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能湊合嗎

 戳藍色字關注我們!



在近期熱播的電視劇《玫瑰的故事》中,主角坎坷的情感經歷引發不少網友的共鳴,如何處理婚姻關係,成爲許多人討論的熱點話題。


民政部的有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離婚登記數達259.3萬對。據部分媒體報道,“90後”正在成爲離婚“主力軍”。


從“有沒有必要結婚”,到“愛情還值不值得相信”,再到離婚率逐漸攀升,變化背後折射出這屆年輕人與上一代人相比,他們的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之前,我們討論過年輕人相親的相關話題,而從戀愛步入婚姻殿堂,面對全新的考驗,又該如何打好這場“愛情保衛戰”呢?


台州溫嶺行政服務中心婚姻登記處,一對新人展示剛領取的結婚證 圖源:新華社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傳統觀念中,愛情和婚姻是美好的象徵。然而,隨着經濟社會變遷和社會觀念變化,一些人對於愛情與婚姻,似乎少了幾分美好的期許,卻平添了幾分慌張和煩躁。


這屆年輕人在婚姻中的“組合方式”,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元。不少年輕人吐槽,因爲沒有愛情基礎和深入瞭解,草草地“閃婚”後,有的過着“喪偶式”生活,有的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淪爲過日子的“搭子”……久而久之,部分夫妻就漸漸處成了得過且過、貌合神離的“湊合式婚姻


然而,有人願意湊合着過,也有一些人抱着“合適就過,不合適就離”的心態,結婚的時候迅速,離婚的時候也乾脆,從“閃婚”到“閃離”,寧願一個人過也不願留下一地雞毛。有人說,因爲不瞭解而在一起,因爲真正瞭解了而選擇分開。


還有一些年輕人不願走尋常路。比如,面對購房、結婚、生子等現實壓力,一二線城市的少數年輕人選擇了不婚主義。他們在情感生活中更加追求自我,很少在意“世俗的眼光”。


其實,相比於過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屆年輕人之所以對婚姻越來越“任性”,是因爲大家在感情中更加註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更加在意自己是否能夠獲得幸福。就像有網友對《玫瑰的故事》所評論的那樣:“成年人的愛情,當發現愛錯了人,就應該及時止損。”發現婚姻不如願時,大家開始變得不願意湊合,正所謂“結婚是爲了幸福,離婚也是,不結婚也是”。


圖源:視覺中國




有學者認爲,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中國人也在經歷一場情感重建、觀念重建,年輕人對於愛情逐漸有了新的認知和看法。對於婚姻,越來越多人不願意湊合着過,這折射出什麼


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部分年輕人的婚姻依賴性、家庭依賴性。快速的城市化、人口的頻繁流動以及新的社羣模式、人際關係、情感需求等,都使得傳統的家庭模式發生改變。當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原子化”,較高離婚率也就成了社會上較爲常見的現象。


時代變了,年輕人的思想觀念更獨立了。一位離婚訴訟律師認爲,上一代人離婚,大多涉及出軌等實質性問題,而這代年輕人離婚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今天的年輕人更看重自我感受和自我實現,加上男女雙方各自的思想獨立性和經濟獨立性提升,使得年輕人更傾向於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希望爲了湊合而勉強維持一段婚姻。


當然,不可否認,一直以來,我們的學校和家庭普遍存在婚戀觀教育缺失的問題,使得一些年輕人要麼對婚姻認知模糊,要麼在面對問題時缺乏成熟、理性的處理能力。


比如,有人就因爲父母“什麼年紀做什麼事”“先成家後立業”的要求,抱着“先結婚後戀愛”的心理結婚;又比如,面對職場壓力、生活壓力,部分年輕人平衡不好家庭和事業的關係,有的忙於工作疏於交流,有的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進家庭,婚姻難免會遭遇危機。




婚姻不只是個人問題、家庭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打響“愛情保護戰”需要多方努力。如何讓婚姻多一些“合”,少一些“湊”呢?


教育需要更多“迴歸”。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被“過度照顧”,有的家長原先對於婚姻、愛情避而不談,到了孩子適婚年齡又開始一味催婚、盲目介紹對象,導致有的年輕人喪失領悟愛、判斷愛、給予愛的能力。近幾年,不少大學開設的“戀愛課”“婚姻課”備受學生歡迎,可見年輕人對“學會愛”有需求、有渴望。


實際上,如何戀愛、如何經營婚姻,並不能簡單地通過校園裏的幾門課程得到標準化答案,情感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課。父母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聊幸福、聊情感,學校也應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包容意識、理解能力、溝通交往能力等。在教育過程中不讓情感話題缺位,年輕人在適婚年紀才能對婚姻大事作出獨立、理性、堅定的選擇。


浙江大學校慶之際,校友新人重返母校參加集體婚禮 圖源:潮新聞客戶端


婚姻需要更多“護衛”。在中國,婚姻自古以來就不是簡單的男女雙方結合,而涉及到社會制度、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當今社會出現了少數與傳統婚戀不一致的選擇,無論是法律還是習俗,都需要根據形勢變化而調整完善。比如,如何給予家庭主婦(夫)更多社會支持,如何治理“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社會風氣,如何給予不婚、丁克等羣體以相應的保障,等等。相關部門也應主動提供情感輔導、心理疏導、危機處理的服務。不管怎麼說,要讓每一個“當事人”都能得到保護和尊重。


真愛需要更多“勉勵”。不可否認,網絡輿論對婚姻、愛情也有一些失之偏頗的解讀。比如,藉着情人節、婦女節等節日,對消費主義進行大肆宣揚,讓年輕人誤把物質作爲衡量愛意的標準;有的影視作品熱衷於打造“灰姑娘嫁入豪門”之類的戲碼,提倡機會主義,讓大家誤將婚姻當作獲取財富和地位的手段。


真正細水長流的情感不可能靠物質堆砌而成。前幾天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李德仁院士獲獎後第一時間在人羣中尋找夫人。他常說,“我要感謝她”,回顧人生的幾個重要節點,都要感謝愛人。這讓網友直呼“又相信愛情了”。在筆者看來,樹立正確恰當的婚姻觀並非易事,需要社會少一點浮躁和焦慮,而多一份耐心和沉澱、多一些正向的引導,幫助年輕人撥開愛情迷霧。


有人把婚姻比作創業,需要雙方互相理解、合理分工,尋找“創業合夥人”不能馬虎,找個共同面對生活挑戰、穿越人生風雨的伴侶更不是玩過家家,只有“我懂你的操勞,你懂我的辛苦”,才能實現“合作共贏”。找到能共度一生的伴侶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各位讀者: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留言在本文發佈的24小時以內得到點贊數最高者,將獲贈《話由心生》一套。您認爲婚姻能湊合嗎?來評論區聊一聊吧!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浙江宣傳 



往 期 精 彩 內 容


  • 爽文爽劇何以大行其道

  • 今朝梁祝怎化蝶

  • 填報志願,選的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