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暴論:蜱蟲比蚊子還可怕

每年這個時候,王大伯都要回到老家,穿過齊人高的野草,來到偏僻山嶺給故去的老人掃墓。


掃墓一週後,王大伯開始懷疑自己祭拜時做錯了什麼,因爲他感覺老祖宗生氣了。


毫無緣由地,王大伯覺得渾身無力,喫不下飯,哪哪兒都疼,還一直髮着高燒扛了幾天也不見好,便踉踉蹌蹌摸到醫院,任由醫生抽血檢查。


看着診斷書上稀奇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王大伯燒迷糊的腦子更加反應不過來,拿着單子的手一鬆,又昏迷了過去。


經過漫長又艱難的治療,王大伯被醫護和家人從閻王爺那裏搶了回來,他念叨着什麼祖宗什麼降罪,但醫生笑了:


您老啊,就是遇上毒蟲子了

薛定諤的蜱蟲咬傷

 醫生說的“毒蟲子”,就是蜱蟲。


蜱蟲,長得有點像蜘蛛,只有2毫米到10毫米大的個頭。它最有標誌性的外觀,就是頭部的一對尖銳的口器,給獵物放血用的。


不同生命階段的蜱蟲丨CDC


被動物吸血,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蚊子、螞蟥,你總遇上過吧,能吸走多少血呢?


真正“大不了”的是,它可能只吸你幾毫升血就走了,也可能給你注入致命的毒


前文說的王大伯,遇上的就是帶有大別班達病毒的蜱蟲。蜱蟲吸了王大伯的血,作爲“回禮”,把身上的大別班達病毒送給了王大伯。我國從2009年發現這種病毒感染以來,截至到2021年,已有18902人發病[2]


感染大別班達病毒後,患者的症狀就像是流感和急性腸胃炎的大雜燴,還會引起血小板明顯減少,出現嚴重的出血傾向,可能導致休克和死亡——我國這種病的死亡率曾經在30%以上,2016年後降到8%左右,仍是個不低的比例[3]。


前段時間,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媽媽因蜱蟲叮咬不幸病逝的經歷,引起大家哀悼和討論,網友媽媽感染的就是和王大伯一樣的病毒丨小紅書


除了大別班達病毒,蜱蟲還可以攜帶100多種致病微生物,主要導致的疾病包括髮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斑點熱、萊姆病、森林腦炎、出血熱、Q熱、迴歸熱、巴貝斯蟲病……要論傳播疾病的能力,蜱蟲僅次於蚊子!


網友分享自己父親因蜱蟲叮咬患病的經歷丨小紅書


這就是蜱蟲最惱人的幾個地方:它咬一口,可能完全沒關係,也可能出大事;但要說防蜱蟲,大家的意識又完全比不上防蚊


它的大殺器,其實是趁人無防!

多問這一句,幫醫生快速診斷

 蜱蟲病是個讓醫生頭疼的問題,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大多並不知道、或者忘了自己被蜱蟲叮咬過,因而延誤了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但也不能怪患者,因爲被蜱蟲叮咬,真的不容易發現。


蚊子要咬你,先得大聲嗡嗡刷存在感吧,扎你的時候你會疼吧,吸完血還會留給你一個又癢又紅的包。


蚊子叮咬雖也有傳播疾病的風險,但還是比較好發現的丨giphy


但蜱蟲不一樣。


⚠️它跳到你身上、和離開你的時候,都悄無聲息;

⚠️叮咬時,它會釋放一種麻醉劑,讓你不覺得疼;

⚠️留下的傷疤因人而異,可能是形似焦炭的黑色結痂,也可能是一個難以發現的、淺淺的破損;

⚠️叮咬部位還大多是頭皮、腋窩、腹股溝、大腿根這些隱蔽處。


蜱蟲叮咬留下的疤痕,可能很大很明顯,還在容易被發現的部位丨Dr B Miller


蜱蟲叮咬的痕跡也可能小小的,藏在頭髮中(照片中被叮咬的小女孩因此癱瘓)丨Facebook/Jessica Griffin


蜱蟲叮咬又危險又隱蔽,慌了慌了,野外徒步回來先去醫院扒光衣服讓醫生檢查吧?


那倒也沒必要。蜱蟲叮咬帶來的病,一般潛伏期不超過1個月。要是你從野外回來1個月了也沒啥不舒服,就實在不用費心去醫院了


但你要是從野外回來後的1個月內,出現了難以溯源的不舒服——包括但遠不限於上文提到的各種症狀——別自己喫感冒藥、退燒藥、腸胃藥,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掛感染科的號且一定要在就診時候多問醫生一句

 

“我前幾天去過野外,有沒有可能是蜱蟲咬的?”


別怕這樣顯得你很神經很多疑,萬一真是蜱蟲咬出來的病,你和醫生都會感謝這一問的!


如果去的醫院沒有感染科,也可以對症掛血液科、消化科的號,並且對醫生說出你對蜱蟲叮咬的懷疑


但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很多蜱蟲病患者來醫院的時候病情已經很重了,通過急診科直接住進了ICU……

能不能躲開蜱蟲啊?

不能說100%躲開,但這些辦法,可以幫我們大大減少跟蜱蟲交鋒的概率。


首先,我們得了解蜱蟲最容易出現在哪。草樹茂密、灌木叢生的丘陵、山地、森林,是蜱蟲的老巢;它對環境溫度也有要求,太冷太熱都不行,所以我國蜱蟲病患者主要分佈在氣候溫暖的地方,比如河南、湖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等,夏天最容易出現;


可咱也不能就不去這些地方了對不對?去可以,行頭準備好:戴帽子、穿長袖長褲、褲腿塞進襪子、襪子塞進密實的鞋子(涼鞋達咩),別說不好看啊,現在戶外風不是很流行嗎?


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蚊劑,對蜱蟲也是有效的。服裝的物理防禦,加上驅蚊劑的魔法防禦,buff疊很高了。


假使發現身上已經有蜱蟲了,網上說的硬拔、火燒都不靠譜,專業做法是用鑷子使巧勁取出來,但真的太考驗技術了,再說誰家好人徒步還帶鑷子啊?趕緊折返去醫院取吧!


完整取出蜱蟲的標準動作,看起來還是很難的丨giphy


參考文獻

[1]Wen S, Xu N, Zhao L, et al. Ruxolitinib plus standard of care in severe hospitalized adults with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an exploratory, single-arm trial. BMC Med. 2024;22(1):204.

[2]https://bj.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Share/5b16573ae4b02a9fe2d558f9/AP6497b8f6e4b090861a25fa4d.html

[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2/c_1120102014.htm


作者:李萌

編輯:李小葵

特別鳴謝: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聞賽主治醫師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