。據當年大本營參軍處書記官回憶:

桂林市民舉行了隆重的迎接儀式,從港口一直到先生下榻的桂王宮,場面十分盛大,處處架設了涼亭,且用華麗的布幕遮擋,場面莊嚴肅穆,歡迎羣衆真是人山人海。


對此,上海《申報》等各大報紙均有報道。據《大公報》描述:


迎接的人們絡繹不絕地擠滿了道路,城市中的男男女女都在歡聲雀躍,荷花和竹林因而更顯生輝,向日葵與辰山的景色也因此愈發絢麗奪目,這等繁盛的景象自桂林有史以來應該尚屬首次。


孫中山入駐桂林王城行轅後,在此設立北伐總部,以陸海軍大元帥名義指揮西南各路統兵長官,故總部又被稱爲大本營。下設幕僚、兵站、軍務、軍法、參軍、政務、建設、度支、宣傳等九個部門以及一個軍事委員會,負責處理具體事務。在大元帥或各總長、文官長的領導下工作。由粵、贛、滇、黔各軍組成的北伐軍四萬餘人會師桂林。


爲紀念孫中山率領的北伐戰爭,王城內設立了中山不死紀念碑(資料圖片)


孫中山在桂林


在桂林期間,孫中山組織開展了大量的宣傳革命主張、發動民衆、組織策劃、集聚軍事力量和軍事行動等方面的工作。

廣泛宣傳北伐的意義。1921年12月3日,良豐岑氏大花園裏,孫中山闡述興師北伐的緣由和意義,說明敵人勢弱、士氣高昂、資源充足、各方支持、天時地利、政治需要、軍事優勢、歷史使命等八條理由,表示“北伐決不延滯”。

1921年12月9日,孫中山在具有深遠影響的《知難行易》演講中,明確表示此行的目的是參與北伐,消除政治上的障礙,實現中國統一。他號召大家擔負起“撥亂反治”的責任。

據親歷者、時任廣西省立第三中學校長的同盟會員李任仁回憶:

12月9日,我在原諮議局禮堂主持了一場教育界的歡迎大會,現場參會者數以百計。我致歡迎詞,隨後邀請中山先生髮表講話。他的演講主題是“知難行易”,將過去常說的“知之非艱,行之維艱”轉化爲“知之維艱,行之非艱”的道理,引起了聽衆的深刻共鳴和感動。


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整編軍隊和開展軍事行動。孫中山重視北伐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親自向駐桂滇、粵、贛三軍官佐作題爲《軍人精神教育》的講演,強調北伐部隊務必跨越長江,直指北京,實現“統一中國,打造完全獨立的新國家”的目標,明確指出只有通過北伐,才能實現中國的統一。孫中山建立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組織機構和指揮體系,統一指揮作戰行動,積極開展軍事訓練,提高部隊的戰鬥素質和組織能力。孫中山委派李烈鈞負責軍隊整編工作,將參加北伐的部隊分爲七個軍,分頭展開北伐行動。李烈鈞率領滇軍、黔軍和贛軍組成一路,向贛南和鄂東進發。許崇智率領本部的粵軍作爲第二支部隊,與湘軍聯手進攻武漢。北伐先鋒部隊於2月12日進入湘境。

發表宣言。孫中山於1922年3月11日發表宣言,其主要內容:一是政府有爲國家討伐逆賊的權力和責任,北伐必須抓緊採取行動。二是奉、直兩系須服從政府號令,不得顧念私利專權霸利。三是希望奉、直兩系成爲各省廢除軍閥盤踞地盤的示範。四是舊國會應設法解決中國紛亂之政局,使中國成爲永久憲法意義上的國家政府。五是表明對盟友和敵人的兩種態度,凡是以國家爲重、出於公心的都是朋友,一心謀取私利、不顧人民利益的都是人民的敵人。

提出發展廣西,促進桂林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孫中山多次強調將開發廣西作爲廣西地區的“善後措施”,以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動廣西經濟持續增長。針對當時桂林市面上出現的紙鈔、各色各樣的銀市和銅市等貨幣紊亂、比值不一引發民怨不斷的局面,當即決定着手進行貨幣改革,穩定經濟和市場。

孫中山北伐期間登疊彩山。(胡堅 翻拍)

結合桂林經濟和教育發展情況,孫中山也給予了一系列具體指導和規劃。如在陽朔,孫中山向民衆提出了開發資源的建議:利用當地的石灰岩燒製成石灰,生產水門汀,既可用於農業肥料,又可作爲工業原料;建議民衆積極從事礦業、造林和果樹種植,振興各類實業,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在探討修建道路和促進交通發展問題時,孫中山將廣西與其他省份做了比較,指出廣西雖然資源比別的省豐富,卻因爲沒有交通方面的便利,成爲全國最窮的省。他認爲“道路是開啓財富之門的關鍵”。

抵達桂林城後,孫中山提出了包括興辦學校、整治河道、修築道路、促進農工商業等多項改善桂林的計劃。在探討桂林優美風景的同時,他認爲桂林的街道太窄,導致車輛難以通過,影響了桂林的交通流暢和城市形象。因此,改善交通狀況成爲提升桂林城市形象和發展的重要一環。

孫中山認爲要振興桂林,首先要普及教育,大辦教育,可以從桂林城開始,再推廣到各縣各鄉,強調尤其要重視少年兒童的教育,可以先辦幼稚園、小學,再辦中學,纔能有辦大學的條件,要讓沒有錢的窮苦孩子上得起學。孫中山在演說中說道:

我向諸位提出的建議,首要是普及教育,其次是修築道路。這兩項工作是我期望大家去實施的,如果諸位能夠完成這兩項任務,將會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革命黃埔源起桂林


