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劇《天山雪》:自成一格 由形入象

自成一格 由形入象


金  浩


近日,由上海雜技團、上海市馬戲學校、新疆藝術劇院雜技團聯閤齣品的雜技劇《天山雪》在京上演。從雜技劇《戰上海》到《天山雪》,主創團隊不斷創新,在雜技劇主題立意、敘事結構、美學風格的探索上留下瞭堅實足跡,逐漸形成自成一格、由形入象的雜技劇演藝風格。

  

《天山雪》包含序幕與尾聲共12場,以故事貫穿始終,串聯起幾十年來上海和新疆兩地人民共同建設新疆、發展新疆的動人曆程,講述兩地人民深情厚誼、攜手奮進的故事。舞颱語匯豐富多彩,總體呈現齣“意”“韻”“氣”“力”的風格特徵。

  

(雜技劇《天山雪》劇照)


“意”是指該劇通過視覺意象傳情達意,以詩的意境貫穿始終。全劇注重細節的把握和處理,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細節的考究,舞颱呈現的生動性和完整性,這是雜技劇《天山雪》成功的關鍵。比如,第二場“光榮花”的黑色大梁自行車、女青年鮮艷的布拉吉連衣裙,展現齣“燈服道效化”配閤到位;第三場“新傢園”中,3位男演員的動作互為支撐,形成瞭對角綫式的動作張力。舞颱審美上,既有一種力學質感,也用肢體語匯呈現齣靜默之美,耍草叉、換草帽與插秧農耕場麵結閤,“插秧步”與“點顫步”相得益彰。

  

“韻”是指該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故事,具有人文韻味、民族風情,雜技特色鮮明。在音樂設計中,《天山雪》使用瞭新疆地區一些常見的民族樂器,如鷹笛、都塔爾、手鼓、熱瓦普等。劇中配樂以當地民族音樂為主,融入瞭《送你一朵玫瑰花》《送你一束沙棗花》等民歌鏇律。演員注重通過角色心境錶現戲劇情境,通過肢體語匯動靜元素的巧妙處理,以雜技藝術的獨特方式有效傳遞主題。全劇尾聲,颱上的演員們跳起來、唱起來,描繪各族人民共同建設大美新疆的畫捲。

  

“氣”是指一氣嗬成的全劇敘事節奏,注重情節銜接的流暢性和緊湊性。該劇將雜技的“段戲”串連起來,錶演的形式感較強。該劇開頭是“迴憶式”鋪墊,通過引人入勝的場景、音樂和劇情展示來激發觀眾興趣,為故事的後續發展打下基礎。技藝融閤的審美風範,轉場換景的運用自如,情節結構的處理得當,使全劇敘事流暢、富有張力。比如,第六場“故鄉情”中,飾演女兒的演員通過綢吊錶演,錶達縈繞心間的母女情思。長長的綢帶,好似思念之弦,又如情感紐帶,是角色“捨小傢為大傢”的心理外化與情感錶現。

  

“力”是指該劇通過蹬棉花垛、飛杆、綢吊、抖杠等一係列具有特色的高難度雜技語匯,讓觀眾感受雜技藝術的力與美。高空走索技巧“達瓦孜”點燃瞭觀眾的欣賞熱情,促成瞭藝術假定性的發揮。如第八場“友誼路”中,驚、險、奇的雜技技巧通過演員精準的配閤,形象演繹瞭施工環境的復雜險峻;高空飛人錶演環環緊扣,生動錶現瞭橋梁建設者登上臨時簡易鋼索時的驚險。

  

雜技劇《天山雪》的創排,是上海和新疆兩地雜技藝術創作者互動交流的實踐成果。下一步,作品還可以繼續打磨。比如,劇中主要角色戲份可以進一步加強,將主角塑造得更為立體,還可考慮進一步深挖劇情意象,增強戲劇性。期待雜技劇創作者守正創新,不斷用新的形式充實藝術錶達,創造更多更優秀的文藝作品。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