與馬林的三次會見,是孫中山在桂林北伐大本營期間發生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19年7月,蘇俄政府發表《致中國國民及南北政府宣言》,宣佈廢除沙俄政府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享有的一切特權。1920年10月,蘇俄政府寫信給孫中山,建議恢復中俄商業關係,並對孫中山表示敬意。孫中山對蘇俄革命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希望。

孫中山與列寧有過思想上的交流。1921年,孫中山曾發表一篇題爲《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文章,列寧據此寫了一篇《中國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評論,同時發表在俄國布爾什維克機關報《涅瓦明星》上。列寧稱讚孫中山是革命的民主主義者,給予孫中山極大的鼓勵。孫中山對蘇俄政府主動廢除不平等條約、把中國當朋友內心充滿感動。

馬林和桂林會談舊址(圖片源自黃埔軍校同學會網站)

1921年6月3日,馬林受共產國際和列寧的委派,離開俄羅斯到達上海,化名安得烈森。1921年7月23日,馬林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後,奔走於國共兩黨領導層,廣泛宣傳共產國際關於在中國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主張。12月10日,由上海啓程途經武漢、長沙,到達桂林。

1921年12月23日至1922年1月1日,馬林與孫中山在桂林北伐大本營祕密會見三次,孫中山誠摯地接待了他。會見中,馬林介紹了蘇俄十月革命的實踐和經驗等。孫中山則向馬林闡述了國民黨的策略、發展歷程、袁世凱時代海外活動、與太平洋地區華僑的聯繫以及華僑對民國的支持。雙方還深入探討了羣衆運動和在工人中展開宣傳的工作問題。馬林提出了三點建議:1.改組國民黨,與社會各階層,尤其與農民、勞工大衆聯合;2.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基礎;3.謀求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孫中山對此積極回應,表示願意派遣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考察,並對馬林的提議表示支持。馬林還應孫中山之邀,爲桂林的北伐軍官作了關於俄國革命的演講。

孫中山宴請蘇聯顧問(圖片源自黃埔軍校同學會網站)

1922年7月11日,馬林在給共產國際執行局的報告中提及:

我與張太雷同志同行,我們在湖南進行內陸旅行,拜訪孫逸仙,他的部隊當時駐紮在桂林。我在那裏作爲孫逸仙的客人停留了九天,隨後前往廣州。

北伐大本營期間,因陳炯明異動等突發狀況和北伐計劃嚴重受阻,使孫中山拋棄了利用舊軍閥矛盾來實現政治主張的幻想,深刻認識到建立一支真正革命軍隊的重要性。孫中山與馬林的會見,使孫中山將視線轉向蘇俄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蘇聯紅軍嚴密的組織結構、嚴明的組織紀律、頑強的戰鬥作風、堅定的信念和大無畏精神,尤其是蘇聯軍隊採取的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都給孫中山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孫中山讚揚蘇俄軍人人人皆有主義,有明確的革命理想和目標,號召軍官們向他們學習,下定決心,爲革命事業奮鬥。對蘇聯紅軍政治教育的學習和借鑑,也爲黃埔軍校創辦後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思想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參考。

在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建議和中國共產黨的全力支持下,歷經種種磨難,克服艱難險阻,孫中山終於在1924年創辦了黃埔軍校,以革命精神培育出了一大批軍事骨幹和政工人才,改變了北伐的歷史進程,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的支持與國共合作


爲了促成孫中山與馬林的會見,中國共產黨給予了大力支持。1921年6月,馬林抵達上海後,立即與兩黨的高層密切交往,交換思想,瞭解中國的革命局勢和兩黨動態。據馬林所述,他通過國民黨人士張繼的引薦,受到國民黨的邀請而得以見到孫中山。經陳獨秀批准,中共派遣張太雷作爲嚮導和翻譯,全程陪同馬林從上海至桂林,確保會見順利進行。會見前後,張太雷還陪同馬林訪問武漢、長沙、廣州、汕頭等地,與各界代表交流,瞭解社會狀況和工農的困苦。這些行動爲馬林爲中國的朋友們提供策略建議提供了關鍵幫助。張太雷還曾與孫中山單獨討論中國青年問題。


孫中山和宋慶齡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圖片源自黃埔軍校同學會網站)


按照桂林會見達成的共識,1923年8月,孫中山組織了“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前往蘇聯進行實地考察,張太雷作爲代表團成員之一全程參與了這次考察。代表團在蘇聯訪問了各種軍事設施和學院,包括陸軍學院、軍事化學學院、高級射擊學院、海軍學院、海軍工程學院以及海軍大學等。在此期間,代表團還多次與蘇聯政府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人會談,討論如何推進中國的革命軍事鬥爭,派遣顧問按照紅軍模式訓練中國軍隊,以及安排中國同志赴蘇學習軍事知識等事項。

1924年11月3日孫中山視察黃埔軍校時的合影(圖片源自黃埔軍校同學會網站)


1923年6月,一大批共產黨人的加入,爲國民革命增添了大量新鮮血液,迅速打開了國共合作新局面,革命勢力得以蓬勃發展,爆發出極大生機。同時,也爲黃埔軍校的創辦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和人才儲備。



精彩推薦


超珍稀的月球科研樣品發放,桂林這所高校分到了!
太突然!女歌手去世,年僅38歲
4人江邊戲水,1人溺亡!暑期將至,這些需牢記
事關填報新高考志願,這場諮詢會在桂林舉行


來源丨桂林日報(作者:胡堅)

值班編輯丨梁   亮

責任編輯丨李仁玉

值班主任丨劉   春

新媒體值周編委丨劉   春

桂林日報社新媒體運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